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唇典》作為一部帶有史詩性的長篇小說,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因精神力量毀滅而帶有的感傷情調與悲劇力量。本文將從現代化不斷入侵帶來的傳統精神力量的逐漸消亡以及由此帶來的感傷的情調入手,通過對精神力量的不斷消失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揭示《唇典》并不是一部描寫“鬼神”之書,而是一部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心靈史。
關鍵詞:《唇典》 精神力量 復歸意識
在《唇典》中,作者力圖用細膩的筆觸與生動的語言再現20世紀20年代初白瓦鎮洗馬村村民的真實生活,并對抗戰過程中身體與心靈都處于極端條件下的那些不屈的靈魂進行書寫。
具體到《唇典》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是以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相互交替的視角展開故事的,以現代化的不斷入侵作為時代背景,探討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曾在傳統文化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薩滿教中的“神靈”,在新的歷史時期,地位不斷受到質疑,并由此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此消彼長的爭斗。魯迅曾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①縱觀全文,可以看出一種因精神力量的漸失而帶來的一種悲劇的崇高力量。
“要了解一個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雹趯τ谖膶W作品也應該如此,《唇典》不同于通俗意義上的鄉土文學,其中對于“鄉村”“歷史”的表述帶有一種虛構的成分,加之大量的志怪描寫,在一開始就將讀者置于一個看似虛構又分外現實的時空當中,并通過人與“神靈”交流的媒介——薩滿,將鄉村的愚昧與落后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作品的特殊之處在于,通過結尾處滿斗選擇重新“上路”,提出了一個疑問:在現代性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當人類真正戰勝神靈之后,我們該如何對待心靈世界的一片“荒原”?同時,對于處在現代化過程中,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便利的我們,在面對“靈魂樹”“被盜”,精神無處可依的情況下,是否會像滿斗一樣,陷入一種精神的困苦與迷茫當中,從而繼續走向一條不斷尋找“靈魂樹”的道路,進而實現一種對于傳統文化在精神層面的復歸?
《唇典》作為一部歷史小說,帶有民族秘史的性質,而在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那種感傷的基調與主人公悲劇的命運,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靈性消失正是當代社會一個突出的精神問題?!雹鄱谖恼碌淖詈螅瑵M斗重新踏上了歸鄉之路,就自然地帶有一種“精神還鄉”的意義在其中。
而文中“故鄉”,除了帶有地理位置的屬性外,更多地還帶有一種心靈層面的指涉。滿斗在文末說道:“我決心上路,我要到那座陌生的城市里去,去找我的靈魂樹,去看望我流離失所的親人,去和每一棵靈魂樹說話,祭奠他們,做最后的告別?!雹軡M斗所指的歸鄉,其實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回歸,帶有一種虛幻的所指。而當守護一個民族靈魂的“幽靈”只剩下蒼老的滿斗時,他在夢里看到了往昔的故土,一定程度上也為這次精神上的“歸鄉”之旅渲染上了一抹感傷的色調。
首先,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始終將視角放在人對自我力量的不斷認知上。也就是說,隨著神性的逐漸消失,人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在現代科技已經使人變得幾乎無所不能的時候反觀現代性所給予我們的,除了讓人眼花繚亂的現代文明的產物、高效便捷的現代生活之外,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無處可依的荒涼之感。正如文中所言:“人與自然的關系割裂了,人與家族精神的關系割裂了,人和自然不再和諧,失去精神故鄉的人們將徹底流離失所?!雹?/p>
伴隨著現代化背景下神性的消失,人的力量不斷凸顯,作者所要表達的,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對精神家園的復歸意識。但同時,作者在賦予滿斗一種“歸鄉”的行為之后,使用了一種仿佛徘徊在夢境般的朦朧寫法,這樣一來,就使得小說結尾的表述方式成為一種不斷被投置在回憶當中的帶有挽歌式的抒情。也正因如此,對于精神上“歸鄉”的描寫就不僅帶有一種對傳統的復歸意識,也使小說在更深的層次上蘊含一種悲劇的力量。
正如賀邵俊所言:“敬畏和珍惜是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是一種基本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產生于人類還不是足夠強大時的文明階段,但它凝練出具有普適價值的精神內核?!雹拮詈蠊P者認為,這種復歸意識,并不是想要回到過去,而是更多地要求現代人能夠對傳統、文化、自然等帶有一種敬畏的態度,并自覺地表現在生活當中。換言之,人不斷增強自身的力量,與強調一種精神的復歸,兩者并不產生矛盾。雖然作者在文末并沒有對滿斗尋找“靈魂樹”的結果進行正面的回答,但是在字里行間不難看出作者對于精神復歸的一種滿懷信心的期盼與向往。
注釋:
①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頁。
②(法)羅丹:《藝術哲學》,傅雷,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版,第9頁。
③⑥賀邵?。骸秾ふ以诂F代性中丟失的敬畏和珍惜——評劉慶的<唇典>》,《當代作家評論》,2018年第3期,第92頁。
④劉慶:《唇典》,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第484頁。
⑤劉慶:《唇典》,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第465頁。
(作者簡介:龔嶠雪,女,碩士研究生,沈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