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達
摘 要: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研究,對于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強調了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意義,分析了現階段課程問題,并提出提升學生學習預防知識主動性、豐富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學方式、完善健康教育監控與宣傳機制、建設艾滋病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策略,從而保證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研究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
隨著高校對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高校學生對艾滋病的認識了解也在逐漸加強,但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問題。因此,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現階段課程問題,需要積極的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研究。
一、《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意義
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大學生群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社會發展不斷開放的形勢下,大學生群體的性行為也相對地向低齡化發展,學生性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由于不確定的性伴、不可知的性伴感染、使用安全套不夠普遍等問題,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中造成學生罹患艾滋病,并提高了學生患病的可能性。現階段,艾滋病在我國的侵害目標與攻擊對象,主要以高校大學生為主。因此,高校的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與宣傳,起到幫助國家防控艾滋病的重要作用。高校借助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關注大學生健康的優勢,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開展艾滋病防控宣傳教育,針對艾滋病知識向學生普及,幫助學生實現性道德觀的正確性,使學生具有安全的性行為,體現健康教育課程意義。
二、《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問題
(一)學生主動學習預防知識欠缺
受我國傳統封建保守思想的影響,人們對性話題大多避而不談,性禁錮思想在我國大學生中也普遍存在。由于高校學生羞于討論參與性話題,在面對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中的艾滋病相關知識時,就會出現學生回避學習的現象,造成學生艾滋病預防知識的欠缺。在現有部分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課程的艾滋病預防宣傳等內容與活動,高校學生反應存在不熱烈的問題,有部分學生對課程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產生艾滋病與自身私生活無關的片面想法,造成學生對艾滋病預防知識的關注度普遍較低。在實際課程調查中會發現了解性健康知識的學生比重并不高,大多學生的性行為都選擇不帶套,不了解艾滋病與相關預防知識,對于可在當地疾控進行免費檢查艾滋病的常識,大多學生也并不清楚,由此可見,高校學生存在主動學習預防知識欠缺的嚴重問題。
(二)健康教育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高校的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在實行艾滋病防控宣傳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傳統的問題。高校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針對艾滋病相關知識講授形式,只是在課堂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并且由于部分教師思想保守,并不會充分的講解這部分內容,甚至有部分教師會直接略過。而在學生學習艾滋病相關知識缺乏主動性的情況下,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教師的選擇性略過,更會造成學生不重視艾滋病預防、監控與宣傳的惡性循環。即使有部分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已經開始重視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活動開展的重要性,為學生舉辦相關講座、設置疾病宣傳專欄,但是并沒有發揮教育效果。主要原因是教育方式過于陳舊,不能夠滿足當代學生學習需求,無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因此,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在健康教育課程中難以做到有效落實。
(三)健康教育監控宣傳機制缺乏
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在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等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高校為其提供相應完善的管理、監控與宣傳制度,才能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現有部分高校并沒有相關制度的設立,即使有部分高校建立了相應制度,也存在走形式,無法發揮實效性的問題。在國務院、衛生部、教育部都強調艾滋病教育重要性的形勢下,仍然有部分高校在艾滋病防控方面,未建立相關教育工作平臺。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在計劃制定與實施的過程中,嚴重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管理機制、監控機制與宣傳機制,對課程教學的具體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活動開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使艾滋病教育活動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三、《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策略
(一)提升學生學習預防知識主動性
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在提升大學生學習預防艾滋病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課程的教育主導作用,聯合學校組織領導,針對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建立協同育人工作模式。例如,高校在發揮課程主導作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課程固定課時、針對性強、固定教育對象、人員集中、有考核、不受外部因素制約等特點,積極進行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有組織有針對性的輔導大學生,提升其相關預防知識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教育效果。高校相關課程還需要加強與組織領導的聯系,使學校領導做到教育引領,并協同校醫院、教務處、團委與學工等多部門,建設協同教育學生學習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教育聯動機制,并且聯合相關教育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廳與當地醫院等,共同構建艾滋病教育防治體系。在聯動機制與防治體系的共同影響下,高校學生能夠有效提高對艾滋病知識學習的重視,在課程中受多方面教育影響,潛移默化的參與進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從而有效提升高校學生學習艾滋病相關知識主動性。
(二)豐富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學方式
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豐富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教學形式,需要通過開展形式活潑的教育專題講座、利用新媒體載體優勢、增設社會實踐環節等教育工作來實現。例如,在課程之外開展艾滋病教育專題講座,需要課程講座組織者根據學生性別與年級情況,分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講座舉辦,并豐富講座環節,通過多互動的形式,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在講座中進行參與,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與參與興趣,從而實現課程教學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的實效性。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師還可以積極的利用新媒體優勢,通過網絡、手機等載體,實現學生教育的便利性。同時由于新媒體私密性與針對性優勢,教師可以借助微信新媒體,建立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教育微信公眾號,定期為學生提供艾滋病教育知識推送,使學生能夠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行相關只適合的學習,并且可以根據瀏覽量實現對學生學習艾滋病知識的監控,連接的可轉發性也能夠起到積極的宣傳效果。教師在課程中增設實踐教學環節,具體可做到,鼓勵動員學生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免費檢測,組織學生配合中心工作,向群眾宣傳艾滋病預防知識,通過公益性的行為,增強學生對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重要性的理解,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實現教學方式豐富又具有實效性的效果。
(三)完善健康教育監控與宣傳機制
為實現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的順利開展,高校需要為其提供完善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監控機制、評價機制與宣傳機制。例如,高校需要為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師與學生,建立完善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相關工作制度規章,借助制度使課程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等工作程序得到規范,針對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需要對其艾滋健康教育目標進行明確,確定教師在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中的具體職責與任務,從而為相關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實現對學生的全面監控效果。高校還需要為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提供完善的評價機制,增強具體工作執行力。例如,高校可以為課程提供更多的評價方式與評價指標,考量教師與學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綜合指數,定量研究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中的缺陷。課程需要積極使用評價機制中的綜合指數法、主要任務訪談、專題小組討論等定性研究方法,對于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在課程教學中的實效性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在加強艾滋病預防監控工作開展的同時,相應的完善了宣傳機制,使艾滋病教育活動達到理想效果。
(四)建設艾滋病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在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屬于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得以開展的核心執行者。教師的基本素質、觀念、態度、性知識、性道德、心理因素與授課能力等,直接影響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需要為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艾滋病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例如,通過多種渠道,對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相關師資水平與修養進行提升,鼓勵教師針對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教學研究進行加強,使教師團隊在課程教學中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高校需要積極提升教師專業教學水平與質量, 重視教師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教學研究工作,支持教師進行教學探討與改革,從而有效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與工作能力,實現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和宣傳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讓更多地學生了解艾滋病,主動預防艾滋病,使高校與學生向“零”艾滋發展。
四、結語
基于艾滋病特點、高校學生艾滋病知識欠缺等因素,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開展艾滋病預防監控與宣傳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高校與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需要了解艾滋病預防監控宣傳的意義,通過提升學生學習預防知識主動性、豐富大學生健康教育教學方式、完善健康教育監控與宣傳機制、建設艾滋病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策略,提高高校學生預防艾滋病的水平,實現遠離艾滋的良好校園氛圍。
參考文獻:
[1]王曉冰,吳玉瓊,楊小英.地方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醫,2017,(04).
[2]周娓,龔靜,吳一峰.高校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及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3,(10).
[3]姚云云,張瀾,朱洵,胡佩誠.健康教育及其他因素對大學生預防艾滋病認知態度的影響[J]. 中國性科學,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