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瓊
摘 要: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充分發揮微媒體的傳播優勢,促進微媒體與經典閱讀結合是微時代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必然趨勢。本文在具體分析微媒體對大學生經典閱讀影響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的社會調查,揭示了微時代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基本現狀。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利用圖書館資源塑造書香校園、依托學生社團激發經典閱讀興趣、多渠道解讀經典作品提升閱讀能力三個方面探討了以微媒體促進大學生經典閱讀提升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經典閱讀
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功利性與休閑娛樂性閱讀已成為大學生文化經典閱讀的主要障礙,如何培養大學生經典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其文化底蘊成為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微媒體具有傳輸快捷、內容豐富與形式多元等優勢,促進微媒體與經典閱讀結合是微時代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必然趨勢。以“微”的形式閱讀經典,對提高大學生經典閱讀的意識和提升閱讀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微媒體對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影響
經典作品對讀過并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可貴的文化體驗,即使重讀依然能讀出新的內容。正如蘇軾所說,“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課思子自知。”可見,無論在什么時代,閱讀經典對每個人都是必要的。而作為國家和時代發展的希望——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閱讀經典。經典閱讀不但利于個體充盈內心精神,也是一個學校厚重學風的必備基礎,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精神動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升級,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微”產品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微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人們將太多的時間用于各種社交媒體,而忽視了閱讀的力量,更別說經典閱讀。也因如此,對經典閱讀的堅守就顯得彌足珍貴。
微時代具有信息碎片化、內容多元化、傳輸效率高等特點,雖然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由此涌現出來的“淺閱讀”、“快餐式閱讀”、“功利性閱讀”等閱讀方式似乎也在損害著人們的閱讀品味和閱讀質量。但微媒體的出現是把雙刃劍,既要看到它的消極方面,也要看到其積極作用。學校應該在微媒體這個大環境下正確分析其作用,借助它所能發揮的最大優勢,采取多樣化措施,推廣經典閱讀,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底蘊,讓古今中外的文化經典在微媒體時代依舊煥發活力。
二、微時代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沈陽市5所高校學生發放的1000份問卷調查與個別走訪,了解到微時代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情況受微媒體影響較為廣泛,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經典閱讀時間占閱讀時間比例較低
在對閱讀時長的調查選項中,每天閱讀半小時及以下的比例為30%,閱讀半小時至1小時的比例最高(36%)、閱讀時長1-2小時的比例為25%,閱讀3小時以上為5%。而在用于微博等微媒介的時間調查上,有44%的學生隨時都在瀏覽這些媒體推送的內容,36%的學生表明每次瀏覽時長在半小時左右。由此可見,大學生每天用于閱讀的時間整體較短并集中于半小時至1小時內,低于半小時的比例也較大。而且大學生這一群體對微媒體的依賴過重。這些足以表明學生對閱讀的興致并不高。可見,大學生并未有效利用這些媒介,甚至不少同學表示有時候想靜心閱讀,但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手機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影響。
(二)經典閱讀中的快餐式閱讀方式較為普遍
在“閱讀經典有困惑時會采取什么解決措施”的調查選項中,有53%的學生表明會在知乎、微博等微媒體平臺上搜索別人的看法見解;閱讀相關書評和讀后感,從中獲取解決困惑的靈感的比例占50%;上網去查,但常常是淺嘗輒止的比例占19%;還有6%的學生表明困惑就困惑,了解易懂的地方就可以了。可見,微媒體的出現雖然豐富了學生求解困惑的途徑。但很多人擁有信息,未必擁有知識。而嚴肅的閱讀或許是結束媒體生活對我們同化的辦法,一種找回自我世界的辦法。[1]如果將微媒體與自我思考相結合,會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可依然有不少學生對知識大多提留在字面意思,通常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停留在快餐式閱讀方式。如果學生經常選擇快餐式閱讀,其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自然很難得到提高。
(三)經典閱讀的主動意識不強
在“瀏覽微博、公眾號時所涉及內容”的調查中,看吃喝玩樂占47%,購物化妝和健身美容的比例各占22%;而看經典書目推薦的比例占33%。在“平時會有意識地閱讀經典作品”的選項中,有61%的學生表示會有意識地閱讀,而還有39%的學生表示不會有意識閱讀,通常是以自己的興趣為標準,不會考慮書籍的有益性和價值性。在“讀書的主要目”的調查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所占比例為63%;學習和工作需要所占比例為25%;僅供休閑的比例為25%。
可見,大學生雖然會通過微媒體進行經典閱讀,但缺乏主動意識,通常將其視作休閑娛樂的方式,很難從中汲取營養。而且對于讀書的目的有不少學生過于功利化,僅用來應付考試,不會把讀書看作豐盈內心的方式,缺乏閱讀的主動意識。因此,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動機。一個人的閱讀動機一旦形成,為實現預期的目標所可能采取的行動便宜隨之明確起來,若閱讀動機未定,閱讀行動也就無法選定。[2]
三、微時代下大學生經典閱讀推廣的策略
微媒體具有內容精練且豐富、情感震撼有沖擊力、傳播速度快等特征。針對大學生經典閱讀現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探索將微媒體與大學生經典閱讀相結合提高大學生經典文化閱讀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圖書館資源,塑造書香校園
對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時間有限,而信息內容與數量卻異常豐富,這就要求信息生產者提供具有高黏度、沖擊力巨大、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大眾閱讀興趣的內容。因此圖書館在微時代這一背景下,就要借用其能提供的優勢資源,采取合適對策提高大學生對文化經典的閱讀和學習、轉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他們的思想修養。
圖書館可以結合權威網站和專家推選的大學生應該讀的經典書目,在調查了解學生們所喜愛的經典書籍以及閱讀難度的基礎上,篩選出不僅能提高學生文化素質而且能引發他們閱讀興趣的書目。圖書館還可以結合各專業的專業特點,與各個學院商討,篩選出利于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經典書目。對于一些經典書目存在晦澀難懂的情況,圖書館可選用一些通俗譯本,譬如馬克思的《資本論》一般同學讀起來比較有難度,就可以選購一些權威專家的《資本論導讀》等等具有解釋引導性質的書籍來提高學生們閱讀經典著作的學術性與知識性。在此基礎上,圖書館可以設置運營微博和公眾號的團隊,借助微博和公眾號向學生推薦書目。微博和公眾號是兩個為學生帶來極大便利的互動媒介。圖書館可以在公眾號上設置微資源、微課堂、好書薦購、館藏資源查詢等欄目,為學生閱讀經典提供便利。同時在推送的形式上也要不斷創新,傳統的圖文推送過于單一,可以結合微媒體的“H5”,采取活潑生動的宣傳方式,多彩的畫面會將學生自覺帶入一個文化氛圍內,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所推送書目的閱讀興趣。
(二)依托學生社團,激發經典閱讀興趣
社團是大學校園內非常重要的學生組織,社團組織的各類活動也是學生施展才華的主要陣地。有很多同學的讀書量都是非常豐富的,正如董卿所說:“讀過的書終會藏在自己的氣質內。”氣質雖是無形,但也需要在特定情況將其通過一定形式展現出來,而社團就能發揮作用。社團開展相關的讀書活動不但有利于這些同學施展才華,更能使他們發揮榜樣的作用,帶動其他同學一起讀書,利于學校形成熱愛閱讀的風氣。學校要依托各大學生社團,開展經典閱讀交流活動,舉辦讀書會、讀書日等活動,每月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可以展覽自己的讀書筆記并互相推薦書目,還可以開展一些關于經典閱讀的朗誦和演講比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同時利用校園網站等渠道將活動信息在線上發布,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到活動的開始與進程、及時進行互動,讓學生們了解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吸引他們親近經典文化,激發經典文化的活力。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閱讀活動不但可以加深對所閱讀書目的理解,還可以通過同學間的交流獲得新的閱讀方法或者技巧,更能促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傳經頌典,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三)多渠道解讀經典作品,提升閱讀能力
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在經典閱讀書目選擇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網絡上獲取的資源比較籠統,例如大學生應該讀的100本書,雖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缺乏針對性,對需要提高專業素質的學生而言作用不大。老師可以每周一次利用課堂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或在課中穿插向同學們推薦本專業內具有經典意義的書籍,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行業領域內的專家對某些書籍進行導讀講解,或者傳授一些閱讀與欣賞的方法,以便學生在閱讀時不但能靈活選擇,達到閱讀目的,還能將這些方法用于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之中。在進行講座的同時,學校應積極利用各種微媒體及時發布相關消息,并努力實現學生與專家間的線上溝通,通過及時互動使學生能夠從專家學者那里獲得長期詳細的指導。這種線下講座與線上溝通的方式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見識,還能從講座中獲得觸類旁通的靈感。高水平的、精彩的講座,不僅使聽者可以迅速接觸學術前沿,還能從學者大師或者成功人士的言談身教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利用榜樣示范法,從專家學者那里獲得他們的讀書經驗和方法,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不斷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大衛·丹比.偉大的書·導言[M].曹雅學,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7.
[2]黃俊貴,鄧以寧.社會閱讀與圖書館服務[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