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名演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銀幕或者舞臺上盡可能塑造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生動的并且有著獨特魅力的人物。演員要想塑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物形象,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創造出來的,要不斷地鉆研劇本,分析人物,在實踐中學習。角色是一個演員用自己的身體扮演和詮釋劇中的人物,只有演員對劇本中人物角色的定義有了很好的理解,演員才會切切實實走進劇本中的角色,并且更好地進行角色塑造,更深入地詮釋人物所要向觀眾表達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劇本 分析 角色 塑造
一、角色的塑造離不開演員對劇本的分析
演員若想塑造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想讓觀眾理解、接納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角色,首要前提是不能離開劇本。演員在飾演角色之前要先要仔細鉆研劇本,了解劇本中人物的信息,了解故事背景、故事情節、人物關系、矛盾沖突,這樣才能準確抓住人物性格和與之相匹配的動作。要分析劇本的中心思想,沒有劇本就沒有角色,所以演員必須在分析、研究整個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了解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這樣,一個有血有肉并富有生命力的角色才會得以顯現。
筆者在大三上學期的期末作品片段中,飾演了經典話劇《雷雨》中的魯貴。剛開始接觸這個角色時,對這樣一個油光滿面的中年人物形象毫無感覺,經過與對手演員的幾番劇本圍讀,筆者發現自己很喜歡“魯貴”這個人物,他的臺詞里有很多都是話里有話,背后的意思都很引人思考。通過他與四鳳的對話可以分析出他像女兒要錢的前因后果,由此可見演員對劇本的認知和掌握對角色塑造的重要性。
二、角色的塑造需要演員對人物進行分析
演員在對角色塑造的過程中,對規定情境理解得越深,人物性格塑造得就會越形象。在了解劇本中人物的成長、生活背景與人物關系之后,可以再次仔細地從人物臺詞和對手臺詞中找到人物的動作,找到人物內心的潛臺詞,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大概形象,之后進行更深入的角色分析,使角色更加立體地呈現在舞臺上。
在話劇片段《趙氏孤兒》中,筆者曾飾演過“程嬰”這一著名的角色,這也是筆者在學習表演過程中感覺最酣暢淋漓的一個角色,因為他內心活動的變化跌宕起伏實難把握,從前期面對莊姬的哀求時,他的害怕吃驚卻又義無反顧,到回家之時的驚慌失措、又要把親生孩子交出去的悲痛難過,再到面對不明真相的晉國百姓唾罵的隱忍,都體現了“程嬰”這一人物忠肝義膽的精神。而演員正是通過對人物的層層分析才把角色塑造得更鮮活,更令人感動。
三、在排練中如何將角色和演員融為一體
(一)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矛盾
在塑造人物的排練過程中還要了解演員與角色之間的關系,仔細鉆研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奧秘,這樣演員與角色之間才會過渡自如,才會更好地將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生活是存在差距的,無論是從生活經歷、生活背景、情感思想、性格特征、言談舉止以及生活習慣,演員都不可能與角色存在一樣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就構成了演員與角色之間客觀存在的矛盾。
(二)演員的真實感和信念感
在表演的創作過程中,真實感和信念感其實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成功的演員在擁有強烈的真實感和信念感之后,很難從戲中的“我”跳出來,那是因為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才會在舞臺上呈現栩栩如生的效果。筆者在大一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飾演“楊玉環”這一古代人物,因為筆者會簡單地用小嗓模仿女聲,所以這對筆者來說是個小優勢。起初,筆者通過一些方式了解楊玉環,但是與角色之間仿佛有一層隔膜,筆者體會不到一個將死之人內心的種種悲涼,所以排練了很多次經常會笑場,效果差強人意。一次排練時,筆者突然被臺詞帶到了楊玉環的內心世界,看著將士們逼迫自己去死的情景,看著君王左右為難、束手無策的焦慮,那一刻筆者相信自己就是“楊玉環”。想起與君王曾經的山盟海誓、情深意長,想起這一生輝煌與凄涼的種種過往,而此刻卻是萬念俱灰,無比凄涼,眼中不由得落下了淚水。那一刻是筆者發自內心的流淚,直到排練結束,筆者也久久不能從楊玉環的內心走出來,這個時候早已對角色多了一分同情和憐憫,再也笑不出來,所以說真實感和信念感是演員在排練的過程中塑造角色時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四、結語
一個好角色的幕后離不開一個肯付出、肯鉆研的好演員,演員對角色的塑造是整個劇目的核心,而觀眾主要看的不僅是劇情,還要看人物所帶來的一些感動的或歡樂的情節,由此可見演員對角色塑造的重要性。演員要想塑造好角色,就應該認真地分析劇本中角色的語言動作、時代背景、人物關系以及情感的各個方面來進行角色的詮釋,以實現用演員的身體為根本,生動地塑造劇本中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梁伯龍,李月.戲劇表演基礎[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2]鄭君里.角色的誕生[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王天威,男,沈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表演〈戲劇與影視表演〉)(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