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要】世界審計組織曾在《2017-2022年戰略規劃》其中提到要增強審計機關的能力,提升專業水平。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個層級管理機構對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要求都越來越嚴格,人們的風險意識隨之迅速提升,無論從國際上還是國內現狀都需要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修養相應提升,以滿足所在單位對于完善治理、實現目標、把控風險的需求。審計工作具有涉及面廣、情況多樣、政策性強等特點,內部審計人員不但需要從審計知識、財務知識、管理知識、企業內部控制知識等方面提升,也應在法律法規的知識上有所提升,本文基于本人工作的實踐,淺述法律法規的學習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知識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
【關鍵詞】法律 審計應用 跨界
一、學習法律法規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依法進行內部審計是基本要素
《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行?!保瑑炔繉徲嫵艘M行日常的確認服務還要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那么根據什么進行確認?又依據什么完成咨詢呢?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展開方面,我們首先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依據其相關規定開展審計工作,不得違反。
業務開展過程中我們要了解基本的法律規定,此時我們依據的標準不僅是會計法和相關國家政策,還包含了民法、商法、勞動法、行政法、刑法、國際法等等。以法律作為紅線風險線的基礎上,審查發現企業現存缺陷,再進行管理的優化,從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達成企業戰略目標。
所以說,依法審計是基本要素。
2.法律法規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提高內部審計部門在公司中的公信度
很多同行抱怨,內部審計是個傀儡部門,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無法實質性的開展等等問題,其實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如果內部審計部門無法出具高質量的審計報告(審計問題難以體現出領導關心的風險點)并針對檢查出的問題提出可行性高的審計建議,那么對于管理者來說,內部審計部門可能無法體現出其存在的意義。一個公司的內部審計要做管理者的眼睛、耳朵,幫助管理者發現問題,同時提出高質量的整改建議,才能從自身方面得到管理者的重視。那么如何來提高審計質量呢?如果我們審計從業人員單純的只了解財務方面知識,那么我們可能很容易的就被一個管理者信任的財務總監所取代,無法體現出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只有我們完善自己全面的知識體系,才能完美的發揮出內部審計的作用。比如針對一個項目,我們從財務角度、法律角度、內部管理角度多維度的檢查,這個時候我們審計發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審計建議才能更全面,更符合管理者的需求,在編制完成審計報告時,合理的引用法律法規,相關政策文件,能夠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同時提升報告的公信度,進而提高審計部門的公信度。所以,法律法規的學習能夠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最有力、最有效的支持。
二、法律法規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
內部審計工作除了確認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外,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合理性、有效運行性也是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而在企業內部控制中,五大目標就包含了合法合規性、資產安全性、報告真實性、提高經營效率效果以及實現發展戰略。五大目標中首要目標就是合法合規性。合法合規性是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基石,是保障企業正常運作的基礎,所以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當中,合法合規應必然也是審計的重點關注點。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如何審查企業運行的合法合規情況即法律法規的學習如何運用到內部審計工作中做出一些簡要的論述。
我們通常通過兩個方面來檢查企業合法合規性,一方面是通過檢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設計合法合規方面進行檢查,即體系設計不得違背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是檢查企業業務運行情況是否有違法違規情況。
1.公司內部控制體系設計合法性檢查
通過常規審計手段,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問題產生的源頭是由于內部控制體系設計不合理導致的,由于設計缺陷,導致企業面臨風險。我們在審查時一般通過檢查制度、流程及權限指引本身的合法合規性及由于內控體系存在漏洞,在運行中反饋出的法律風險兩方面檢查。這就需要我們學習法律知識,通過學習法律知識,除了可以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在評價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設計方面參考法律法規制定的規則,從指導依據、上下級制度關系、涉及的權限、責任、裁量標準等方面去檢查體系建設及運行的情況。
2.公司業務運行法律風險檢查
這部分的檢查可能會與法務部門的職能有部分的重疊,但法務部門一般在業務事前通過合同談判、合同審理等形式對業務本身的法律風險進行把控。而內部審計人員主要通過事中檢查,來對業務執行以后前期未能預見的及事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評估,以達到為企業進行法律風險把控的目的,同時進行風險數據庫的豐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三、法律法規在內部審計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法律法規在內部審計運用方應采用法律引用與事件聯系最緊密的原則。其次要注意法律法規的適用性,要充分理解法律精神,注意評價時引用法律法規的合理性、可比性,提出審計建議時要注意可行性。再有就是要注意法律法規的有效性,關注法律法規的適用范圍、企業或事件發生的所在地區、時效性以及有無新法替代等。
由此可見,為適應行業發展,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及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法律法規的學習對于內部審計人員來說是必要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也不僅僅是單純的搜一些法條直接引用,而需要進行系統的學習,提高對法律精神的理解,才能更好的運用到工作中,以減少外部咨詢成本,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內部審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對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想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就要不斷的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體系,做好知識“跨界”的準備,才能在工作中體現出內部審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