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朋
【摘要】處置僵尸企業不能只依靠行政力量,要大力度的運用法律及法治的力量實現僵尸企業的清退,即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運用債務重組、并購重組、破產重整以及破產清算的手段處置僵尸企業。
【關鍵詞】僵尸企業 破產重整 破產清算
一、我國僵尸企業的成因及處置困境
我國僵尸企業的形成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發展陷入困境,連續虧損且扭虧無望,依靠政府補貼或者銀行貸款支持才得以存活的企業;二是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企業營業執照,喪失經營主體資格,不再繼續經營但沒有經過法定程序破產清算,還保留企業名義的企業。特別是前一類僵尸企業,已經不完全具備作為市場主體所具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但卻仍然以企業的形式存在于市場中,并且地方政府和銀行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斷地向其“輸血”,維持其僵尸企業的狀態,擠占大量的社會資源,對這類企業要及時的實現出清。種林提出了“困境企業”的概念來作為僵尸企業的上位概念,以此來更好的甄別不同境遇的經營困難企業,不要一概而論的將其定為僵尸企業出清。
另外,由于我國法律制度設計缺陷的原因,特別是《破產法》自2007年實施以來,全國破產受理案件連續下降,由實施前的4000多件降至2014年的2059件。可見,《破產法》在實施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內容不夠完善,客觀上增加了僵尸企業的處置難度。
二、處置僵尸企業可采取的法律措施
出清僵尸企業不能只依靠行政力量,要大力度的運用法治及市場的力量,即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運用債務重組、并購重組、破產重整以及破產清算的手段處置僵尸企業。
(一)采取債務重組措施處置僵尸企業
通過債權人和債務人的談判或者在法院裁判下達成債務重組協議是處置僵尸企業的一種手段。對一般的企業而言,選擇債務重組說明被重組企業還有重新步入正常經營軌道的機會,盡管債權人利益會有損失,但通過減掉一部分沉重的債務使被重組企業痛定思痛轉危為安,從結果來看,對債權債務雙方都有好處。但此處要注意的是,對僵尸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筆者不僅不推薦甚至反對用這種方式,因為根據對僵尸企業的判別,僵尸企業已經是經營極度困難,沒有發展前景,無力扭轉連續虧損狀況的企業。選擇債務重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僵尸企業不能依靠自身能力存活的事實,并未改變問題的實質,結果還是僵尸企業,造就了一條新的形成僵尸企業的途徑。當然,不排除個別僵尸企業借助外部力量發生某些積極變化,使得債權人選擇債務重組。
(二)采取并購重組措施處置僵尸企業
并購重組是指兩家以上企業合并、組建新企業或相互參股。并購重組后,企業的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發生變化,企業整體價值能否得到提升取決于并購后新企業的整合能否產生1+1>2的效果。對于喪失自我生存能力的僵尸企業,采用并購重組方式,能夠幫助其引入外部力量,組成新的管理、決策團隊,有效整合雙方資源,改變長久以來企業的內部積弊,使得企業增添了以另一種方式重獲生機的可能。這種方式對擺脫企業的“僵尸狀態”是很好的選擇途徑,而且也符合中央“多兼并重組”的政策導向,利于形成一種“雙贏”的結局。
(三)采取破產重整措施處置僵尸企業
破產重整是指經由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關系人的參與下,對已具有破產原因或具破產可能而又有復興再生希望的債務人進行生產經營上的重組和債權債務關系的調整,使之擺脫經營和財務困境、重獲經營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和制度。破產重整為債權人保護自己利益增加了一條選擇途徑,也給債務人多了一次重生的機會。但從實踐中來看,破產重整會耗費大量資金成本、司法資源且耗時較長,不太適用于中小企業,比較而言,大企業更有破產重整的價值,比如東北特鋼在多方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就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因此,筆者建議對僵尸企業的處置要慎選破產重整方式。
(四)采取破產清算措施處置僵尸企業
《破產法》一百三十五條指出其他法律規定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于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這意味著法律雖然沒有直接對非法人企業的破產清算做出詳細規定,但也表明了非法人企業破產清算參照適用《破產法》的規定。一旦一家企業破產清算完成,意味著這家企業徹底消失。而按照國務院“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的政策,似乎破產清算不是一種好的解決僵尸企業的方法。然而筆者不太認同這種看法,究其原因國務院作為政府部門更多的考慮到龐大的失業人員安置、地方經濟穩定等一系列的因素因此主張少破產清算,但是如果一家僵尸企業應該破產清算而被采取了其他救助措施未被破產清算,這樣做有違背經濟規律、行政干預過多的嫌疑。徹底解決僵尸企業就要狠下決心,對該破產清算的企業不能手軟,不破不立,只有清除這些經濟發展中的“毒瘤”,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才能騰出更多資源支持健康的企業發展壯大,推動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再者說,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關于支持市場經濟的政策不斷被提出,充分肯定了市場經濟在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對出清僵尸企業也一樣,要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對被市場徹底拋棄的僵尸企業,該破產清算一定要破產清算,不能姑息。
三、結語
除了采取法律手段處置僵尸企業,政府、銀行和法院應該做好輔助工作,從以下方面入手但不僅限于以下方面。財政上,中央和地方共同撥付資金支持處置僵尸企業;對于失業職工,要對其進行生活補助,加強技能培訓,助其再就業;總之,政府要統一思想,加強各部門的信息溝通,積極協調共同應對僵尸企業。銀行方面,要從大局出發統一認識,嚴禁對僵尸企業違法違規放貸,同時上級銀行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放寬范圍,允許下級銀行對來自僵尸企業的貸款做出相應的壞賬計提。法院方面,面對法律一時無法修改的現狀,法院也可以建立專門的破產法庭來集中精力審理破產案件,簡化非必須流程,提高破產案件的審結率。
要想徹底根治僵尸企業問題,從長遠考慮,一是要建立健全企業正常的市場退出機制;二是要修改完善《破產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建立包括簡易破產程序和普通破產程序在內的不同層級的破產法律程序使得企業破產清算制度更具有實用性、操作性。另外,在《民法典》的修訂過程中也可加入對非法人企業破產的法律規制條款,使得非法人企業的破產更加有法可依,促進非法人僵尸企業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