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恩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目前我國文化工作的重心之一。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是實施非遺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的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并加以利用,是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必要舉措。本文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建立的重要性,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類別以及收集保管措施,并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開發利用
1 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輩們留下的不朽的無價之寶,融合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蘊含著人們群眾的思維方式、語言文化、藝術創造、傳統技藝、禮儀和節慶等。我國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來所積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不勝數,為當今社會留下了一筆筆巨大的文化財富。但是,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長久以來缺乏有效保護和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失殆盡,瀕臨危機和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重大、路途漫長。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就是要收集和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的相關資料,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詳細的記載和傳承,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完整的保存和延續下去,成為完整的文化遺產,世世代代傳承發展,永葆文化資源的光輝和價值。可以說,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是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保護文化資源,發揮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
2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類別
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十種類別,主要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音樂、傳統美術、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醫藥、曲藝、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就是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有關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類檔案資料,包括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申報、記錄、保存等保護工作中形成的普查成果、申報資料、書籍、圖典等紙質檔案,膠片、磁帶、錄像帶、磁盤等聲像、多媒體檔案,還包括與項目和傳承人有關的實物檔案等。
3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收集與保管
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是通過實地走訪和調查進行收集相關資料的,各地要建立普查隊伍,深入民間,全面調研整理非遺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文字、錄音、圖像、多媒體等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記錄,建立檔案數據庫,利用數據庫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此外,還要積極建立非物質文化收集網絡庫,擴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收集渠道,積極開展地方特色檔案資料征集工作,不斷加大對非遺檔案征集工作力度。在征集過程中充分尊重征集對象的意見,按照征集對象要求開設檔案寄存服務,為征集對象保存珍貴文物提供便利。對于收集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需要進行歸納整理,按照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分類管理,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料的完整性。
4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4.1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規定: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收集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代表性實物,整理調查工作中取得的資料,并妥善保存,防止損毀、流失。應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認定、記錄、建檔,建立健全調查信息共享機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我們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對遺產項目資料和信息進行挖據、整理、歸檔、分享,讓大眾通過查詢檔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多了解。
4.2 加強口述檔案開發保護,提升非遺檔案資源的豐富性
口述檔案是社會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搶救和保護歷史記憶為目的而存在的原始記錄,是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活歷史”、“活檔案”。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口述檔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其他非遺檔案建立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口述檔案數據庫。同時,做好口述檔案保護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引領口述檔案工作走向正規化、有序化軌道,制定出規范標準的口述檔案可提高工作的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能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為充分發揮口述檔案的作用奠定基礎。
4.3 完善檔案征集和編制工作,積極開展展覽
新時期,各地要加緊建立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工作,建立健全非遺檔案資料征集網絡,對非遺項目進行主動記錄和廣泛征集,對征集的非遺檔案進行加工整理,編輯非遺系列叢書。按線索開展社會散存檔案資料的收集工作,在征集工作中,注重加強對外聯系,通過發布征集公告、深入社會調查、重要線索登門拜訪等多種方式,充分摸清本地應征集檔案史料的線索,廣泛征集散存在民間的檔案資料,對于不同載體形式的非遺資料進行整理,例如實物、手稿、圖紙、筆記、期刊、個人證件、照片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進行有效征集。此外,還可以利用非遺檔案舉辦展覽,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號召公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各地要加強非遺保護工作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宣傳,以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為契機,走進校園、社區、廣場,通過懸掛條幅、制作展板、發放宣傳單、贈送非遺叢書、講解宣傳非遺保護法等,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5 總結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需要建立完善檔案資料,各地要加快完善非遺檔案建設工作,積極探索非遺檔案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對策。
參考文獻
[1]何淑嬙,舒翎,何琛,李偉.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建立與保護初探[J].紅河學院學報,2018,16(01):43-45.
[2]陳愛蓉.圖書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的建立、保護與傳承利用探討[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6(04):61-64.
[3]李孟珂,張靜秋.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檔案的思考——以孟連傣族“馬鹿舞”為例[J].云南檔案,2013(03):50-52.
[4]林永忠.福建龍巖市檔案局(館)建立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專題數據庫[J].蘭臺世界,2012(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