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兆
[摘要]電視消息新聞報道取材的創新必須進行觀念創新和思維創新。無論從消息新聞本身的特點,還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或者考慮媒體競爭的實際,在消息類新聞的洗題取材上都應該樹立新的意識,使新聞節目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要明確新聞由頭、具有獨特的新聞角度和新聞立意的新。
[關鍵詞]消息;新聞;取材
一、觀念創新
在今天的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觀念的引導變得越來越重要;創作觀念的正確與否無疑是節目是否成功,能否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的重要保證,在電視新聞節目的選題取材中更是如此。只有不斷創新觀念,新聞取材才能夠推陳出新。
一是受眾意識的歸位。在進行新聞消息題材的選取時,要改變制作者的指導思想。
欄目和頻道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在制作者的意識中一定要加強以受眾為本位的思想,在選題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我們想播的”和“群眾想看的”統一起來,盡量滿足人民群眾獲知信息的欲望。
二是選題范圍的拓寬。世界上每天發生千千萬萬的事實,其中一些事實被記者像大海撈針一樣篩選出來,進行一定的再加工,以各種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這些事實被認為具有新聞價值,值得播報。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充斥熒屏的新聞節目尤其是更新率很高的消息新聞,卻經常大同小異,或者換湯不換藥。難道真的是發生的事情太少,沒有更多消息值得報道嗎?其實,很多情形是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各大媒體,打著“互相借鑒、互惠互利”的旗號進行“信息共享”。進行選題策劃時不是去實地調查,而是從其他媒體上順手牽羊,其結果就使得很多新聞工作者忽視了新聞規律,摒棄了正確的新聞觀念,不再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大量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就這樣被漫不經心地拋棄了。
消息類新聞本身具有短、頻、快等特點,所涉獵的事件內容更應該盡量廣泛,所提供的信息種類更應該全面。從娛樂休閑到戰場硝煙,從花木走獸到茫茫太空,涉及社會現實生活與大自然變遷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使公眾獲取到多方面的信息、知識,更加正確和全面地認識不斷變遷的社會面貌。
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欣賞層次和水平,對于新聞消息也有著不同的渴望和訴求,新聞傳播不僅要囊括天地間的世事興衰、悲歡離合、四季更替、蟲鳥啼鳴等現實變動,還要包括休閑娛樂等日常生活與切身利益。這樣才能使公眾各取所需,得到滿足。
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沒有一個電視臺或一個頻道不去認真對待節目的取材問題。拿新聞節目來說,哪個頻道的新聞迅速及時、新穎獨到,觀眾手中的遙控器就停留在哪一個頻道上;哪家電視臺的新聞更加全面清晰、完整透徹,觀眾就會對哪家電視臺有偏愛和收視期待。如今很多電視臺的新聞消息類節目都采取了滾動播出的方式,說明新聞從業人員已經意識到新聞消息需要不斷變換、時時更新,但這種形式同時給新聞制作創造了更大空間,也就使得觀眾更容易去選擇和比較,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只是停留在原有的層次上,觀眾很容易就流失掉了。所以,形式的突破是一柄雙刃劍。如果可以同時突破原有的觀念束縛,進一步拓展題材選擇的范圍,就可以制作出更多的新聞來填充大量的空間;反之,如果仍然沿襲舊有的選題模式,沒有真材實料的“新鮮貨品”出爐,就只有招致觀眾的厭煩和不滿了。
總之,無論從消息新聞本身的特點,還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或者考慮媒體競爭的實際,在消息類新聞的選題取材上都應該樹立新的意識,使新聞節目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二、思維創新
新聞報道是一種信息的選擇、加工、組織和傳播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技術和思維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支柱。沒有技術作保障,無法完成電視節目的制作,而沒有獨到和理性的思維,則根本無法使節目經受住嚴格的推敲和觀眾挑剔的眼光。由此縱觀節目編播的全過程,思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在消息類新聞節目的選題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樹立正確的思維觀念,用不同思維視角完成新聞選材。
(一)明確的新聞由頭
有人把新聞由頭形象地比喻為“新聞眼”。就像針眼一樣,有眼,線才能穿過去,針線才能發揮縫紉作用,無眼的針則無異于廢品。換言之,沒有新聞由頭的報道也是次品,而不是名副其實的新聞。可見,新聞由頭的重要性。
實際工作中,在事件性新聞的報道時,記者容易找到新聞由頭。有一些思想內容有分量,制作也精良的成就性、經驗性報道,因不注意抓新聞由頭,成了非時效新聞,這不能不說是嚴重的缺陷。
那么,非事件性新聞又該如何抓新聞由頭呢?一是以變動為新聞由頭。二是在現場抓新聞由頭。
(二)獨特的新聞角度
一是從事物的特點中找角度。二是從事物的變動中找角度。三是從事物的異常中找角度。四是從事物的對比中找角度。五是從群眾生活中抓角度。六是從現場采訪的問題中抓角度。隨著我國電視新聞的發展改革,記者也越來越重視提高現場提問水平。在現場精心設問,尋找報道的獨特角度,使報道具有特點。七是從現場事態的高潮中抓角度。記著應在現場抓取最佳角度去采訪、挖掘、篩選和表現事實。
(三)新聞立意的新
新聞工作提倡“吃透兩頭”,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立意的新,取決于記者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敏銳的新聞判斷力。新穎的角度不僅使消息生動有趣,也能打動觀眾的心,使其產生共鳴。
參考文獻:
[1]喻繼軍.新聞采訪與寫作[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2]許行明.電視節目編輯[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