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杰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旅游產業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產業,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帶動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刺激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旅游產業兼具經濟性、生態性和品牌效應,可以促進旅游景區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本文從研究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出發,分析了旅游景區商品的快速流通為景區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結論表面,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的提高不僅可以提升地區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還能夠帶動周邊地區就業水平的改善和消費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旅游產業? ?商品流通? ?產業結構? ?經濟增長
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性研究
(一)旅游商品概念解析
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旅游景區商品的快速流通,進而也拉動了旅游景點周邊地區經濟的迅速增長。從游客維度進行分析,景區購物行為屬于旅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游客在景區購買商品在客觀上帶動了旅游景點周邊地區經濟的增長,同時旅游景區的商品也滿足了游客對審美、社交和休閑方面的需要。從旅游商品的供給者角度分析,景區商品是增加景區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我國產業集成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產業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的結合度越來越高,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以旅游產業帶動,因此旅游商品的概念也逐漸被放大,其具體包括景區特色農產品、工業消費品和景區紀念品等??傮w來說,旅游景區商品是由旅游產業派生出來的特殊商品,其被賦予了特殊的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旅游地區的特色商品與旅游產業結合后,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高的商品附加值和消費體驗,進而帶動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旅游商品的流通性
在旅游市場中,旅游產品主要指可以流動的有形商品,旅游商品的流通性隨著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不斷地提高。從商品流通的視角分析,景區游客流動量的增加會提高旅游商品的流通性,從而進一步挖掘出該地區的旅游市場潛力。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產業的聚集效應,商品聚集效應強的地區往往旅游產業也更為發達。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廣告宣傳,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無法對本地區旅游產業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因此難以充分地發揮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性。由此可見,旅游產業、旅游景區商品和地區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關聯性,加強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提高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地區商品流通產業的聚集效應和產業鏈優勢,從而強化旅游產業與第一、二產業及第三業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拉動地區經濟增長。強調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更多的是以景區商品流通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從流通的角度研究旅游景區商品對地區經濟的影響,需要重新定位旅游商品流通市場和旅游商品之間的關系,并從商品流通的維度定義旅游商品的供給者特點和需求者偏好。旅游景區內商品的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的關系,不能夠被簡單地定義為產品的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而應該以旅游商品流通性為標準,并充分發揮出旅游商品在推動地區旅游產業中的積極作用。旅游商品流通性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其能夠提高景區銷售收入,更重要的在于其商品流通能夠帶動景區周圍其他產業協同發展。
旅游商品流通性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
提高旅游商品的流通性能夠改善旅游景區周邊地區的經濟環境,從而帶動周邊地區經濟增長、逐步實現產業資源的優化整合。
(一)提升地區的經濟總量
我國旅游產業已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旅游產業本身不僅能夠創造巨大收益,還能夠帶動其他產業協同發展。景區旅游商品收益是旅游產業收益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拓展景區特色旅游的重要途徑之一。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的不斷增強,刺激了周邊地區經濟的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按照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比,可以分為粗放型增長方式和集約性增長方式兩種。粗放性增長方式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資料的投入數量來獲得高產出,這種生產方式僅適用于一國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而集約型生產方式則依靠于有效的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對稀有資源的優化配置,以較小的生產要素投入和環境代價來獲取較高的社會產出。以旅游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就是一種綠色集約型經濟業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的消費者重視休閑娛樂方面的支出,因此我國每年的旅游出行人數屢創新高。旅游景區游客數量的增加提高了旅游商品的銷售收入,景區旅游商品的流通性也逐漸增強,這也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旅游景區的商品,無論是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還是景區紀念品,多為本地農戶或企業生產制造,旅游商品流通性的增強直接帶動了本地經濟水平的提高。
經濟增長方式按照結構分類,可以分為投資驅動型增長和消費驅動型增長。由于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由高速增長方式轉變為穩健的增長模式,房地產業、建筑業、制造業也趨于飽和。在這樣的背景下,應主要依靠國內消費拉動內需,我國雖國土廣闊、人口眾多,具有十分強大的內部市場需求,但長期以來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在其國內市場的積極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流通產業的發展滯后所致。近些年來,旅游產業逐步顯現出了巨大的發展優勢,其不僅僅能夠創造出大量的GDP產值,還能夠帶動周邊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強大產業聚集效應和協同。
(二)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
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增強不僅帶來了經濟總量上的增長,還帶來了產業結構上的優化。商品流通業的產生是社會化分工的產物,商品流通能夠緩解生產和消費在時空上的矛盾,在顯著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帶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對于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產業而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提高當地旅游產業的總體收益,另一方面還能夠逐漸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建立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體系,使當地的社會資源配置達到最優水平。反過來看,如果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產業發展程度較低,就難以充分利用游客資源,也無法帶動地區間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無法達到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最終目的。基于上述分析,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的優勢不僅在于其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總量,還在于其能夠調整景區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實現區域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
(三)改善景區周邊地區的就業水平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總體布局的逐步完善,旅游產業的帶動效應逐漸顯現。隨著旅游產業鏈體系的日趨規范化,旅游產業和商品流通產業的結合愈發緊密,旅游景區商品銷售迎來了一個高峰期,其不僅拉動了地區經濟的增長、優化了產業結構,還帶動了旅游景區周邊地區的就業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農村市場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旅游產業本身的發展除了能夠解決一部分居民就業問題外,旅游景區商品的快速流通和大量銷售也刺激了旅游景區周邊農產品加工、相關原材料生產等產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解決了周邊地區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當前,旅游產業已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對經濟的增長會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而旅游產業與流通產業相結合,能夠進一步發揮出旅游產業的主導優勢,從而提高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速度、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旅游產業和流通產業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勞動者提供各種各樣的就業崗位,從而能夠很好的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四)刺激地區消費水平的提高
凱恩斯學派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與流通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系,即生產決定流通,但商品流通也會對生產環節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從旅游市場的角度來說,旅游商品流通性的不斷提高會帶動景區周邊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周邊地區就業水平的提高,這也提高了經濟總量水平的和居民總體收入水平,從而提高了地區消費水平。正是由于商品流通環節的介入,緩解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矛盾,也降低了由此帶來的生產風險和經營風險。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作用還體現在其加速了需求和供給匹配速度,并提高了資金和商品的流轉速度。旅游商品流通性的提高對地區消費水平的刺激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旅游產品流通性的提高為大量的景區游客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特色商品,這刺激了景區游客的消費動機;另一方面,其通過景區旅游產業和流通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和居民就業,進而提高了周邊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經典消費理論認為,居民的消費動機取決于商品的價格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旅游景區商品的快速流通既滿足了景區游客的消費需求,也增加了周邊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從而為當地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礎。
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性對于周邊地區的消費驅動效應還表現在其提高和優化了產業結構的總體布局和專業化的分工水平,從而擴大了旅游景區周邊地區產業規模和消費規模。景區周邊地區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能夠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及工藝品加工企業的利潤水平,同時還能提高周邊地區就業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地區消費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證。旅游產業的發展和旅游景區硬件設施的逐步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資源,而游客數量的持續攀升為旅游景區商品銷售提供了商機,并從客觀上增加了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旅游商品需求的增加會給當地生產部門帶來規模性的擴張,也勢必會帶來新就業的增長和居民收入增加,進而促進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從旅游景區商品流通對地區消費水平的綜合影響看,商品流通中介的存在擴大了商品的來源、豐富了景區商品的種類和數量、降低了商品流通本身的成本。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的提高,緩解了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溝通的障礙,使商品交換行為更加地順暢,這有效地節約了商品流通的交易成本,同時也刺激了地區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基于上述研究可知,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對周邊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現在提高地區經濟總量、優化當地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的就業水平提高及刺激周邊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提高,會對當地的旅游產業和周邊地區的相關產業產生正向作用,為了持續地發揮出流通產業的積極影響,政府應采取相關的措施不斷提高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性。
提高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的政策措施
(一)重視旅游景區流通產業的遠景規劃
旅游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并會在未來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發揮出主導作用,故,政府要以旅游產業為依托并借助旅游商品流通的優勢,帶動周邊地區農業和制造業的發展。從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性與農業、制造業的關聯性來看,要實現景區周邊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需特別注重旅游景區商品流通產業的遠景規劃,在開發旅游景區資源同時,做好景區旅游商品流通的總體布局工作,并要基于旅游景區當地的特色產品、特色產業,發展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業。旅游產業和流通產業均為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將旅游景區周邊地區的相關產業與流通業相結合,既可以充分發揮出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特性,又能刺激周邊地區的經濟的增長。要做好旅游景區流通產業的總體規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商貿流通的輻射效應、產業聚集效應和經濟溢出效應,從而帶動旅游景區周邊地區其他產業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由于每一個旅游景區周邊地區的資源分布情況各不相同,故要基于本地區原有產業結構優勢,圍繞旅游產業進行景區周圍的空間布局,對此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優勢、政策制度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以促進地區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旅游景區流通產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旅游和流通管理人才,因此在做好旅游景區流通產業未來遠景規劃的同時,還需建立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通過不斷提升流通產業的專業化管理水平,促進景區商貿流通產業效益的持續增長。
(二)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物流技術和互聯網技術
無論是旅游產業還是商品流通產業都依賴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對于景區的商品流通而言,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都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其商品流通效率。因此,景區要想進一步提高商品的流通性,需構建統一的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從而使游客和景區管理者都能夠從中獲取相關的旅游信息,從而提前做好規劃判斷。信息整合平臺除了能夠發揮出信息的先導性作用外,還能為周邊地區農產品、手工業產品的生產者提供商品需求信息,從而帶動周邊地區經濟增長。現代物流技術的融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景區商品的流通性。物流成本在商品流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旅游景區的農產品物流周轉與保存等工作,這將會決定游客的購物體驗與農戶的收益,所以要大力發展流通技術,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要將現代物流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為一體,打造旅游景區一體化的信息平臺,使其在提高景區旅游商品的流通性的同時,提高周邊地區經濟的增長。
(三)提高景區商品流通的專業化水平及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性
對于旅游景區的管理者而言,需盡快提高旅游商品流通的專業化水平,持續推進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效率。在開拓國內旅游市場的過程中要發揮充分發揮出流通信息渠道的優勢,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提高旅游景區商品流通效率和商品流通的專業化水平。發展旅游產業的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其可以提高旅游景區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在于其能夠發揮旅游產業、商品流通產業的導向作用,從而帶動旅游景區周邊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現階段,我國旅游產業與商品流通產業結合緊密度還有待提高,旅游景區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因此,政府要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以旅游產業和商品流通產業帶動第一、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良性發展,使三者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發揮出旅游景區商貿流通對制造業的推動作用。為了使旅游產業中的商貿流通業與農業、制造業結合的更為緊密,要從旅游商品的銷售、批發、倉儲物流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而提高商品流通業與制造產業的關聯度。
提高旅游景區的商品流通性,是增加旅游產業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旅游景區商品的快速流通可以帶動景區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居民就業、刺激周邊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綜上所述,旅游產業的發展和景區流通效率的提高將會輻射周邊地區,為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璐,蔣玲.旅游商品流通便利性與經濟增長關聯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13)
2.盧凱翔,保繼剛.旅游商品的概念辨析與研究框架[J].旅游學刊,2017,32(5)
3.張暉.我國商品流通產業國際比較研究及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建議[J].商業經濟研究,2017(23)
4.吳曦.基于商貿流通的旅游經濟發展新路徑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