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 后勤工作是幼兒園正常開展保教活動的前提,幼兒園后勤管理網絡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也對傳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戰。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包含管理意識、管理主體、管理制度、管理內容、管理工具、管理方式、管理過程、管理監督與評價等結構要素,其實施要注重物質性條件的供給和人員性條件的優化,要注重各要素之間的有效統合與有機聯系。
[關鍵詞] 后勤工作;網絡化管理;幼兒園管理;信息化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在我國得到了政府和學校的廣泛重視,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規以及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網站、期刊、管理硬件和軟件、課程與學習資源等不斷涌現,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實踐樣態。[1]以計算機、網絡、智能等為載體和標志的信息化在改變人們生產與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推動了各級各類學校在培養目標、管理理念、教學手段、教育資源與環境等方面的持續變革。[2]推動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是幼兒園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3]而實現幼兒園后勤工作的網絡化管
理則是幼兒園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內容。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既與傳統的后勤管理存在一致的地方,同時又具有自身的要素與特點,促進幼兒園后勤工作的網絡化與信息化可以為幼兒園教育提供更為堅實的條件保障。
一、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內涵與功能
后勤工作是幼兒園正常開展教育活動的基礎條件,是幼兒園正常運行的基石,同時也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4]幼兒園后勤工作網絡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兒園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增強幼兒園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適應性。[5]后勤工作的根本屬性在于其保障性和服務性,[6]
管理是一種為保證某種事物或狀態的存在與發展而開展的有目的性的活動,[7]而網絡則是指可以實
現信息資源全面共享、交流、整合、評價與優化的平臺。[8]幼兒園后勤工作網絡化管理就是在為以師幼生活和日常教育活動為核心內容的園所工作提供保障服務時,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等載體,將幼兒園各項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數據化,從而實現幼兒園財務、衛生、安全、采購、檔案管理等工作的高效化和優質化。
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與傳統的后勤管理工作相比,其目的仍是服務于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以及幼兒園的正常運轉,只是在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上更加追求時代性,因而其內涵與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與延伸。幼兒園后勤工作的功能一是為幼兒園各項工作提供物質意義上的保障與支持,如為幼兒園教育活動提供需要的場地空間、房屋建筑、教學設備、活動器材等;[9]二是為幼兒園各項工作提供人力意義上的服務與支持,如安全與環境的維護、設施設備的檢查與維護、財務管理等;[10]三是為幼兒園教育活動提供保教意義上的輔助與配合,因為幼兒園的后勤工作人員也是幼兒的教師,幼兒園的環境衛生、飲食起居等都是幼兒園的課程資源,都可被視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11]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服務功能不僅體現在具體內容上,更為重要的是它借助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上的變革來實現保障質量的提升,它可以引發幼兒園在園所環境、工作方式、教育資源、文化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幼兒園后勤管理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是一種系統的變革,從理念、技術的革新到功能的拓展,都給幼兒園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限于后勤人員,而是對幼兒園全體保教人員的專業理念、專業技能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兒園全體保教人員也必須理解和把握后勤管理網絡化的內涵與結構要素,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園的保教工作。
二、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結構要素
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由不同的要素組成,它包含管理意識、管理主體、管理制度、管理內容、管理工具、管理方式、管理過程、管理監督與評價等內容,這些要素共同致力于管理目標的達成,為幼兒園整體工作的開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管理意識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幼兒園后勤工作者對后勤工作的認識,二是指相關主體開展后勤工作時的主動性與自覺程度。幼兒園相關人員對后勤工作實施網絡化管理的自覺意識會影響到他們對后勤網絡化管理的整體認識和重視程度,進而決定著他們對該事物的認可和參與程度。
管理主體是指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是決定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成效的主要因素。管理主體是有思想、自我意識、認知能力、行動能力的生命個體,主體之間的差異性和可變性決定了這一要素是網絡化管理中難以控制的因素。因此,要推動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有效實施,就必須加強管理主體網絡化管理意識的培養,加強其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學習與訓練。
管理制度是指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體系在運行過程中所需要的相關機制、流程、規則等,相關制度的建立及其相互聯系是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成為一個體系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個動態的行為集合體,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必然需要一定的規約和平衡機制,從而使各項管理要素和管理行為統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也正是因為有了制度的規約和協調,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可以克服管理主體的無意識或消極參與等弊端,從而使得各項管理工作能有序開展。
管理內容是指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具體對象與具體內容。后勤工作網絡化管理的對象不是空幻的,它涉及幼兒園的財務與資產、衛生與保健、飲食與營養、交通與采購、保衛與安全、環境與基建、設備與維護、勞資與檔案等諸多內容。面對內容繁多且關系復雜的管理對象,后勤網絡化管理要對各項內容進行及時而準確的甄別、分類、建檔、檢測和調整,從而提高管理工作的程序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管理工具是指后勤網絡化管理中所應配備的基礎性設施與設備,它包括建構計算機網絡所需要的各項硬件和軟件。管理工具的品質體現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影響著網絡化管理的效率及其功能的發揮。在資金、專業技術人才等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幼兒園應盡可能地結合實踐需求提高管理工具的品質,以滿足后勤各項管理工作的需要。
管理方式是指在一定管理理念、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的支持下,管理主體所運用的方法或制訂的策略。后勤網絡化管理是建立在前沿的管理理念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基礎之上的,它注重數據統計、信息分析和結果的智能與自動化生成,從而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精準度。與傳統管理不同,網絡化管理方式并不全是由管理主體來選擇,而是其自身就帶有一定的方式先決性和自生性。
管理過程是一個不同主體相互溝通、合作與交流的過程,網絡化管理的過程則是動態的、快速的,能夠極大地滿足各參與方的工作需求。網絡化的管理過程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實現信息的即時存儲以及數據分析的自動化、智能化。因此,這種管理方式具有快速、低成本、無時空限制、智能化等優勢,有力地提高了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管理監督與評價是指對網絡化管理體系的即時監督、檢測與評價,主要指向后勤管理的行為主體、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具備高科技含量的網絡化管理并非完美無缺的,它需要對硬件、技術、管理對象以及行為主體進行持續且系統的監督和評價,通過系統的不斷優化來實現管理目的以及管理質量的提高。
三、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的實施條件
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有效率和品質的高低之分,其優劣主要取決于各要素的內在性質與存在狀態。調控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各結構要素的存在狀態并使之最優化,是充分發揮后勤網絡化管理功能的關鍵,這也就要求后勤網絡化管理要實現管理意識自覺化、管理制度規范化、管理主體專業化、管理內容信息化、管理工具智能化、管理方式自動化、管理過程程序化和管理監督常態化,這些狀態又可被劃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兩個維度。
首先,物質性條件是幼兒園建構后勤網絡化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園的后勤管理能否被定義為網絡化管理,物質條件即幼兒園后勤管理工作中的硬件和軟件是先決條件,[12]只有建基于相應的硬件設施和技術手段,才能實現管理內容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的智能化、管理方式的自動化和管理過程的程序化,才能忠實地詮釋網絡化管理的現代內涵。管理內容的信息化要求將相應的管理對象轉化為可以識別的量化信息或語言符號,如幼兒園的資產信息、圖書流通量及周轉率、設施設備安全預警、教職工健康狀況、生活資料與教育材料供應等,都需要轉化為網絡化管理系統可識別的數字信息。管理工具的智能化是指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體系中的各項硬件和軟件要具備相應的智能聯動功能,如幼兒園資源管理系統、課堂一體機、考勤智能機、食譜營養分析系統、安全監控與預警系統等,其在特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超出人類的智能,能夠替代人類更快速地完成很多工作。管理方式自動化和管理過程程序化是管理工具智能化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網絡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傳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過程無法適應網絡化管理的智能化要求,也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幼兒園后勤管理工作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幼兒園的后勤管理工作必須不斷更新和改進管理方式,優化管理過程,使后勤管理工作不斷走向合理、規范和有序,通過提高管理效率來滿足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需要。
其次,幼兒園后勤管理網絡化建設不僅是物質條件的問題,還包含更為關鍵的人的問題,[13]它既涉及以園長為核心的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又涉及全體教職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14]只有人與物的相互匹配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網絡化。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對人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管理意識自覺化、管理主體專業化、管理制度規范化和管理監督常態化等方面。管理意識的自覺化是指要培養并增強幼兒園后勤管理主體對幼兒園后勤工作的服務意識和自覺性,通過對網絡化管理的認識和理解來積極參與后勤管理工作的網絡化建設。管理主體的專業化即指人的專業化,它要求幼兒園后勤工作人員要掌握網絡化管理所應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管理主體的專業化程度與管理的成效密切相關。例如,網絡化管理要求教師和家長能正確使用園務一卡通、圖書檢索系統,財務人員能熟練掌握電算化財稅系統和財務計劃智能分析系統,等等。如果相關主體不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幼兒園后勤網絡化管理便無從談起。管理制度的規范化是指相關后勤管理制度不僅要清晰且健全,各制度之間也要有機聯系。后勤管理制度不僅要對管理權限、工作流程等作出明確且適宜的規定,還要注重各項制度制定的科學性和相容性,以此保障管理工作的順暢進行。管理監督的常態化是指要對管理系統和各項管理活動進行持續的監督、檢測和評價,為管理的改進和優化提供事實支撐。
幼兒園后勤管理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既要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注重人的專業化,使管理主體、設施設備、管理制度等結構要素實現融合統一。[15]網絡化管理體系的建構需要注重長期和統一規劃,要避免因基礎設施薄弱、人員專業技能缺乏、制度不切合實際等問題而導致的管理目標落空或管理效能低下。
參考文獻:
[1]宋劍.教育面向信息化:教育三個面向的當代命題[J].教育科學,1997(3):5-8.
[2]顏士剛.論技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兼論教育領域的技術觀[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1):20-26.
[3]俞春曉.“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的云端學習[J].學前教育研究,2018(1):67-69.
[4]胡艷霞.淺談幼兒園后勤工作精細化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5(9):229-230.
[5]唐靜萍.淺談幼兒園后勤信息化管理[J].中小學電教,2017(4):7-9.
[6]何斌.學校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業,2017(4):58-59.
[7]武志梅.幼兒園現代管理經驗芻議[J].學前教育研究,2006(12):39.
[8]李雪梅.網絡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4):52-55.
[9]金玲.做好后勤服務,促進保教質量提高[J].人民教育,1992(6):41.
[10]程秀蘭,趙炎朋.幼兒園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8(12):3-13.
[11]王晨霞.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教育滲透[J].遼寧教育,2017(4):25-27.
[12]柳陽輝.鄭州市幼兒園信息化硬件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3(10):25-30.
[13]劉桂紅.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后勤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9):84-85.
[14]顏荊京,汪基德,蔡建東.幼兒園園長信息化領導力現狀與提高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41-49.
[15]周杜.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后勤管理工作[J].科學中國人,2015(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