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芝
【摘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同時也是初中學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驗課的教學過程,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理清實驗的步驟,鼓勵學生去動手實驗,同時在實驗的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題材,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最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設計實驗,從而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 ?生物實驗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76-02
初中生物可以說是與學生的生活十分貼近的一門學科,因為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情況,因為在初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涉及到了很多微觀的事物,學生從來都沒有用自己的眼看到過。因而實驗是讓初中生物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一個橋梁,也為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隨著自己眼界的拓寬來開拓自己的思維。
一、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步驟
很多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雖然加入了實驗的過程,但是留給學生實驗的時間過少。只是粗略的給學生講解一下與實驗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快速的感受一下實驗的過程,并且對于學生的實驗結果也提出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基礎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壓力,失去了對生物實驗的興趣。其實,教師應該意識到,做實驗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過程,實驗到最后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則是另外的一個方面。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應該準確的為學生理清實驗的流程,讓學生知道每一個實驗步驟的目的和意義。
例如,在初中的生物課本《觀察動物和植物細胞》一節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顯微鏡來觀看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異同點,其中以洋蔥的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為代表讓學生來做實驗。在讓學生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熟悉一下實驗中要用到的一些試劑,比如生理鹽水或者是醋酸洋紅的溶液,以及各種實驗儀器的用法。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明了的理清實驗的步驟,在讓學生開始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演示一遍實驗的內容,并且在做每一步操作的時候,要向學生強調動作的要領,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以及應對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可以全面的掌握理論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驗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二、選擇合適的實驗題材
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能力問題,因為學生的閱歷較少,對于實驗的掌控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在對于實驗的題材上,教師應該精挑細選。既要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也不能讓學生失去成功的信心。對于一些精度較高且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就可以適當的進行取舍。另外若是一些實驗的材料比較難得,教師可以選取其他的材料來代替。教師要能夠根據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安排和季節的變化,準確的選取實驗的材料和實驗的方式。
三、鼓勵學生獨立實驗
學生若只是一味的模仿教師的實驗過程,就很難提高自己的實驗水平,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加全方面的發展,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實驗基礎能力,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設計一個實驗的過程。為了確保學生的實驗方案以及研究的方向是可行的,在學生選完了自己要調查的內容之后,可以先與教師交流,確定自己的選題是有可研究性并且操作性比較強的,然后就可以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為了能夠讓實驗更好的進行,可以在每一個小組內選出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每一個實驗的步驟,這樣在出錯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找到出錯的步驟和原因。
例如,在初中生物課本《植物細胞的結構層次》一節中,主要就是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細致的觀察植物細胞。這其實是一個選題很廣泛的內容,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植物的細胞,但是教師在審查學生選題的時候,應該從該植物的成本,獲取的方式以及實驗的難易程度來取決。另外,對于一些在拿到題目之后沒有頭緒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在黑板上列舉一些可行的實驗材料,幫助學生來更好的開展自己的實驗。等到實驗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表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的感悟,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結束語:
實驗作為初中生物教學中比較核心的一個部分,能夠帶給學生的不僅是一個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更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所以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開展實驗的教學不是對于學習時間的浪費,而是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導和學生的配合,激發學生對于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呂金霞.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多元化的教學方式[J].中學課程,2017.
[2]崔易聯.淺談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