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經濟的表現方式以文化產品為主,旅游經濟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載體。本文將闡述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的相關概念,分析音樂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的耦合效應,并提出實現耦合效應最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音樂經濟 旅游經濟 耦合效應
一、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簡述
音樂經濟是指音樂與經濟的結合而引發的經濟現象,它體現的是音樂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它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給人以美的聽覺享受。我們通過聆聽音樂,可以使情緒得到釋放,和音樂中的事物或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舒緩心情。音樂可以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是一種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經濟是指音樂的發展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音樂可以作為商品的形式滿足人們日常情感的需要。音樂經濟通常來說是由音樂而引發的經濟現象,商品是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具有一定價值的有形或者無形的產品。音樂經濟的產生本質是音樂作為一種商品被生產和消費出去,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旅游經濟以人們游覽相應的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為基礎,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是以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為前提的。旅游經濟反映的是旅游過程中游客和旅游經營者之間的經濟關系,這種關系的具體體現是旅游相關經營者為游客提供衣食住行等相應的服務,而游客支付給他們報酬,所產生的一定的收入和支出的關系,建立起一定的經濟聯系。
二、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的內在聯系
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存在著一定的相通點。音樂產品和旅游產品同樣都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音樂產品中也可以包含旅游產品,音樂產品的類型中也有體現旅游文化的,體現著一定地方的風土人情,音樂產品也能讓人們通過聆聽了解相應地方的風土人情。比如毛不易的《東北民謠》中優美動聽的旋律讓我們了解到東北的風土人情,如歌詞中的梅花、大雪、馬車、松柏、送財神等,畫面感十足。其中一句“蕭條枝影月牙照人眠”一下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具有東北特色的小院門前,也讓人們在去東北旅游時會有更深的感觸和體會。還有“鑼鼓聲聲正月正,又是一年好收成”以及“爆竹聲里落盡一地紅”,讓我們腦子里瞬間有了一定的形象描寫,也能在旅游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當地的文化特點和生活習俗。
音樂滿足了人們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旅游活動開展,在旅游過程中聽著美妙的音樂,從而引起游客內心深處的共鳴,這兩種經濟形式對于精神的需求和美的運用都是一致的。另外,音樂文化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欣賞認同中不斷增值,旅游文化也可以在自然變遷中煥發新的價值。
三、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耦合效應分析
耦合效應也稱之為互動效應,指的是人們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通過相互融合作用而產生增力,讓效果變得更加明顯的現象。在學習過程中,這種耦合的表現更加明顯,比如一個融合得比較好的班級,就能促進所有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向上,產生良好的班級效應。而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之間也可以進行耦合,從而共同促進經濟的發展。
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可以在產品階段進行融合。音樂產品的生產可以結合相應旅游資源,體現一定的自然景觀。音樂中結合當地的風景特色,能夠加深人們對當地特色的印象,從而能夠形成良好的經濟效應。好的音樂作品能夠讓這座城市變得有感情,比如趙雷的那首耳熟能詳的作品《成都》,就是音樂作品和成都這座城市的結合。歌詞中描寫了許多有關成都的細節,能夠引發很多在成都生活過的人的共鳴,讓人們對成都的理解更加深刻。
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可以在產品銷售階段進行融合。旅游文化在進行宣傳時,可以借助比較有特色的音樂作品吸引人們前來觀賞,比如《成都》中描寫的“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就引發了很多人到成都玉林路這個地方游覽觀賞,追憶青春,追尋記憶中的那個人,也能夠為當地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可以在服務階段進行耦合。好的音樂能夠讓人的精神和心靈得到放松,而旅游同樣能讓人們通過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讓身心得到放松。音樂和旅游在服務人的需求方面是一致的,兩者相互結合,產生良好的耦合效應,能夠更好地帶動經濟增長。
四、結語
為了實現音樂經濟和旅游經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要重視和發展旅游地區的音樂文化,充分利用音樂的良好效應,讓兩者能夠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促進經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郎群.探究音樂經濟與旅游經濟的耦合效應[J].經濟師,2018(07).
[2]夏小玲.論音樂經濟與旅游經濟的耦合效應[J].咸寧學院學報,2012(3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遼寧省社科聯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通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歌曲促進我省旅游經濟的研究”(課題編號:2019lslktwzz-05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任海蘭,碩士研究生,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流行音樂)(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