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杰
【摘要】在會計制度與稅務制度的指導下,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其中,對于產生的時間性差異,可以使用遞延法完成核算。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遞延法,闡述了遞延期內所得稅的計算步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遞延法 稅率 所得稅 時間性差異
會計制度與稅務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照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與依照稅務制度計算的納稅存在著一定差異,即永久性差額和時間性差額。對于時間性差異,可以使用遞延法完成核算。在遞延法中,主要是將本期基于時間性差異形成的影響納稅金額保留遞延到與差異發生相反變化的期間完成轉銷。在所得稅計算中,其較為復雜,也極為重要。
一、遞延法分析
遞延法主要依照暫性差異發生年度的稅率計算出了其納稅影響數,是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一種方法。該法主要將本期由于時間性差異產生的影響所得稅的金額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時轉回原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本期所得稅的影響金額。在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時,不調整遞延稅款的賬面余額。
對于遞延稅款來說,其是一個純遞延項目,既不是資產也不屬于負債。在遞延法下,遞延所得稅負債被稱為遞延所得稅貸項,遞延所得稅費用根據稅前會計利潤調整永久性差異后的余額乘以當期稅率計算。此時,對于應付所得稅為該年度所得稅的部分,為遞延所得稅貸項。對于所得稅費用小于應付所得稅的部分,為遞所得稅借項。
遞延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所得稅費用與稅前會計利潤相配比,所以又可以稱為利潤表法。在這種方法下,資產負債表上的遞延所得稅貸項并不等同于將來差異轉回時實際應繳納的所得稅,遞延所得各借項也不等同于能節省的現金支出,所以其既不符合負債的定義,也不符合資產的定義。
二、遞延期內所得稅的計算
(一)計稅基礎的判斷
資產的計稅基礎相當于未來能夠實現列支的金額。在計算負債的計稅基礎時,要將賬面價值減去未來可以實現列支的金額。其中,賬面價值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就是賬面的數字。在我國,由于使用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以賬面價值實質為資產負債表上的值。而對于外資企業來說,賬面價值有以下兩種:第一,依照國際會計準則或是美國會計準則制定的賬面價值;第二,依照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賬面價值。若是既符合我國會計準則計提遞延稅,又要符合國際會計準則或是美國會計準則計提遞延稅的話,就會產生較多的賬面價值。
在進行計稅基礎的判斷與計算時,通常會使用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賬面價值。例如,設定預提費用期末余額一百萬元人民幣的賬面價值預提費用是一項負債,其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一百萬減去未來可以稅前列支的金額。在我國的稅法中規定,預提費用當期不能夠進行列支,但是,可以在未來實際支付時進行列支。此時,未來可以稅前列支的金額為一百萬;預提費用的計稅基礎為一百萬減去一百萬,即等于零。
(二)賬面價值與計稅差異的計算
在進行遞延其內所得稅的計算中,需要對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展開計算。依舊使用上述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對于預提費用來說,賬面價值為一百萬人民幣,且計稅基礎為零,所以兩者此時的差異為一百萬。而在遞延其內所得稅的計算中,需要區分這一差異是永久性差異還是暫時性差異。預提費用屬于暫時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其在未來某一時間,可以展開稅前納稅調整,當期納稅調增、以后納稅調減,由此可以看出,其為暫時性差異。對于不同的會計準則對暫時性差異與永久性差異的處理方式不同,所以在計算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前,要對應用的會計準則進行明確。
依照我國的會計準則,在計算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時,一般會出現四種情況:第一,當賬面價值(資產)大于計稅基礎時,產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當賬面價值(資產)小于計稅基礎時,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當賬面價值(負債)大于計稅基礎時,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當賬面價值(負債)小于計稅基礎時,產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三)遞延稅資產的確認
當完成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計算,以及永久性差異與暫時性差異的判斷后,要結合暫時性差異的金額,對遞延稅資產以及負債進行確定。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分成兩部分完成:第一,結合所有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列出賬目價值與計稅基礎,同時確定兩者之間存在的暫時性差異;第二,列出一些非資產負債表的項目,包括超支費用、業務宣傳費、累計虧空等等。在這一環節中要對遞延稅資產或是負債進行確認。完成這些差異的確定后,使用暫時性差異與適當的稅率就完成了遞延稅的計算。
(四)稅率的確定
該環節是遞延其內所得稅計算的最后一個步驟。對于稅率來說,其計算依照了預期的暫時性轉回期間執行的計算方式,所以,若有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的適用稅率無法確定的情況,則可以使用當期稅率。設定預提費用的適用稅率為25%,則將其與賬面價值相乘,即一百萬乘以25%等于二十五萬,就能夠得到遞延稅資產(二十五萬)。另一方為所得稅費用遞延,產生了預提費用。
筆者認為,并非在所有的項目中,遞延稅資產負債的變化始終會導致另一方所得稅費用遞延。主要原因在于,在計入所得稅的費用遞延中,使終為正常項目,但是實際中還包含著大量的非正常項目,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被收購方公允價值的調整等等。此時,另一方不計入損益,而是計入資本公積或是商譽。
三、總結
綜上所述,轉結時間性差異會導致所得稅額期間內的所得稅率發生變化,此時,時間性差異會對納稅金額產生影響。在實際的計算中,要使用現代稅率完成計算。在遞延期內所得稅的計算中,要計算計稅基礎、賬面價值與計稅差異、遞延稅資產以及稅率。同時,在計算中要確定使用的會計準則,避免出現計算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