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芳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班級制度的建設對于保障班級秩序以及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班級制度的建設中不僅要體現統一的要求,更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做出區分。如根據學情以及專業成長道路對某些德育規范做加權處理。與此同時,制度的落實與保障實施也與制度本身同等重要。班主任要合理地布局班委工作并完善班委權力的監督體系,及時掌握班級動態,讓班級制度從制定到落實的全過程能夠切實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
關鍵詞:班級制度建設;中職班級管理;中職班主任
班級制度建設是保證班級正常秩序以及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良好班級制度的確定不僅可以規范班級學生的行為,也可以幫助班主任進行制度化的管理,量化考核學生的德育表現。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學業壓力較小,自律性不強,學生的德育表現差異性較大,因此,中職學校的班級更需要有全面可施行的制度來督促學生遵守學校規定,營造積極向上,活潑有序的班級氛圍。據相關學者研究所述,目前網上大部分的班規,“幾乎都是以量化的操行分或者德育分來考核學生的行為”[1],使得考核不再是以班主任的主觀印象來評定學生的表現,讓考核更加全面、客觀。但是,在為學生各方面的德育表現賦分時要如何確定分值比重?如何建立配套的制度保障班規可以落實到實處,或結合實際進行調整?這些都是中職學校的班級制度建設中要重點考慮的因素。正如楊善銘[2]所言 “將‘班級制度的執行與落實納入‘班級制度建設之中,更符合班級管理的實踐需要,更有利于實現班級管理目標”。
一、班級制度的確定
(一)班級制度的一致性
班規是校規的細化與補充,在內容上首先必須以校規以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體現對學生出勤、課堂紀律、衛生、儀容儀表等各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班級制度還有量化考核學生德育表現的功能,因此,在各項行為表現的量化賦值上需要體現出主次輕重。筆者認為,在量化考核賦值時,以下三個方面的相關條款要進行加權處理,強調其重要性。
1.良好的學風
學生在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等方面的相關表現要加重賦值。中職學生普通存在學習興趣不濃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其在小學、初中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情況。例如,課上走神、睡覺、課后作業抄襲、遲交或欠交。日積月累,導致跟不上進度,學習態度越發懈怠并逐漸失去信心。中職的學業課程大部分從基礎知識開始講授,公共基礎課也有很多是初中內容的再現與鞏固,因此班主任要讓學生在樹立好信心的前提下,借助班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良好的學習習慣帶來的成績進步與成就感。
2.自律的養成
自律的養成包括出勤、儀容儀表、勞動衛生等相關內容。中職學生在心理上還不夠成熟,易受同伴影響。與此同時,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的保護到學校住宿生活。在生活自理方面等各方面都需要養成自律的習慣。因此,班級制度要強化學生自律習慣的養成。如要求按時起床、打掃宿舍班級衛生、女生不化妝、不燙發,男生保持發型清爽整潔等。在這些方面表現好的學生給予額外加分,如每月設置滿勤獎。與此同時,對于反復觸犯規定給予扣分甚至必要時進行處分進行懲戒。
3.互助和諧的氛圍
互助和諧的氛圍不僅有助于形成團結友愛的集體,更能幫助學生培養團隊精神,為學生將來步入職場助力。正如齊軍[3]所述,“提供一個寬松、民主、積極的生活環境,有助于他們在友愛互助的氛圍中重塑價值觀,提高他們面對社會不良風氣的抵抗,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德性素養”。要培養學生具有集體榮譽感、積極參與班級建設、關心班級同學,那么在班規制定時也要給予相應的鼓勵。積極主動的好人好事要有明確的加分鼓勵;同時,對于在背后散布同學謠言、咒罵中傷他人的行為也要通過扣分以及向當事人賠禮道歉等方式進行懲戒。引導學生積極營造友好、團結的班級氛圍。
(二)班規制度確定的差異性
中職班級由于是按學生的專業進行分班,每個班級無論是班級成長目標還是學生總體的性格特征都有所差異。因此在保證基本要求的提前下實行差異化的班級制度,更加符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在確定差異化的制度時,要重點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不同:學情、專業成長道路的不同以及執行反饋效果的不同。
1.學情、專業成長道路的不同
不同班級的學生受專業、班級男女生比例以及班級風氣等的影響,會呈現出一些相似的性格特征。比如,導游專業相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性格更加開朗活動,樂于與人交流等,但是在遵守課堂紀律方面上表現較差。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中,女生占大多數,男生性格也較為內向,因此課堂氛圍不夠積極熱烈,但是未來在職場中,又需要有積極主動與人交流的膽量。因此在制定班級制度時,商務英語專業的班級可以對積極踴躍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德育加分,鼓勵學生自信大膽地表達內心的觀點。而對于導游專業的學生,一方面結合專業發展,對在課外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特別是景點志愿講解活動要額外加分;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違反課堂紀律條約的扣分數值。正所謂因材施教,讓班級的制度依據學情以及專業發展方向體現出“個性化”差異。
對于學情的把握,首先要求班主任以及課任老師結合專業發展目標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結合班委甚至由全班學生自己進行總結討論。正如賀亮指出的,要“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和分析班級原有狀態,明晰班級未來的發展目標”,“具體到紀律、學習、文體活動方面,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
2.班級執行反饋效果的不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檢驗班級制度是否符合班級實際的標準。班級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對切實有效的班級規范從制定后還要經歷修改和完善等過程。一些實踐中難以考察到的條款要刪除,而另一些在實踐中新產生的問題要增補條款予以解決。同時,班級的制度也要隨著學生的成長而變化。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在出勤、儀容儀表上總體表現較好,但進入二年級,隨著學生心理上懈怠情緒等的產生,相關問題會越來越多。甚至有學生對于扣分已經產生了麻木的心理,這時候就要適時修改班級規定,恰當地引入家校聯系或是處分等形式讓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班主任的態度,并加以改正。
二、班級制度的執行與落實
班級制度的制定是班級各項活動開展的前提,而制度的執行與落實是班級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與保障。由于班主任并沒有24小時全天候與學生一起相處,班主任需要有相應的措施保證班級制度能夠發揮出其管理班級行為的功能。班委便是班主任部分放權的對象,是很大一部分班級制度實施保障的責任人。
(一)班干部的職責細化
首先,班主任要根據班干部的能力特點將班級制度中不同的考核細則部分地放權給班委。班干部在細化職責時,要做到專人專職,讓盡可能多的班委參與到班級的每日管理中。這樣做能讓班委在工作中有歸屬感,并培養班委的責任心。與此同時,班委要形成完整的工作記錄以供班主任定期抽查考核其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進而及時掌握班級的動態。但是要注意的是,一些班主任的職責是班干部無法替代的。例如請假的審批權、班級矛盾的調解與處理都需要班主任親自執行。正如夏漢英[4]指出的那樣,“有些班級管理任務,必須由班主任親自來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班風,而且還不失班主任的威信,這點急需中職院校班主任改進。”
(二)班干部考核與調整
1.依據性格品性任人為才
為了方便地開展班級管理,班主任通常會在學期初任命臨時班委擔任進行各項考核。但是臨時班委不一定是最適應某項職務的學生,因此班主任在不斷地觀察中進行班干部的優化調整。例如,細心的學生適合擔任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的工作;正義感強、公平公正的同學適應擔任紀律委員;而品學兼優,責任心強,不畏流言的學生適合擔任班長。
2.依據工作態度優化管理
班主任在放權的同時,也要注意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有些班干部在任職一段時間后,工作心態會發生變化。如因“老好人”思想等瞞報或謊報班級同學的違紀情況,導致班級表面一片和平盛世,實際上卻暗流涌動。正所謂公權力要接受公眾的監督,讓公權力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因此班委除了認真履行相應的職務外,每日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在班級QQ群等場合匯報當日所負責項目的加分以及扣分情況。一方面班級學生可以通過反饋了解自己的違規扣分情況,另一方面,班級的學生也可以從匯報中進行監督,防止班委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身邊的同學大開方便之門,出現以權謀私現象的發生。再者,每日的匯報是否及時、是否全面等也可以作為班主任評價班委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
三、班級制度的合理運用
中職學生畢業后很大一部分直接進入職場,在學校里學會做人與學會做事同等重要。班級制度的作用除了要保障班級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還需要為學生的職場鋪路。因此,班主任要在各方面體現出德育的重要性,合理運用德育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
德育分要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留下烙印。班級中評優評先甚至學生的畢業條件中都要考慮德育分的作用。德育分不是評優評先中的決定性條件,但也是一個必要的參考條件。如在評定獎學金時,班主任依據班級情況設置德育學分與學業學分的比例來確定人選;在推薦優秀學生時規定最低的德育分分值等以此鼓勵學業水平優秀的學生在德育方面更上一層樓,同時督促自律性差的學生在德育方面至少達到最低標準。與此同時,貫穿始終的德育分也能不斷促進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賀亮.從班規看當前班級制度文化的發展與不足[J].教學與管理,2006(07):26-28.
[2]楊善銘.公民意識教育視域下班級制度建設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07):55-58.
[3]齊軍.班級生活的批判與重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1,33(10):36-40.
[4]夏漢英.中職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與技巧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