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惠民工程”為背景,以都江堰市圖書館創建城市“親民化”圖書館的實踐為例證,提出文化惠民的思考。
關鍵詞:親民化 圖書館 實踐與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一、都江堰市圖書館創建城市“親民化”圖書館實踐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惠民工程文件的精神,四川省都江堰市圖書館積極創新管理機制,創建形式多樣的惠民活動,扎扎實實地把城市圖書館,創建成親民化的有溫度的圖書館。
(一)開展服務問讀者所需。都江堰市圖書館以服務讀者為重心,問讀者所需。通過充分的調研和問卷調查,分年齡段、分不同群體調查讀者所需。再針對讀者所需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并以“公益·惠民”的服務理念,真正滿足最廣大市民對各種文化書籍的閱讀需求。
(二)開展活動切讀者所愿。都江堰市圖書館以方便讀者為重心,送百姓所便。主動送書到群眾最便利之處——充分利用流動圖書車,開展免費送書下鄉活動,積極推進全民閱讀。在“送書下鄉”活動中,為聚源鎮、胥家鎮、柳街鎮和石羊鎮的百姓贈送雜志、圖書4200余冊;在都江堰市水文化廣場舉辦了都江堰市“民俗鬧春”城鄉大拜年系列文化活動之“猜燈謎·送春聯”活動,活動共計送出小禮品1000份,春聯400余副;開展“閱讀,與法同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宣傳活動,通過展板、借閱、微信平臺等形式向社區居民進行宣傳;在都江堰市壹街區人工湖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圖書館宣傳周活動,共計發放過刊雜志1000余冊;向都江堰市壹街社區兒童之家贈送兒童圖書;舉辦“你推薦,我買單”圖書薦購活動;利用“流動圖書車”開展“流動圖書車進農村、進軍營、進社區”活動。同時,以節日為載體,開展三八婦女節新書展、廉政系列圖書展、數字圖書推廣,以及“兒童節兒童新書推薦”“書香中國夢·相伴中國行”讀書日等活動;推出“好書同悅”閱讀專區和系列少兒讀書活動,共計接待少年兒童2000余人次,參與家庭400余個;組織節目參加成都“風雅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等讀書活動。
(三)藏書建設為讀者所想。自2018年起,都江堰市圖書館經常對圖書進行全面倒架、整架,實現嚴密規范排架。為了讓讀者使用圖書資源更加得心應手,都江堰市圖書館還對全館書架進行了重新標識,購入館藏紙質圖書8000余冊,2018年11月預計征訂各類報紙雜志300 種;接受捐贈及征集地方文獻1000余冊。新建古籍數據8000余條,整理古籍60余冊。截至2018年10月,接待到館讀者14.5萬余人次,書刊流通10萬冊次,網站讀者點擊達2萬人次,解答讀者咨詢1000條。
(四)營造環境人性化借閱。都江堰市圖書館一直努力營造人性化借閱環境,設置幽雅寧靜、通風良好、光線充足,視覺舒適、體現環保、明快、簡潔的閱覽環境;及時更換走廊、大廳擺放的綠色植物,給讀者帶來好心情;自修室內懸掛壁畫、偉人肖像、名人警句等,激勵讀者刻苦學習、奮發圖強。
(五)親子閱讀建設品牌服務。都江堰市圖書館倡導親子閱讀,打造服務品牌。形式多樣的家庭閱讀活動,得到廣大的家庭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點亮童年,從閱讀開始”為主題的“家庭故事會”“好書分享會”“家長閱讀沙龍”等系列親子閱讀活動,有效推動了全民閱讀; “每天30分鐘,書香伴成長”親子閱讀倡議書,有力助推了家庭閱讀習慣養成;成功打造“國學小講堂”和“雙語繪本沙龍”閱讀品牌,有效實現了弘揚民族精神教育與現代公民素質培養有機融合,對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助推意義。
(六)聯盟建設最親民服務。都江堰市圖書館實施 “聯盟+總分館”體系建設,積極響應成都市圖書館相關文件精神,積極推進“一卡通”工程,深入探索實行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逐步形成以市圖書館為總館,1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圖書室為分館,統一加掛“都江堰圖書館ⅩⅩⅩ分館”名稱,69個城市社區和187個農村社區農家書屋為基層圖書服務點,相關學校、單位及圖書流動服務車為補充的圖書服務一體化網絡。截至目前,除都江堰市圖書館中國人民解放軍95517部隊分館、體育中心分館、武警中隊分館外,還在全市19個鄉鎮(街道)建立了協議分館;建立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共計275家,滿足了群眾上網閱讀、獲取科技知識的綜合信息的需要。同時建設“書香都江堰閱讀聯盟”,以推動全民閱讀為宗旨的閱讀聯合組織,首批試點18家,已在2018年年底全面建設完成。
二、都江堰市圖書館創建城市“親民化”圖書館實踐的思考
都江堰市圖書館切合群眾所需,創建“親民化”圖書館,側面反映了國家實施“親民化”普及工程中文化精神的責任與擔當,也為深入落實十九大文件精神,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提供有力的借鑒,為城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借鑒。
(作者簡介:李蓓蓓,女,本科,四川省都江堰市圖書館,研究方向:文化)(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