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濤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因此,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道德與法治課進行課改的關鍵。本文主要從備課、精彩導入、平等對話、學生參與、課后反思、實踐活動等方面提出了些許見解,以期能對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所助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66-01
一、精心備課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老師回答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約15分鐘……”
“一輩子”與“15分鐘”, 道出了教師備課之真諦。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效益的高效,就必須認真備課,下足課前準備功夫。
一般情況下,教師要實現多維度備課,就要把課標、教材、設計理念、學生等要素充分考慮到,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思考怎樣設計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如何處理教材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主動探究等。備課還應注重挖掘教師自身的天賦,一節好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展示教師自身教學個性美的課,用這種美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備課中的難點應是研究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從實際效果看,備課時的“預設”越充分、越科學,課堂上的“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越精彩。
二、精彩的導入是實現高效課堂的良好開端
導課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注意的第一步。正如特級教師于漪所說:“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課堂教學中,我常用故事、典故、名言、漫畫、新聞、音樂、視頻等導課方式。
三、堅持“平等對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
課堂上,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學生與教師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在對話精神的作用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就教學內容進行平等交流、真誠溝通,取長補短,在合作的氛圍中,在對話和溝通中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各自生成或建構自己的認識和知識。
四、學生的主動參與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么精彩,而且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么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三個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敢于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后續的教學行為。
五、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淀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當我們完成某一教學任務后,總有成功或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及時的反思,反思師生關系是否和諧,應如何發展;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誤,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經驗;反思課堂教學策略是否恰當,課堂討論與合作學習是否適時有效等等。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續行為產生影響。所以我們應讓教學反思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反思教學,讓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教師素質才能在教學中逐步提高。
六、切實可行的實踐作業是高效課堂的延伸和提升
我認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最高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品行素質,使學生健康成長,生活幸福而有意義。而學生品德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連續性、系統性的教學行為,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鞏固和印證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形成了自己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會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且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雙手去操作,還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共識,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未來,切實樹立基于學生發展的高效課堂理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打造無痕的德育教育,共同創造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范剛.學校教育創新與課堂文化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08(06).
[2]張雨龍.淺談高效課堂[J].文理導航(中旬),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