劉琴
摘要:用“互聯(lián)網+”等現代信息手段,整合教學資源,設計《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案》,在實際中職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利用《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案》指引教師實施課堂教學,融入課堂情境教學,指導、服務課堂教學,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最終實現有效、高效課堂目標。
關鍵詞: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案;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C-0054-03
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是中職學校機械機電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開設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識圖和繪圖技能。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其他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如何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探索出貼近現實條件,貼近中職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因材施教的原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育質量,是當今職教人面臨的現實問題。“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是立足于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實際,符合職業(yè)教育規(guī)律和特色,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模式。筆者積極探索中職《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的課堂教學,利用《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案》來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一、關注中職學情,設計教學“做案”
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完善教學內容。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教學目前還是注重傳授知識,強調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忽略其實用性和實踐性。目前已使用的各類中職《機械制圖》教材內容較全、較多、較深,且多年變化調整不多。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課時緊,老師為了趕進度,始終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使得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地位。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影響了教學效果,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抑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大多數老師在授課時依舊采用粉筆加黑板式的教學模式,畫大量的圖,重復勞動多,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雖然中職學校多年倡導課程改革,各種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實際改革成效并不明顯。
目前中職學生總體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因以前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較弱,接受能力較差,認為教材太深,講解進度太快,學起來覺得吃力;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能力不夠,造成學生對接受新知識的不自信;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教學進度太慢,感到“吃不飽”,特別是以男生為主的機械機電類專業(yè),情況尤為嚴重。極度的厭學導致高一階段班級穩(wěn)定性極差,有數據顯示,職校高一階段流失率普遍高達15%—20%,有的甚至達到30%。《機械制圖》作為中職機械機電類專業(yè)高一年級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的成功與否,是能否留住學生的心,讓他們順利地完成全部學業(yè)并學有所成的關鍵,且直接影響學生后續(xù)其他課程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根據中職學生的學情,開發(fā)《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研發(fā)中職《機械制圖“做學教合一”案》(簡稱“做案”)時,針對《機械制圖》課程的特點,通過分解知識點、技能點,構建規(guī)范化的教學項目,實現技術應用與產業(yè)發(fā)展同步。在制定多個項目,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項目,解決一個個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要動手,還要動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師由學生的做中學再教,變講為導,站到后臺,真正體現“學為中心”,充分享受教與學的快樂。師生雙方同做同學、同學同教,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做中教,教中做,切實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真正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二、整合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學“做案”
“做案”內容的設計是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課程,是圍繞職業(yè)的實際工作任務展開的。在設計“做案”時,要找準“做學教合一”理念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點,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懂得為什么這樣做、會做”。通過建構線上線下“做學教合一”的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讀圖、畫圖和測繪能力的培養(yǎng),直到學習效果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根據相應的職業(yè)崗位要求和《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制圖教學大綱》,力求打破固有的體系,從培養(yǎng)實用型、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發(fā),“做案”設計課程內容主要從緒論、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機械制圖的基本技能、物體的三視圖基礎、物體的視圖表達、零件圖、標準件與常用件、識讀裝配圖、典型零件的測繪和裝配體的測繪十個項目進行編寫。通過分解知識點、技能點,構建規(guī)范化的教學項目,采用任務描述、任務實現、能力提升和課后練習的路徑構建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并將相關知識點融于任務中。如在機械制圖的基本技能教學中,通過學習繪制五角星平面圖、角鐵平面圖、軸的平面圖、支撐座平面圖和手柄平面圖五個項目任務,從中學習機械制圖的等分法、斜度和錐度、圓弧連接的基本繪圖知識。在教學中,以讀為主,以繪助讀,培養(yǎng)學生讀圖、畫圖和測繪能力,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
在設計“做案”過程中重在分析教材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自身特點,整合教學資源,利用“互聯(lián)網+”移動教學,合理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設置學生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應對未來挑戰(zhàn)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形成和應用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準備,為學生適應現代化生活和未來更好地發(fā)展提供更高的專業(yè)基礎,使學生能在做中學、學中做,將做、學、教更好地結合起來,尋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效果。
三、打造高效課堂,實施教學“做案”
“做學教合一”將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富有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且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逐步推進。做、學、教的先后順序可視教學內容的特點而定,不硬性規(guī)定,但必須明確其各自的地位與作用。按照“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及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要求,建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專業(yè)技能”的能力遞進式培訓路徑。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課程體系,配置相應的課程網絡化教學資源,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堂,形成“互聯(lián)網+”下的新形態(tài)課程,增加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做學教合一”和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
在中職《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我們利用“做案”學習某一項任務,先布置任務,再通過云課堂等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利用智能手機登入,要求學生在線學習,線下分組討論,教師答疑和輔導,以幫助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邊總結,充分體現學習的自主性、方便性和靈活性,更加適合中職《機械制圖》的課堂教學,更加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如在物體的視圖表達的內容教學中,圍繞某一機件的表達方法,先布置任務,再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上傳有關機件表達方法的微課視頻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線學習,幫助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采用微課等方式組織相關的教學與實踐內容,實現技術應用與產業(yè)發(fā)展同步。以此指引教師實施《機械制圖》課堂教學,融入課堂情境教學,以求更好地指導、服務《機械制圖》課堂教學,從而達到切實提升機械制圖課堂教學質量,最終實現有效、高效的課堂目標。
實施“做案”,打破了學科教學的施教順序和套路,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互動環(huán)境,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展現學生個性,從而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師職業(yè)倦怠和學生厭學等困擾中職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開創(chuàng)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中職《機械制圖》課堂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胡鳳菊,劉紀新,董麗,等.基于工作過程的《AutoCAD》項目化課程設計[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3).
[2]于海汀.談生活實例與機械制圖教學融合[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12).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Adopting "Internet plus" and other modern information means to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design the practice plan in Mechanical Draw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can guide the teache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situational teaching, instruct and ser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us ultimately achiev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objectives.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he practice plan of "integrating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