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琦
[摘要]法治是一個國家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維護社會和諧、促進科技進步、保持政治文明的體現,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標志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高度,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關鍵詞]依法治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不單是司法部門的責任和歷史使命,更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是跨時代的壯舉,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努力的結果,還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意義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
社會各方的利益關系需要法治去維持、調節,社會也需要公平和正義,這都是需要有法律、法規去做保障,所以法制也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健全的法制也能減少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使社會各界的權益得到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能夠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和諧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證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要求
民眾長久接觸原有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導致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短時間內不能很好進行思想方面的變革,所以在變革中容易出現滯后、倒退等現象,是不符合現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的。我們要通過法制這個載體,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重要理念做到制度化、法制化,要轉變民眾的思想觀念,要通過法律制度把制約科學發展觀的各種枷鎖有效地解決掉,讓民眾切實感受到法治所帶來的轉變,以便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更強大的思想動力和制度保障。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迫切要求
堅持依法治國,堅持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表現,更是社會主義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根本。人民民主給予人民自由的權利,保證了人民持續的創造力和國家的穩定發展,是我們黨經過艱苦奮斗而鋪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促進了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更為社會主義小康社會鋪就了康莊大道。所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是社會進步、政治文明的標志和要求。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法治在當今社會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也更加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我們黨也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從未停止過對執政規律的研究和執政使命的貫徹執行,并且不斷完善對執政能力的建設,為做好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不懈努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黨上下的共同要求,更是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的保障。
二、堅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一)全面推進科學立法,不斷完善法律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前提是加強立法,要做到有法可依。我們國家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形成的以憲法為根本的法律體系,是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是我們國家社會生產、生活的保障,是舉足輕重的成績,也是社會民主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法律是根據實踐總結出來的,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是需要科學立法給予支持和完善的,是要根據社會形勢和面臨的新任務而不斷變化的。我們要凸顯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提高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提高法律的適用性,以不斷完善法律體系。
(二)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維護法制權威
我國憲法的確立,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在我們全面推進科學立法的同時,還要加強憲法和立法實施,營造出法律至上的法治環境,讓民眾有一個良好的法律氛圍,懂得法律既有約束力,更有維護自身權益的作用。讓社會大眾在需要法律幫助的時候有法可依,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有法必依,執法部門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讓心存僥幸的人不愿違法也不能違法,更是不敢違法,最大程度維護好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為社會秩序穩定做好基礎保障。
(三)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
司法公正是法律權威能夠得到體現的根本所在,也是權威性得以樹立的可能。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義,堅持司法為民,樹立公正的權威并且促進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職能作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必然面臨改革,對司法職權方面也要重新優化,司法行為要大力改進規范。不忘司法為民的初衷,解決因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所引起的矛盾和問題,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能夠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在今后的司法工作中,要對司法隊伍不斷進行司法行政能力提升的培養,做好文明執法的教育警示,嚴格要求執法公正、公平、公開,為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開展法制宣傳和領導干部帶頭作用
提高全民法治意識,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引導社會民眾遵法、愛法、護法,形成以法律為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遵守法紀的良好法治氛圍。堅持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解決社會治理難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領導干部要起好帶頭作用,要做好事、做正事,還要走好路、走正路,要發揚正氣促和諧,要帶頭學習法律,要遵章守法,要樹立法治的權威性,提高民眾的法治自覺性,抵制歪風邪氣,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好示范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文藝.加快法治國家建設的思想綱領[J].新長征:黨建版,2012(12).
[2]李林.依法治國與和諧社會建設[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3]王立新.論法學家在構建法治社會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