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元 夏愛玲 陳國淦
摘 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聯動的教育系統工程。重視和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是普通高校的責任。近年來,廣州華夏職業學院注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探索“三合一”模式下人才培養創新新路徑,堅持科學標準,堅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關注青年人才的職業規劃,加強青年人才培養舉措推進,遵循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新思路新方法,在人才培養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關鍵詞:新時代;人才培養;創新型;三合一;創新路徑
基金項目:2018年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項目(項目編號:pdjhb0991)。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同時,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人才則是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聯動的教育系統工程。重視和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也是普通高校的責任。
社會的迅速發展,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發展,高等學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人才的搖籃,肩負著黨和國家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新時代下,新時期里如何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呢?人才培養機制的短板是我國一直存在的問題,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關注的問題。
1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積極探索“三合一”模式下人才培養創新新路徑的具體做法
近年來,廣州華夏職業學院注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探索“三合一”模式下人才培養創新新路徑,堅持科學標準,堅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關注青年人才的職業規劃,加強青年人才培養舉措推進,遵循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新思路新方法,在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我校推行的“三合一”模式,即“以黨建為引領,半軍事管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的學生工作模式”,在近年來的工作中再次彰顯了成效。
首先,黨建工作更加扎實。2017年,我校“三合一”模式受到了多方關注,中組部、教育部有關領導組織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檢查組和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鄒銘同志對“三合一”模式均給予了高度肯定。我校成為了兩個唯一,一是廣州地區唯一一所被中組部、教育部黨建工作檢查組選為黨建工作檢查的民辦高校;二是在省委組織部、省委教育工委主辦的2017年全省高等學校領導干部暑期讀書班上,被鄒銘部長就學生工作模式方面點名表揚的唯一一所民辦高校。
2017年年底以來,受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委托,我校黨委參與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草稿)》、《教師黨支部建設專項督查工作方案》、《全省公辦普通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督查考核表》等多份文件的起草和修訂工作。以一無不彰顯我校在廣東省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學生紀律觀念更加強了。在實行半軍事管理的校園里面,我校采取每二周舉行一次早升旗活動。日常的學習考勤、生活行為,處處有精細化的管理和要求。通過這些有效措施,強化了學生的愛國觀念、紀律、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自我服務、管理、教育能力。2018年,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我校獲得了由教育部頒授予的“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榮譽稱號。
最后,文化烙印更加深刻。我校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日常工作來抓,從新生入校之日起就為其規劃好三年傳統文化教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模式,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心。同時學校還通過加強教學管理和文藝社團、文藝活動管理,確保了藝術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并結合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對校園環境進行了全面的整理,配合路標、宣傳欄、電子顯示屏、文化長廊、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等,營造健康、高雅的學校文化藝術氛圍。
除此之外,我們還做到“四保障”,即組織保障,實施“一把手工程”,確保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順利實施;制度保障,出臺校內系列管理辦法和扶持政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有利制度保障;資金配套保障,學校在2017-2018學年還安排了600多萬元的預算經費,保證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師資保障,學校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招募有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的專家教授、企業家來校指導。
2 初步取得的成效
經過努力,融學風建設、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已基本形成,積極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和人文環境。五年多的實踐,也有力證明“三合一”人才創新模式行之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成才,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創設出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個性化發展的環境和條件,達到了“低進高出”的人才培養工作目標。
3 結束語
眾所周知,學校與教師的職責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提供引領、促進與保障的條件,學校與教師的重要功能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開發程序,并指導學生依據程序開展學習活動。我們相信,通過各方面、各領域的努力,積極探索和總結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有效途徑和辦法,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我國這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廣州華夏職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
[2]衛蕾.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推進人才隊伍建設[J].中外醫學研究,2011,09(34):154-154.
[3]呂清.廣州華夏職業學院“三合一”育人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調研報告,2017.
作者簡介
馮耀元(1986-),男,漢,廣東高州人,大學學歷,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管理、行政管理。
夏愛玲(1974-),女,漢,河南淇縣人,碩士研究生,廣州華夏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商務經濟、創新就業管理、工商管理。
陳國淦(1996-),男,漢,廣州華夏職業學院管理學院2016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