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怡
【摘要】本論文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基礎設施的發展程度進行了研究,以沿線國家土耳其為例,對中土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程度進行了探究。研究結果顯示,土耳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對中土之間的貿易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中國若能對土耳其的交通基礎設施加大投資,則能夠從與土耳其的貿易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關鍵詞】“一帶一路” 基礎設施投資 貿易促進 土耳其
1引言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戰略已進入實施階段,這個戰略的重要前提就在于沿途基礎設施的建設。隨著基礎設施的建設,國與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僅調整了中國的經濟結構,對國內的產能過剩問題有一定的緩解,而且促進了沿線國家、沿線城市經濟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有助于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基礎設施現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差異明顯,稱之為遙遙領先也毫不為過,這就是我國進行“一帶一路”戰略的價值。而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投資到底如何影響進出口貿易,國內外學界和政界都做了不少研究并一直密切關注著。
2“一帶一路”戰略下基礎建設投資的現狀
中世紀的土耳其是公認的世界中心。邁入二十一世紀后,在穩定的政治環境、高速的經濟增長背景下,土耳其巨大的市場和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總體來說,土耳其的基礎建設投資現狀大致呈現以下三個特征:
2.1雙邊經濟合作下,基礎建設投資環境良好
相比中東的其他國家,土耳其在亞歐大陸的交界處,有著很強的戰略意義,同時,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也成為世界各國企業赴土耳其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土耳其的教俗關系愈發融洽,軍隊不參與政治,因此國內政治相對穩定。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整體的投資氛圍也不斷改善,勞動力素質較高、價格相對較低,國內需求市場也因為人口眾多且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而日益龐大。這些都成為土耳其在招商引資上的絕對優勢。
2.2“一帶一路”戰略和政府積極的政策因素為土耳其吸引了大量基礎建設投資
我國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土進行了大量投資,其中基礎建設是我國企業的主要投資的方面。與此同時,土耳其政府推出融資擔保政策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其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勢也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中國赴土耳其投資的企業數量激增,到2016年為止,有將近900家公司投資約22億美元。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土耳其的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建設速度加快,迅速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公路網絡。土耳其國家規劃到2023年為止,在其國家搭建長達7500公里的高速公路以及70000公里的瀝青公路。在鐵路部分,土耳其順利開展了大批連接伊斯坦布爾、安卡拉等主要城市的高速鐵路項目,2015年土耳其和中國提出聯手新建的“卡爾斯——埃迪爾內”高速鐵路項目投入共計450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是中國向土耳其提供的貸款。截至2016年底,土耳其國家內部的鐵路鋪設總長度已經高達10131公里,相應的運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2016年土耳其鐵路貨運量達到1001412噸。同時土耳其在航空領域也致力成為亞歐的連接樞紐。
2.3亞投行帶來基礎建設投資的創新金融體系
為促進基礎設施發展,對現有的國際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進行有益補充,中國首先發起倡議建立多變開發性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亞投行協調配合多種金融投資與合作模式,更多關注于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基礎性硬件領域,利用基礎設施完善的市場,促進良性的發展循環,減少貧困。
3“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土貿易的現狀
3.1中土對外貿易增速減緩,但貿易總量仍然較大
2000年到2016年,中國和土耳其的貿易經歷了迅速增長到緩慢增長的階段,前期增長速度較快,金融危機后增速有所放緩,但貿易總量基本保持在200億美元上下。
3.2貿易結算為貨幣流通創造環境,投資結構轉型促進中土兩國合作
20lO年,中土關系又有新進展。中土兩國達成一致,在貿易結算上使用中土兩國貨幣結算,為貨幣流通創造良好的環境,并在新增了多項基礎設施領域的協議,最終實現當年貿易總額增長近50%。“一帶一路”戰略下,從2014年開始,中國對土耳其的投資金額大大增加,投資結構也由貿易公司轉為高科技和金融服務企業,中土兩國攜手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3.3中國進出口貿易順差,中國成為土耳其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中土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量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時達到了59億美元,總體降低了11.6個百分點,其中,土耳其對我國出口的總額為6.3億美元,同比上升了55個百分點,這也占土耳其出口總量的1.7%,同比上升了0.5%;中國向土耳其出口總額為52.7億美元,同比降低了16個百分點,在土耳其進口總量中占有10.5%,下降了2.9%。我國和土耳其之間有著高達49.9億元的貿易逆差,同比降低了20.9個百分點,土耳其的進口來源國的第一位和出口貿易國的第十六位是中國。
4“一帶一路”戰略下基礎建設的貿易促進效應的分析
在節約貿易商品運輸成本和促進進出口貿易增長方面,基礎設施建設起到的作用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對現有的國際貿易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和梳理,總結出基礎設施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改善帶來了貿易便利化,從而降低了費用,使得貨物移動更快捷,最終促進該國的進出口貿易。
貿易便利化即在全球貿易中的貿易主體是有著慣例、方式和一定程序的,將主體的內容簡化,即保證在流程完整可控的情況下,將貿易行為透明化,提高貿易行為的效率是貿易便利化的追求。一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和貿易收益呈正相關關系。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會影響到進出關口的成本以及入境商品的搬運效率,基礎設施越完善,則費用越低,貨物移動更快捷,因此促進該國的進出口貿易,必須先改善貿易條件,這就需要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
第二,基礎設施改善,縮短了商品運輸時間,同時增加了運輸方式的選擇,也帶來了貿易流量的擴大。
產品在送達至最終消費者前所花費的合同履約成本、信息成本和運輸成本等總稱為貿易成本。多元化商品運輸方式,縮短商品運輸時間,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會減少運輸的費用,則會對進出口貿易流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實證研究方面,出口貨物若不能按時交付港口裝船,運輸時間延長一天,將減少貿易1%。若選擇最近的港口運輸,貨物的運輸成本低,延遲風險小,且在一定范圍內每降低5%,就能增加貨物出口至少4%,以此類推,兩者之間是負相關關系。以“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西部省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其對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增長的影響。從長期角度來講,我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會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以海運設施和空運設施的作用最為突出。基礎設施網密度也對貿易有影響,鐵路網密度相比公路網對貿易成本影響更為顯著,鐵路網密度增加能降低貿易成本。
綜上,基礎設施中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優化對貿易流量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對貿易促進有著積極的作用,以上的思路和研究結果也為本文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中國的貿易促進效應的研究提供基礎。
5政策建議
第一,針對促進國內去產能的問題,我國政府要明確“一帶一路”戰略的沿線地區有著很大的市場前景。國內公司要更好的適應“一帶一路”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生產的能力,因此政府可鼓勵國內的企業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銷售。
第二,針對促進民間資本對外的基建投資的問題,政府聯合基建企業,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行對外的基建投資。例如,由本國政府主導,建立政企合作機制,邀請民間資本參與對外的基建投資,本國政府對參與合作機制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行部分減稅政策,并由被投資國政府計算一個回報期間,附帶合理穩定的回報比率給民間資本,回報率由投資時間和回報期間長短計算,從而吸引民間資本加入“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
第三,針對協調“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問題。政府應關注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并合理協調。本國政府積極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建需求進行了解,可以成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合工作小組。聯合小組從“五通”人手,從整體角度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要進行考慮對其進行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對接,并將方案提供給政企合作機制內的相關民間資本,進一步的增強“一帶一路”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完善程度,促進貿易發展。
6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各國運輸的建設水平也不斷提高,這也大幅度的減少了貿易的成本,這也降低了地理環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經濟合作的影響。研究顯示,土耳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都能對中國和土耳其之間的貿易產生影響,把成果和經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共享,如果中國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擴大基礎建設投資規模,則能借“一帶一路”戰略獲得更多的貿易收益。因此,以我國的投資方面來說,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強本國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