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樹根
摘 要: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睘榱碎_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
關鍵詞:小學生;自學方法;自學習慣
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重教法輕學法”、“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這不僅導致學生學習方法匱乏,更嚴重的是導致學生的自學能力低下,以致于許多學生一旦離開教師便不知如何學習。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
1 激發學生自學語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最大動力?!睂W生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會將學習由一件苦惱的事轉化成快樂的事。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呢?
1.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根據不同教材,針對學生不同年齡的心理因素和語文程度,導入課題的啟發性談話,必須因課制宜,形式多樣,力求做到堂堂多樣有趣,課課更新,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動的狀態。如我講述了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在這基礎上導入新課,讓同學們思考:“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這一問題立即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堂課就上的順利了??傊?,我力求設計的導語多樣化,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讀式、趣味式、故事引入等,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向趣味無窮的知識海洋中尋珍覓寶。
1.2 課堂精心設疑,是培養學生自學興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躍學生思維觸發點
啟發學生大膽質疑、釋疑,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課堂設疑:一是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難、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力求做到難易適度,張合有序。尤其要保護和激發差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和一般學生一樣享受學習
1.3 設計言簡意駭的結語,是激發學生自學興趣的必要措施
設計的結語可有:抒情型、評價型、激勵型、發散型等。目的在于啟發學生課后繼續求異和發現。如在教學完《船長》這一課后,學生對于船長哈爾威是充滿了敬意,有些同學覺得讓哈爾威死去是難以接受的,于是我就說“那同學們展開想象,哈爾威最后如何戰勝海浪,勝利脫險的?”這一發散型問題提出,使得哈爾威最后的命運有了好多改變。
2 教給正確的自學方法
2.1 在上新課之前以書面作業的形式進行自學
1)指導預習方法。預習要放在課內進行,一般在培養的起始階段,每教一篇課文之前安排一節預習課,教師對學生指導的重點要放在讓學生會思考會閱讀上。
2)提出預習要求。對學生的預習,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學生在預習時讀通課文,要讀得正確、流暢,不添字漏字、不讀破句。
3)提供預習提綱。為了激起學生的預習興趣,指引學生正確的思路,可以提供預習提綱,讓學生看問題去預習課文。
4)預習要有檢查。跟任何工作一樣,有布置就得有檢查。教師對學生的自學要做到三次檢查。第一次是學生自學時巡視,及時指出犯錯誤之處和解答疑難。第二次是學生自習后,對學生的預習,按提綱檢查,糾正讀音和字形上的錯誤,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以便在教學時彌補不足。第三次是讓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答疑,當學生提出帶有普遍性的疑問時,可放在講讀課文時再解決,而不要急于膚淺地回答,以免學生一知半解。
5)課文學習前指導學生預習,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也幫助教師在教學時找準重點、難點,創設臺階,降低難度。
2.2 訓練學生掌握自學步驟
對于課文的自學可以采用“四步閱讀法”進行: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方面讀通讀順,劃出生字生詞;另一方面弄清記敘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讀課文,復述大意。理解課文的組織方式,了解個段落間的關系。第三步,品讀深入,重點領悟。找出課文的重點部分反復品讀,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2.3 要求學生做到讀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觾汕Ф嗄昵熬蜕羁痰卣J識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
3 培養信心
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己去體會課文,感悟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充分討論交流,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腦。
4 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良好的自學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會使人終身受益。小學生的語文自學習慣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 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先復習后作業的習慣,即教育學生在做作業之前先復習所學知識,然后再做作業;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即反復告誡學生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因此不可抄襲別人的作業,不能不懂就問,不能知難就退;專心做作業的習慣。教育學生專心作業在家庭環境日趨復雜的今天極有必要;做完檢查的習慣,即做完作業之后及時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錯誤,可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
4.2 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一是養成記課堂筆記的習慣。學會作筆記是一種重要的自學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運用不同的符合記筆記的方法如批注、圈點、劃線,并定期檢查批閱。二是養成記課外閱讀筆記的習慣。教會學生摘抄、剪輯、讀書卡片等方法積累課外知識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3 培養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的自學不限于課堂內,大量的還是課外自學,各種工具書和資料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各種工具書如字典、網絡和資料進行學習的能力。
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學生自身學習的需要,也是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的需要。傳授知識,數量有限,培養能力,受用無窮。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我們應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上多下功夫。學生自學能力不斷提高,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便自會主動地學習,便自會獨立思考,便自會不斷地獲取新知識,便自會靈活地解決矛盾。這樣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就等于教給學生獨立叩開知識殿堂大門的金鑰匙。讓每個學生都有這把閃光的金鑰匙,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薛永偉.淺議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魏穎.試論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49-49.
[3]蘇霍姆林斯基,周蕖.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楊軍,張征,王連英.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論[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