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鵬 崔愛華 宿剛愛 莊寧 芮文利 張現增 杜元偉
【摘要】桃,起源于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有著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獨特文化,一直以來在我國水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因種種原因,導致桃的地位被外來水果侵占。雖然有關桃的生產和科學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很少有人將其文化價值及其對產業發展的作用進行系統研究。本文廣泛收集植物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分析了桃的栽培歷史、文化價值現狀,提出了加強對桃文化的挖掘,以提高桃的全面價值,推動經濟和文化結合,為鄉村振興打造桃主題的農文旅產業融合經濟,振興桃產業,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桃文化 鄉村振興 產業融合 價值
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升,鄉村振興開展的如火如荼,品牌經濟時代到來了。文化作為鄉村振興和品牌經濟的靈魂、無疑成為鄉村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自古就稱“天下第一果”的桃,作為最全面承載中華傳統文化的果品之一,在傳統文化回歸的今天,尤其在桃的主要產區,如何挖掘搶占“桃文化”這一獨特的心智資源,是打造桃“天下第一果”品牌的基礎,也是發展以休閑旅游采摘為主的農文旅經濟的關鍵因素,更是振興桃主題產業經濟的突破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我國蜜桃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由于桃文化資源挖掘和利用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致使我國蜜桃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所以從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的角度對我國蜜桃文化資源進行挖掘與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在“中國第一桃市”的臨沂更有探討的價值。
桃文化是指從歷史到未來,人類與桃這一文化載體相互作用產生的物質表象和精神內在的總和。具體的桃文化內容指與桃有關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法制、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
1植物學特征
桃(Amygdalus persica L.),屬于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cm,寬4cm,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cm,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等,直徑7.5cm,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白色種子。
2品種資源豐富
2.1民族自主品牌優勢明顯
據統計,世界上桃的品種有3000多種,起源于中國的桃樹品種四分之一多。桃引進國外品種占桃品種數量的30%,而蘋果、葡萄、香蕉、草莓引進品種均占到品種數量的60%以上。我國桃品種分為北方桃品種群、南方桃品種群、黃肉桃品種群、蟠桃品種群、油桃品種群五大品種群,構成了各具特色、優勢突出的中國寶貴品種資源,可以針對消費者重點開發不同市場。
2.2桃果供應季節長
目前,國內桃品種囊括了早中晚熟品種,并通過反季節設施栽培和冷藏保鮮技術,拉長了供應周期,全年基本可滿足8個月以上供應期,為采摘、鮮食等提供了更優勢資源。
2.3景觀資源特色明顯
桃較重要的變種有:油桃、蟠桃、壽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樹栽培,壽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觀賞或作矮化砧。觀賞桃主要是觀賞桃花,花色各異,有桃紅、粉紅、橙紅、朱紅、紫紅……,真是萬紫千紅,賞心悅目。萬紫千紅,賞心悅目。尤其美猴王大鬧蟠桃宴流傳千古,留下來許多美好的懷想。這在園林、鄉村旅游、個體園區景點的景觀設計設計中提供了更多特色資源。
3桃的栽培歷史
3.1中國是桃樹的故鄉
在中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的句子。植桃為園,則表明彼時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山海經》等都有關于桃樹的記載,表明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等廣大地區都已遍植桃樹。《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桃)林。”《山海經·中山經》記:“日夸父之山……其東北有林焉,名日桃林”;《列子·湯問》則說:“夸父棄其林,生鄧(桃)林,鄧(桃)林彌廣數千里焉。”一系列的出土文物印證、古籍記載,確證中國是桃樹的起源地。
3.2起源之爭
某些西方學者僅僅根據語言學的推理和在“中國未見到野生桃樹”的猜想,做出了“桃樹起源于波斯”的結論。并因此命桃為persic,意為“波斯果”,桃樹的拉丁學名亦由此衍生而來。更有甚者,所謂“中國文化西來說”,“波斯原產說”也以訛傳訛,使桃樹蒙受不白之冤達數百年之久。經著名植物學家第康道爾和達爾文等人考證,“桃樹原產于中國”的結論已為世界學者公認。《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于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桃被命名為“至那果”,意即“中國果”。公元前二世紀之后,桃樹沿“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向西傳播到波斯等國,地中海沿岸各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桃樹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
3.3栽培歷史悠久
中國最早記載桃樹品種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紀《爾雅·釋草篇》:“旄(mao),冬桃;褫(si),山桃。”隨著嫁接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桃樹品種變異百出,琳瑯滿目,公元六世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桃樹品種有近二十個,宋代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光洛陽一地就有桃樹品種三十多個,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中,桃樹品種有四十多個。訖今,“桃李遍天下”。
3.4栽培區域廣
全世界近百個國家種植,產桃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還有美國、日本和意大利等。得益于悠久的種植歷史、遼闊的種植區域,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培育出了絢麗多姿的桃樹品種,南至江浙瓊粵,北至東三省,東起沿海處,西至荒漠邊,桃樹幾乎遍植全國。其栽培性決定了便于在產業融合經濟中易得性。
4鮮桃獨特的營養保健價值在水果中極為突出
自古以來,鮮桃素有“天下第一果”美譽。從古代記載到現代營養學數據證明桃被尊為五果之首名副其實。且具有仙桃、壽桃、壽果之美稱,有無數美好的傳說和吉祥如意、富貴長壽、健康養生的寓意在里面。這是其他水果所無法比擬的。
4.1“五果之首”的營養美譽
《禮記》記載五果為“桃李杏棗栗”,桃為五果之首,因其外形美觀、肉質鮮美,又被稱為“蜜桃”、“壽果”、“壽桃”和“仙桃”,象征著長壽的美好寓意,也因此廣泛傳播于世界各地。流傳至今,做糕點或蒸饅頭時都要用桃型模具做成桃的形狀,也是圖其長壽之寓意吧。
4.2現代營養分析也證明桃營養獨特
現代科技分析也證明,在各類水果中,桃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桃肉含蛋白質(0.8g/百克)、脂肪(0.1g/百克)、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鎂、鐵(0.5mg/百克)、胡蘿卜素、維生素c(5mg/百克)、維生素A(0.06mg/百克)、有機酸(0.45mg/百克、主要含多種氨基酸)、糖分(9-10g/百克)和揮發油等;碳水化合物11克,熱量只有180.0千焦。含鐵量是蘋果和梨的4-6倍。現代營養學證明桃營養獨特待挖掘,桃含鐵量遠超世界四大水果。按照現代營養專家觀點,為維持人體健康發育,每人每年應吃70-80公斤的果品,因為果品能提供人體所需維生素、礦物質、次生代謝物等,甚至是唯一來源。桃作為水果中重要種類,無疑優勢突出。
4.3保健價值高
祖輩流傳的俗語”桃養人,杏害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指在水果中,桃子是最有營養而且對人的身體最有益處。《內經素問》:“腎宜桃、肺宜李、脾宜栗”;“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中國傳統文化將世界上的物質都用“五”來概括:五行、五臟、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音、五氣、五色、五味、五官、五體、五志……其中桃列五果之首,可見人們對桃子的重視。現代醫學也證明,低血糖、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者、肺病、肝病、水腫患者、消化力弱者食用,有和血、益氣之效。
5桃食藥同源的實踐和文化居果類第一
桃醫用價值高。桃作藥用,全身入藥。有生津、潤腸、活血、消積之功,以補心氣、養肝氣、活血脈、通月經、消煩渴、利大腸。《大明本草》還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十余個少數民族藥典里都提到桃。當前銷量最大蘋果、梨、柑橘、香蕉中,沒有一個果品在食藥同源方面的優勢超過桃。
5.1鮮桃是最佳的食療果品之一
桃具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桃對胃陰不足、口干口渴或體虛陰液不足之便秘癥有較好的滋養和潤下作用。桃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可以常吃的水果,肺病患者吃桃也益處多多。因鮮桃含鉀多而含鈉少,故可作為水腫病人使用利尿藥時進食的輔助水果。有報道,吃鮮桃對老年前列腺增生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5.2桃仁臨床應用廣泛
桃仁被譽為“活血祛瘀要藥”,桃仁以用其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之長,而治療婦女閉經,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古今名方“桃仁承氣湯”、“桃紅四物湯”等均以桃仁為主藥。
5.3桃全身是寶
做成桃干,桃脯,虛汗盜汗用碧桃干15克煎服;肺結核,可食桃脯。桃枝能避疫癘,預防多種傳染病的作用,治一切風證。桃根具有消黃疸,止血,治痔瘡的作用。桃膠能治痢疾,有通下尿路結石的作用等。桃葉也并非廢物,有祛風濕,清熱,殺蟲之功,對頭風、頭痛、風痹、瘧疾、濕疹、瘡瘍、疥癬都有治療作用,尤其是對除四害有顯著效果。桃花有利水、活血、通便的作用,對水腫、腳氣、痰飲、積滯、二便不利、經閉都有不同的治療作用。古人認為它還有美容作用,能“令人好顏色”。《大清方》云:“酒漬桃花飲之,除百病,益顏色”。在唐代,有以鮮桃花煮粥的習俗。此外,《本草綱目》還記載了桃葉、桃皮、桃膠、桃毛等都能人藥或與其他藥配伍,能治療婦科、兒科及外科方面的多種疾病。各族醫藥經典中都有不同記載。
6深加工價值和意義
6.1深加工價值
桃果營養豐富,果肉色澤鮮美,是果品加工的理想原料,可以進行深加工,制作罐頭、桃汁、桃醬、桃脯、桃干、桃酒、桃花酒、桃花茶、桃酥等。果汁還可以根據制作工藝的不同為渾濁汁、澄清汁、濃縮汁、顆粒汁、果汁糖漿、果汁粉和固體飲料等。桃和別的產品合理組合加工的產品更加豐富多彩,如桃花姬是桃花和阿膠組合;桃花和紅糖加工為桃花糖,可補氣血美容養顏。
6.2深加工的意義
農產品加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于桃產業而言,基于種植業的深加工產業避免了“桃多了賤農”的惡性循環,拓展了桃產品的品類,提高了桃產品附加值,推動了桃深加工產品品牌的形成。桃深加工產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吸納就業能力強、勞動技術密集,在服務三農、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就業、擴大內需、增加出口、保障營養健康與質量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更是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風向標和一二三產融合的重要環節,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支撐,是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證。
7桃的民間文化價值高
千百年來,人們觀念中,桃作為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象征和信仰蘊藏于人們潛意識中,這些根深蒂固的信仰通過民俗活動得以引申、發展,例如桃的果實融入了中國的仙話中,象征著生育、吉祥、長壽;桃花象征著愛情、美麗;桃花源象征這理想的世界;民間巫術信仰中,桃的枝木用于驅邪趕鬼求吉;桃文化像燦爛的陽光一樣滲透在中華民族的生命意識、生活觀念中去,有關桃的民間神話更是不勝例舉。這些文化故事、神話傳說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如何充分挖掘文化底蘊,和產業經濟結合,能更好的激發桃更豐富的多元化價值,更多的功能。
7.1福壽祥瑞的象征
7.1.1吉祥之果
桃“子繁而易植”象征多子多福。蘊含著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著生育、吉祥、長壽的民俗象征。受先民“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人們賦予桃鎮鬼避邪的作用,從而保護了生命,使桃具有了吉祥的象征意義:神荼郁壘的傳說衍生了桃的吉祥內容;桃在日常生活、歲時節日、人生儀禮贈品信物中的辟邪求吉的行為表現,傳達了桃作為鎮邪納吉之物的原始信仰。
7.1.2神仙長壽果
桃的食用和養生功能.讓人們意識到了桃在益壽延年、延續生命方面的重要性,隱含著長壽、健康、生育的寓意。桃決非一般水果可比。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實,認為吃了可長壽不老。吃大桃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吃中桃,可“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吃了小桃,可“成仙得道,體健身輕”。故被稱為“仙桃”、“壽桃”。《神異經》載:“東方有樹名日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而《神農經》說得更神:“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死服之,其尸畢天地不朽”。最為美妙的傳說是:《西游記》里王母娘娘每年三月三都要在瑤池舉辦蟠桃盛會。這些雖都是神話傳說,但桃與長壽相聯的觀念卻深植于百姓心目中。
7.2祈福之果
我國素有尊老祝壽習俗,每當節慶或晚輩給老人祝壽時,常以“壽桃”相贈,或畫一幅“壽星捧桃”圖案以表達祝福和吉祥。此雅舉至今流傳。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里總是拿著桃一一“壽桃”,過生日做壽時要染成紅色,蒸桃形的饅頭,做“壽桃”以祝福健康長壽。
7.3喜慶之果
我國四喜果盤中必有一盤是仙桃,代表喜慶長壽。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堪稱“詩史”。《詩經·周南·桃天》是中華民族最早桃文化的經典之作。“桃之天天,灼灼其華……”詩中以桃花、果、葉,比喻初嫁女必子繁興旺。”《詩經.衛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古人定情物即為桃子,足見桃之美好!
7.4仁義之果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在桃園進行的.因此,人們就把“桃”當成了“仁義”的見證物。楊家將前仆后繼,忠勇報國贏得人民尊重,楊延昭被尊為十二花神之桃花神。
7.5神之化身
古稱為道教的桃花元帥。北方真武大帝的身旁,常塑有一金童,一玉女,古稱為周公、桃花,分掌威儀、書記。掌管三界中善惡功過,權力很大。
一說十二花神中三月桃花男神是皮日休。他在《桃花賦》,贊揚桃花為“艷中之艷,華中之華”,并以古代許多美人作比擬,使人見了桃花,猶如見到美人。由此桃花常被作為吉祥美好、美滿愛情的象征。三月桃花女神戈小娥。元順帝之淑姬,酡顏如醉,而膚白似玉,著水仿佛桃花含露,愈增嬌美,帝喻云:“此夭桃女也”。因呼為“賽桃夫人”。
一說三月桃花神為息夫人。相傳是春秋時代楚國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場政變中,被楚文王所滅。楚文王貪圖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強娶,息夫人不肯,乘機偷出宮去找息侯,息侯自殺,息夫人也隨之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堅貞,就立祠祭拜,也稱她為桃花神。又一說為唐朝詩人崔護,因為他曾寫下“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名句。
7.6辟邪之木
可以廣為加工為辟邪吉祥藝術品,贈品、禮品、裝飾品、案板、器具等日用品。桃果有仙緣,桃木有神靈,在民間的威望比桃果還大。先秦古籍記載桃木能避邪驅鬼。《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傳說。羿被尊為“宗布神”,統轄天下鬼魂。桃棒既能擊殺萬鬼首領,就成為制鬼驅邪的象征物,各類桃木器具應運而生。如《禮記.檀弓》載:“以巫祝桃列執戈,鬼惡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掃帚,認為用此可掃除不祥。戰國歲時用桃木制偶人立門側用以御兇避邪。至今春節,家家仍然謹守在門上放一把桃枝的習俗。
7.7憧憬之樹
桃花是春天使者,象征著春天、愛情、美顏與理想世界;桃樹的花葉、枝木、子果都燭照著民俗文化的光芒,寄予了千百年人們美好的夢想與追求。
8古往今來與桃相關文藝作品等精彩紛呈
8.1詩詞歌賦多不勝舉
自古以來,有關桃的詩詞歌賦如群星璀璨。如《詩經》:“桃子天天,灼灼其華”;唐代詩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裁”。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林黛玉《桃花行》,又建了“桃花詩社”。崔護桃花《題都城南莊》、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等千古流傳。元代王曄的雜劇作品《桃花女》,主要演繹了桃花女高超的禳解周公陰陽的法術之事,留下了一段神話傳說。
8.2桃花故事經典流傳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購得桃花塢,住在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桃花庵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口語化的語言,卻毫無低俗之氣,音節流暢,連綿不絕的快意,艷麗清雅的畫面中留下了“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真誠坦率快意人生的詩人形象和驚醒世人醇厚深遠的意蘊。
8.3壽桃作畫視覺盛宴
壽桃作畫更是大畫家們表達祝福獻壽常用內容。桃,清、民國至今,眾多畫家都有涉獵,如八大山人、趙之謙、慈禧太后、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陳師曾、石魯、張大壯等大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壽桃視覺文化。
9村落地名文化歷久彌香
含桃的地名星羅棋布,溯其名源,古時當地可能遍植桃林,約定俗成,留下了以桃命名的地名。當代也有很多新住宅、新樓盤以桃命名,多是取其美好含義。
春秋時期,《左傳隱公十里》“公會齊侯鄭伯于老桃,”即今山東濟寧縣北桃鄉城。遠在新疆唐置桃槐洲;近有首都桃莊相傳為岳飛故里;有小巧可愛的桃堡桃林鋪、桃城鋪、桃莊、桃花塢、桃墟,也有現代化都市桃城、桃縣、桃林縣、桃花江市、桃村市、仙桃市。有土味十足的桃溝、桃樹坪,也有令人神秘懷想的桃花源、桃花洞、桃花溪,桃花島、桃溪渡;有兵馬嚴守之所桃花堡、桃關、桃林寨、桃渚寨、冬桃隘、大桃戍,楊六郎所守的桃花寨,也有李白筆下一往情深的桃花潭、源出江西的冬桃山,注于貢水的桃江水;有決絕塵世自清修的桃花廟、桃林寺,也有桃花集、桃山集、桃家集商賈往來熱鬧非凡。桃樹底在察哈爾沽源縣盛產銀礦,湖南平江縣桃樹洞設煉金局;湖南桃源縣相傳陶潛記桃花源,福建大田縣清時有巡檢駐桃源墟。漢封功臣桃安侯劉襄邑于桃安,湖南新寧縣猺人所居桃盆峒。湖北沔陽縣仙桃鎮商業甚盛,湖南安鄉縣仙桃嘴市古官路所經。甘桃鎮、平桃城、下桃城、投桃洲、桃陵更多的地名留下許多引人人勝的民間傳說、名人軼事、神話故事,都是新時代農文旅結合的的重要文化因素,也是新時代產業融合經濟適應多元化消費需求的必然。
10在產業融合中發揮價值
桃,發于遠古,根植民間,流傳萬年,聲譽當代。遠古時代起,就被我們的祖先賦予超越任何一種植物的豐富內涵;桃文化,已成為中華文化中有機的組成部分。桃文化作為一種觀念意識,一直長期潛存于人們心中,并通過民俗文化活動繼續傳承,長久沉淀。建國后神秘色彩逐漸淡化,改革開放時代抓經濟成為主導活動,偏重西化的形勢中,作為民族自有品牌的桃文化一度沉寂不興。以桃為主體的產業經濟多停留在桃的種植、儲運銷和罐頭加工,桃旅游產業剛剛從原來的賞花品果向農家樂、采摘園等景觀化、休閑娛樂型轉變。目前,隨著多元化、高檔化消費形態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回歸,獨具特色,底蘊深厚,根植民間的桃文化的春天又來了,未來桃文化會向著實用保健、休閑娛樂、審美體驗、養生祈福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和對生命意識的理解,桃的文化折射出強大的正能量信息和心智資源。桃文化源于生活,根植民間,百果之中,桃文化獨具特色,市場潛力巨大。但一直沒有深度融合經濟產業中。在現代社會轉型期,在傳統文化回歸的今天,在舉國鄉村振興轟轟烈烈的時代,桃作為“天下第一果”集萬寵一身的珍貴資源,像被歷史掩藏了的金子,如何讓承載千年歷史的桃文化之杠桿,撬開潛在龐大的桃產業經濟?我們應該挖掘、整理桃文化,喚起對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通過文化與現代物質和精神財富創造過程的融合,一旦掘開,將如火山一樣爆發,發揮其巨大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