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作品尤其是戲劇中總是用到“巧合”藝術,以“巧合”制造矛盾沖突,從而推動情節發展來達到作者的目的。但是“巧合”出現得太多,容易給讀者造成有一種無法抵抗的力量即命運,在背后推動之感;而“命運觀”的體現也離不開“巧合”藝術。是藝術上的巧合還是命運觀的體現?兩者的關系如何?《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著名的命運悲劇,而《雷雨》則是“巧合”藝術的典范,筆者將對這兩部作品對比研究,探討巧合與命運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巧合 命運 《雷雨》 《俄狄浦斯王》
一、文學作品中的“巧合”因素
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巧合”因素,以推動情節的發展。文學作品是反映生活的,而生活本身就充滿了偶然性,充滿了“巧合”。因此,作家運用“巧合”藝術來發展人物性格,制造矛盾沖突,以達到情節的發展。而戲劇更是運用巧合藝術的典范,在狹隘的空間和極短的時間內演繹矛盾沖突。
但是,文學作品中巧合因素過多,極容易給讀者造成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背后推動故事發展之感,而這種無形的力量一般都解釋為“命運”,這就把“巧合”藝術和“命運觀”相混淆了。《俄狄浦斯王》是著名的古希臘命運悲劇,人們對于其“命運悲劇”的觀點是一致認同的。而對于《雷雨》的悲劇性質的爭論比較多,命運悲劇、社會悲劇、性格悲劇爭執不斷。《雷雨》更大的一個特色是巧合因素運用得太多,劇作家稱: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筆者認為,《雷雨》更偏向于社會悲劇,而其命運悲劇的觀點又是否和它的“巧合”藝術有關呢?筆者將在下文進一步探討。
二、對比《俄狄浦斯王》與《雷雨》中人物命運與“巧合”藝術的關系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著名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講述了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奧斯從神諭中得知他長大后會殺父娶母,就把他流放荒野,巧合之下,被鄰國的國王收養。他成年之后,從神那里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誤認為養父母是親生父母的他,離開養父母朝忒拜城走去,路上他誤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打敗了怪獸斯芬克斯,成了忒拜城的王,娶了自己的母親,還生下了兩個孩子。后來忒拜城瘟疫橫行,俄狄浦斯從祭祀那知道了自己殺父娶母的罪行,他戳瞎雙眼,自我放逐,他的母親羞愧自殺。《俄狄浦斯王》的悲劇在于人一直在和命運抗爭,卻始終抵抗不過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這部悲劇的每一個轉折都和命運有關。第一次轉折是俄狄浦斯出生時,神諭說他將會殺父娶母,后來他被放逐。第二次轉折是成年的俄狄浦斯從神廟知道自己的命運,離開自己的養父母,前往忒拜城,釀成悲劇。第三次轉折是神懲罰俄狄浦斯的罪行,降下瘟疫,他從祭祀口中得知自己的罪行,最后自我放逐。情節的每一次轉折都有“神”的力量在背后推動,并且在俄狄浦斯剛生下的時候,神就宣判了他的命運。提前告訴你悲慘的命運,任你怎么抗爭都逃脫不了,這種無力改變之感就是人最大的悲劇。在戲劇的每一次轉折中都有巧合的情節,這些巧合背后都有神的力量在推動,而這種力量是無法抵抗的,這就是命運的力量。
《雷雨》的情節比《俄狄浦斯王》的情節復雜得多,且所有的情節都是在一天之內發展的,所以矛盾沖突就比較激烈、緊湊,因而《雷雨》巧合藝術運用得很多。第一,魯貴剛好在周樸園家工作,以此把四鳳、侍萍引進了周家;第二,周樸園和侍萍的關系;第三,周樸園和魯大海的血緣和階級對立關系;第四,周萍和繁漪倫理和感情上的關系;第五,周萍、周沖和四鳳在血緣和戀愛上的關系。這些巧合錯綜復雜,特別是人物血緣和戀愛關系上的巧合缺一不可,正因為這些巧合才讓這部戲劇有這樣的震撼力。但這些巧合都是能根據當時社會環境和人物性格推導出來的,并沒有無法解釋的力量在背后推動。像繼子和后母有性關系、少爺和侍女有性關系、老爺和雇工的矛盾等,這些巧合都來源于生活,而不是無法逃脫的宿命論的推動。所以這些復雜的巧合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是作家的一種藝術手段,是為了加強悲劇效果,而不是為了體現其宿命論。在戲劇中人物的身不由己,人物處在未知狀況而造成悲劇,甚至是侍萍感嘆“是命,是不公的命指使我來的”,這里的“命”也是指當時的社會,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命運。所以筆者認為《雷雨》是一部社會悲劇,劇中的巧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卻不是宿命論的體現。
三、結語
通過對兩部作品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巧合和命運是有差別的。命運觀需要巧合藝術來體現,但這樣的巧合背后會有一種不可抗爭的無法解釋的力量在推動,這種力量就是命運。藝術的巧合背后則沒有這種無法解釋的力量,藝術的巧合大都是偶然性的,就像生活的偶然。即使是一些必然性的巧合,也是可以解釋其成因的,是有因可循的。
參考文獻:
[1]羅念生.羅念生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曹禺.雷雨·日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3]潘克明.“真正的技巧”——談《雷雨》巧合的運用[J].黃石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03).
(作者簡介:盧金蘭,女,本科,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外國文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