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東 劉述忠 馬英強
【摘要】礦物加工是一個應用技術學科,礦加專題實驗是運用本科期間所學專業知識對某一實際礦石進行系統研究的課程。傳統的實驗教學存在模式單一、效率不高、學生興趣低等缺點。通過輔以清晰簡潔的實驗視頻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錯誤頻率,有效提升了實驗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礦物加工 ?實驗教學 ?視頻資源
【課題項目】福州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0360-10871)。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74-02
近年來,許多高校對礦加專業的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較大的改革,而墨守成規的傳統實驗教學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后,導致實驗教學落后于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步伐,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專業操作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的要求[1]。因此,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變得尤為重要。
一、礦物加工工程傳統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固定,教學內容單一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基本固定,即指導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安排好實驗內容,學生只需按照實驗指導書的操作步驟展開實驗,無需深入思考便可完成實驗操作任務,最后按模板撰寫實驗報告。實驗操作過程出現的問題如設備故障等基本都由指導老師處理,學生對實驗現象、結果解釋不清,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都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上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不夠,興趣不足
正是由于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和內容的一成不變,使得學生對實驗課缺乏興趣,加上一些專業課程的實驗部分只占課程學時中很小的比例,且實驗成績對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影響甚小,造成學生認為實驗教學只是理論講授的附屬,從思想上對實驗教學就不夠重視。
(三)實驗課時偏少,評價體系不完善
許多高校的礦加專業課程設置中,實驗課所占學時都較少,以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為例,如碎磨、重選、磁選等專業課程,實驗課的學時只占了課程總學時的很小一部分。受此限制,老師布置的實驗內容只能淺嘗輒止。實驗課的考核方式以當天完成的實驗數據和最終提交的實驗報告為主,只評定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的等級成績,缺乏區分度。
綜上所述,這些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束縛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鑒于此,我們開展了礦物加工工程綜合實驗視頻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教研教改項目。
二、視頻實驗教學的成果
(一)提高了學生實驗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視頻實驗教學突破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增加了視頻資源教學,完整的展現了整個綜合實驗的過程,從礦石的篩分破碎到混勻縮分,從磨礦到浮選條件試驗,從開路流程試驗到閉路流程試驗,再到最后的滴定分析。視頻資源中的實驗操作人員是由專業老師和研究生組成,配上語音解說和字幕,聲畫兼備、清晰直觀,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提高了學生實驗課的學習效率
在實驗前,學生只需花十分鐘觀看視頻資源進行預習,即可了解大致的實驗流程;在實驗時,結合實驗指導書與視頻中的實驗操作演示講解進行實驗操作,與傳統實驗教學相比更生動形象,而且針對不明確的實驗過程、操作步驟,可以反復回看自行解決問題,不必每次都求教同學或指導老師,老師也不用重復講解,節省了大家的時間,因而實驗視頻資源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降低了學生實驗操作不當的頻率
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出現的錯誤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知識性錯誤,主要表現為不明白實驗要求,無法正確使用實驗儀器,如礦樣混勻移堆時沒有從錐中心給下,不規范使用移液管、滴定管等;另一種是程序性錯誤,學生記不清實驗操作的具體步驟,導致步驟前后順序錯誤,如浮選時的加藥順序、滴定分析前的溶樣順序等。在增加了視頻資源教學后,視頻中老師規范的實驗操作和清晰的解說,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實驗操作的各種錯誤,從而減少了一系列因操作不當引起的麻煩。
(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體現教學智慧
實驗視頻資源的素材需要老師們收集、整理,把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們較難理解的、容易出錯的部分以及老師自己的實驗體會加入其中,經過精心編輯完成。這一過程促進老師們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體現了教學智慧。通過增加實驗視頻的教學,將以老師的教為主向以學生的學為主轉變,以課內為主向課內外結合轉變。不僅解放了指導老師,還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學習和怎樣學。
綜上,驗視頻教學的引入,增強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提高了實驗課程的教學效率,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實驗視頻教學涵蓋的教與學良性互動,促進了實驗課教改的研究與實踐,是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為培養綜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2]。
參考文獻:
[1]祝淑芳,錢功明,陳鐵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3):142-143.
[2]李健軍,許昭,白艷紅,楊云.微視頻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01):189-191.
作者簡介:
鄧榮東(1986-),男,漢族,四川自貢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浮選理論與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