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芳
摘要:中國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至今已經有20年歷史,這是富有爭議的20年,也是不斷發展嘗試的20年。融媒體的出現,給網絡文學影視化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關鍵詞:融媒體;網絡小說;改編
一、中國網絡小說影視化歷程回顧
關于網絡文學影視化的第一次試水,可追溯到20世紀的最后一個年頭,1999年,蔡智恒在校園BBS電子布告欄中連載了他的長篇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風靡了臺灣校園以后又在大陸地區流傳開來,從而將一種全新的小說寫作方式——網絡小說帶進了公眾的視野。2000年,這部小說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又在四年后被改編為同名青春偶像電視劇。雖然改編后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沒有延續原著小說成功的神話,在票房取得和口碑上都不佳,但這依舊是網絡文學的首次觸電,標志著網絡文學影視化的開端與發軔。
21世紀最初的幾年內,由于影視劇原創劇本資源長期匱乏,網絡文學改編成本較低等諸多原因,使得網絡文學影視改編化開始嶄露頭角,被改編的網絡文學作品題材開始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愛情題材,懸疑驚悚類、家庭倫理類以及軍事題材都成為改編的范圍。
2001年,網絡作者筱禾的長篇小說《北京故事》被改編為電影《藍宇》。同年這部在內地并未公演的電影一舉將第38屆金馬獎諸多獎項收入囊中,其中包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等多項大獎,這無疑為網絡文學影視化打了一劑強心針。
2004年,驚悚懸疑電視劇《魂斷樓蘭》和愛情類電視劇《蝴蝶飛飛》相繼在各地方臺播出,它們分別改編自蔡駿的網絡小說《詛咒》和被譽為“大陸的小瓊瑤”的胭脂的同名網絡小說。這兩位作者一時間也成為網絡文學改編追逐的熱門人物。此后,蔡駿的小說《荒村》、《地獄的第十九層》先后被改編成電影《荒村客棧》和《第19空間》。而作家胭脂的兩部作品《愛你那天正下雨》和《愛上單眼皮男生》也陸續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愛上單眼皮男生》在還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在收視率上也有不俗的表現。
2005年,都梁的網絡小說《亮劍》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引發了收視熱潮,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率的調查結果,《亮劍》播出的當周,收視率平均達11.42%,最高時達13.7%,收視份額占28.7%,創下了當年央視一套的收視率新紀錄。甚至在2015年的重播中,這部已有十年歷史的老劇收視率竟然高達1.123%,超過多部同時期的新劇。
2006年,網絡作家“美女變大樹”的《給我一支煙》被改編為電視劇《夜雨》,10月份在浙江、上海、四川等衛視頻道播出,在全年收視排行中位列年度三甲之一。在登錄東北地區以后,更是一舉成為該地區近十年的電視劇收視冠軍。
2007-2009年,女作家六六的三部關于家庭倫理的網絡小說《雙面膠》、《王貴與安娜》、《蝸居》先后被導演滕華濤搬上了屏幕,其中關于婆媳關系、夫妻關系、住房問題等熱點問題,引發了大眾的共鳴,受到了的熱烈的追捧。作家本人也在2008年的第15屆上海電視節上被提名為白玉蘭獎最佳編劇。
2010-2011年更是網絡小說改編的豐收之年。在小銀幕上,網絡小說中的后宮劇異軍突起,網絡作家瞬間傾城的《未央沉浮》改編為《美人心計》,在上海電視臺首播后,成為了多個地方頻道的收視冠軍,至此以后《傾世王妃》、《甄嬛傳》、《步步驚心》等一批網改后宮劇、穿越劇紛紛上馬,引發了古裝劇的“井噴”。以2011年4至6月為例,兩個月間全國獲準發行的電視劇共有113部,其中僅歷史題材有59部。在大銀幕,由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有不俗的表現,2010年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2012年陳凱歌導演的《搜索》、徐靜蕾導演的《杜拉拉升職記》、2011年滕華濤導演的《失戀33天》、2011年九把刀導演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2012年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均創佳績。
2012年是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的寒冬。8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國內電視劇的創作提出了六項基本要求,其中就包括“不提倡網絡小說改編”,在這之后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進入了為期兩年的低谷期。
在經歷了短暫的蟄伏后,2014年以后,在市場環境的作用下,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又重新升溫熱度,至今網絡文學影視化改幾乎占據了中國影視產業的半壁江山。2018年,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是發布了《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達129.2億元,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高達1647萬部,改編電影累計1195部,改編電視劇1232部。”
在這驕人的成績背后,是融媒體的發展所帶來的助力作用。
二、融媒體與網絡文學影視化
人類歷史發展至今共出現了五種媒體:第一媒體:報紙;第二媒體:廣播;第三媒體:電視;第四媒體:電腦;第五媒體:手機。2014年10月25日《光明日報》上刊登了總編輯何東平的文章《融媒體:締造新型主流媒體》。該文率先提出了“融媒體”的概念。融媒體就是將上述五種媒體融合成一體,使這五種媒體互為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融媒體為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提供了契機和新的方向,許多網絡文學改編劇借助融媒體取得了成功。
(一)融媒體為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提供多渠道的營銷手段
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自己的質量過硬,還要重視營銷。傳統影視作品前期宣傳往往借助單一的媒體,或各大媒體獨立作戰。融媒體使得各類媒體相互滲透,形成多種媒體的合力,一方面拓寬了宣傳的形式和渠道,另一方面又增強了受眾身臨其境的體驗性,淡化了觀眾與制作方的隔閡。以小成本電影《失戀33天》為例,它改編自網絡作家鮑鯨鯨的網絡小說,電影在宣傳營銷時就充分利用了融媒體多元化、高互動性的特點。電影選擇在2011年11月11日這天上映,通過這個特殊時間點,營造出一種“單身”、“失戀”的傷感的氛圍。而對電影的宣傳則提前了半年多,電影宣傳方沒有完全依賴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是采用了多渠道的營銷手段。電影宣傳方將微博做為影片宣傳的主要渠道,通過電影官方微博、主演微博、其他大V和普通微博用戶,轉發電影海報、劇照相關信息,與粉絲互動,同時創建電影后援會,不斷提升電影熱度。優酷土豆、時光網、騰訊網、新浪網等網站的專題版塊也是電影宣傳方另一個重要陣地,早在電影殺青后,電影宣傳方在新浪視頻上正式啟動了“失戀博物館”項目,把前期收集到的分手信物,傷感的情歌和分手后的感言放在“失戀博物館”中,進一步營造了氛圍。電影宣傳方還遠赴西安、深圳、廣州、沈陽、上海、北京等城市,拍攝“失戀物語”宣傳短片,利用上述視頻網站將電影資訊快速地推廣。而且在電影未開播之前,宣傳方就在淘寶預售由KAiLA品牌設計的電影周邊“貓小賤”玩偶,還開發了基于追信平臺的國內第一個為電影而制作的手機APP應用。
(二)融媒體為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提供了多元化的播出平臺
1958年,北京電視臺播出了中國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部電視劇,從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電視劇的播出,主要依賴電視這一傳統媒體平臺。融媒體的出現,使電視劇跨平臺播出成為可能。20010年8月,網絡作者匪我思存的作品《來不及說我愛你》的改編電視劇在湖北經視、浙江衛視、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等傳統媒體播出后,均取得了收視佳績。同時在愛奇藝視頻網站的播出也取得相當高收視率,視頻點播量超過了9000萬次,網友也給出了較高的評分。融媒體的出現,使人們意識到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電視劇播出平臺開始呈現更加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開始播出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2011年,樂視網就購買《錢多多嫁人記》的網絡獨播版權,此后,樂視網的獨家劇《甄嬛傳》更是創造了上線38天收獲10億流量這一前無古人的記錄。除了提供播出平臺以外,許多視頻網站還直接參與到網絡小說影視化改編制作中,如搜狐視頻就制作了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匆匆那年》、《匆匆那年2》、《他來了請閉眼》等。愛奇藝平臺出品的網絡劇中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也占半壁江山,其中包括《翻譯官》、《錦衣夜行》、《花千骨番外篇》和與歡瑞世紀聯合打造的自制劇《盜墓筆記》。
(三)融媒體為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提供多維度的產業鏈
網絡文學改編劇要想保持長久的活力,就要重視網絡文學作品IP的價值,特別是對完整的IP的全方面開展,形成包含各種衍生產品在內的多維度產業鏈,圍繞網絡文學本身,形成具有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的產業鏈和生態圈。融媒體的出現,為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改編產業鏈的多維開發提供了新方向。2015年,隨著網絡小說影視改編劇《何以簫聲默》的播出,一種新型的媒體跨界合模式——T2O走進了被人們所認識,T2O模式(TV To Online)指電視與電商的合作,觀眾在收看電視劇的同時,就可以購買節目周邊產品,而這一合作,要借助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媒體得以實現。《何以簫聲默》在東方衛視播出之時,東方衛視就與天貓達成了合作協議,在電視劇播出的第一時間,觀眾就可以打開手機APP天貓客戶端掃描東方衛視,跳轉進入購物平臺中早已搭設好的購物專區,選購電視劇同款的商品,如男、女主角的劇中所穿服飾、佩戴的飾品、所用的化妝品、家居品等。
三、結語
融媒體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它的發展遵循著歷史的必然規律,也意味著一個跨屏的時代的來臨,傳統、單一的媒體必然傳播途徑必然被多屏傳播乃至無屏傳播所取代。就像英國物理學家彼得·羅素在他的《地球腦的覺醒》一書中揭示的,每一個人的大腦對于整個“地球腦”而言,都是其中的一個“覺醒的地球腦的神經細胞”,借助于互聯網,融媒體必然能構建出類腦智能巨型架構,這對于起源于網絡,發展于網絡的網絡文學而言是一個空前的利好消息,能否抓住融媒體發展這一時機,對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M].上海:三聯書店,2003.
[2]歐陽友權.數字媒介下的文藝轉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唐潔潘.論小說的影視改編[J].電影電視藝術研究,2013(3).
[4]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EB/OL]http://topics.gmw.cn/2018-09/17/content_31219938.htm
[5]羅素·彼德.地球腦的覺醒:進化的下一次飛躍[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