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凡 何詠敏 張慧慧 邱婷婷 陳銀萍
[摘要]本文通過調查收集在穗外籍人士對廣州的城市形象的評價情況,分析目前廣州在推進城市建設與提供城市服務等領域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進一步推動廣州發展。
[關鍵詞]城市形象;外籍人士;廣州
引言
自古以來,廣州長期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一直是無數外籍人士的聚集地。隨著中央“一帶一路”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提出,廣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城市建設,致力于將廣州建設成為集自貿區、沿海開放港口、國際交通樞紐于一身的國際性大都市。城市定位的提升,勢必對廣州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了解外籍人士對廣州城市形象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收集并分析外籍人士對穗的評價,將有利于廣州市政府完善對來穗外籍人士的管理,推進廣州市的來穗外籍人士服務管理體制和機制建設,為廣州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獻謀獻策。
一、在穗外籍人士對廣州的評價分析
為了比較全面地了解外籍人對廣州城市形象的評價,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分別從“對廣州城市標簽評價”“對廣州城市功能評價”兩個維度出發,設計了相應的問題。
(一)對廣州城市標志性建筑及城市標簽的評價分析
為了解外籍人士對廣州的感受與評價,羅列了五個形容廣州的標簽,分別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世界商貿中心城市”“世界時尚之都”“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勝地”,采用1-5分的評分制,在300位受訪者中,最為外籍人士接受的是“世界商貿中心城市”這一稱號,平均分為3.89分,其次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評分為3.62,第三名是“世界時尚之都”,分數是3.33,“世界旅游勝地”和“世界文化名城”分數分別是3.31和3.27。
通過分析在穗外籍人士對廣州城市標志性建筑及城市標簽的評價,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對廣州城市標志性建筑的認同度較高
一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反映了這座城市的社會文化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城市影響力與吸引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城市的標志性建筑能否獲得大眾尤其是外籍人士的認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看出這座城市能否融入國際,能否走向國際化。廣州塔是廣州新時代的標志性建筑,代表了廣州經濟發展的新活力;而五羊雕塑作為廣州傳統文化的象征,在調查中發現這兩者均獲得外籍人士的肯定與熟識,這表明廣州在推廣城市標志性建筑方面的工作有明顯作用,廣州的城市標志性建筑擁有一定國際影響力。
2.認同廣州商業城市的定位
廣州憑借自身發達的商貿經濟與文化,每年吸引著眾多國內外商旅來穗貿易,基于此,廣州將自身定位為商貿中心城市。在調查中發現,國際友人討廣州這一城市稱號普遍認同,這也表明,廣州的商貿經濟獲得國際認可。
3.對廣州氣候印象深刻
筆者認為,氣候雖然作為一種非人造因素具有極大的不可控性,但是由于其對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影響顯著,因此與城市居民對城市的感受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向受訪者羅列的六個選項中,發現給外籍人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廣州的氣候。廣州地處中國華南,位于北回歸線附近,氣候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廣州由于地理位置與城市規模的特殊性,一方面在氣候上與其他地區有共同性,但是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廣州在進入夏季后溫度往往飆升至四十度以上,且廣州常常遭受臺風襲擊,廣州在氣候上呈現出了鮮明的特色。對氣候印象深刻,也表明廣州城市特色具有多樣性,無論是經濟發展等社會因素,還是氣候這種自然因素,均構成了具有廣州特色的城市形象。
(二)對廣州城市功能的評價
城市功能,一般認為,是一座城市在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活中能夠發揮的作用。類似于廣州這樣一座大城市,一般擁有經濟、行政、文化等領域的功能。為較為全面地了解外籍人士對廣州城市功能的評價,筆者一共羅列了十個城市功能,分別是環境衛生、交通出行、醫療服務、居住條件、飲食安全、購物消費、行政服務、社會治安、旅游資源、科教文化。采用1-5的評分制,讓受訪者根據自己的主觀印象對這十個功能進行打分,根據整理分析發現外籍人士對列出的廣州十個城市功能評價不一,其中對購物消費、社會治安、旅游資源、科教文化評價較高,對環境衛生、交通出行、醫療服務、居住條件、飲食安全、行政服務評價較低。本文從外籍人士對廣州城市功能評價較低的原因進行分析。
1.對環境衛生評價的分析
根據與受訪者的交談,發現外籍人士對廣州的環境問題普遍感到不滿意,主要集中在流動攤販、公共廁所和城中村的臟亂。外籍人士的不滿,從側面反映了廣州目前在這些方面依然存在問題。
首先是流動攤販問題,流動攤販是我國各大中小城市普遍面臨的問題。流動攤販因其流動性、不穩定性等特點,給政府的管理帶來巨大的困難,其次,流動攤販絕大多數是收人微薄的個體商戶,由于無法支付較為高昂的租金,使得他們會較為隨意地在公共空間“見縫插針”式的擺攤,又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流動攤販也時常伴隨著垃圾污染物的產生,這既給城市形象帶來不良影響,也進一步惡化了城市環境。
公共廁所,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公共廁所是否衛生,既考驗一座城市衛生管理水平,也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目前,廣州的公共廁所主要存在以下兩點問題:一是管理滯后。公共廁所由于多分布在人流較為密集的場所,因此對衛生管理顯得極為需要,但是目前廣州的絕大多數公廁,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存在管理不及時、不充分,清潔不徹底、不全面的問題,導致廣州公廁時常常出現臟亂差的現象,這給每一位使用公廁的城市居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損害了城市的形象。二是設施落后。前面提到,來穗的外籍人中有不少歐美人士,由于文化的差異,他們對廁所設施的需求與國人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公廁都是較為傳統的設施,這給外籍人士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無疑會給他們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2.對交通出行的評價
據受訪者的反映,他們對廣州交通出行之所以評價不高,主要在于廣州的交通設施缺少英文標識,來廣州生活的外籍人士絕大多數都不認識中文,再加上廣州的地域特點,主要講廣州方言——“粵語”,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不認識中文和粵語的外籍人帶來出行上的不便。
3.對醫療服務的評價
目前,廣州已針對本土居民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但缺乏專門提供給外籍人士的醫療衛生服務制度,這給外籍人的就醫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由于缺乏相應的醫療保障,外籍人在穗就醫比本地人更為復雜,尤其是長期生活在廣州的外籍人,他們沒有中國的醫保體系,在廣州看病將面臨許多問題。
4.對行政服務的評價
十八大以來,廣州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推進服務為民的宗旨。政府以往面對的受眾主要是本國公民,因此出臺的主要政策也是面向本國公民。這樣一來,外籍人士對廣州行政服務的享受就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據筆者與受訪者的交流,外籍人士對廣州提供的行政服務感到較為不滿,主要是出人境的行政審批和居住辦理等行政程序。受訪者普遍認為,他們在享受廣州行政服務與本地居民相比存在區別對待的現象。加上廣州出于反恐等角度的考慮,對外籍人士的盤查較為頻繁和嚴格,這些安全措施給他們造成歧視的錯覺。
二、改善廣州城市形象的對策建議
基于從“對廣州的了解及了解渠道評價”“對廣州城市標簽評價”“對廣州城市功能評價”以及“對廣州市民評價”四個維度的分析,提出改善廣州城市形象的對策建議。
(一)多元化傳播城市形象
1.推動本土媒體國際化
廣州的城市形象的宣傳主要基于本土媒體向外傳播,但由于本土媒體存在發展時間短、歷史底蘊薄等因素,導致接收本土媒體的外籍人士較少。根據調查,絕大多數外籍人主要通過人際交流和本國媒體了解廣州,中國媒體只占很小比重,使得城市形象的宣傳不能很好地按照自身的意志進行傳播。基于此,應當積極推動本土媒體發展的國際化進程。具體措施可以是多開設外文欄目,瞄準外籍人士的國籍分布、風俗習慣,有針對性地向在穗外籍人士宣傳廣州的城市理念和城市精神;投資國外知名媒體,依靠資本的力量直接向外國本地居民宣傳廣州的城市形象,通過提高廣州的曝光率,提升整座城市的知名度。
2.明確城市定位
廣州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曾根據不同的歷史要求相應的城市定位。廣州的城市形象歷經了“花城商都”“千年羊城”“美食之都”“購物天堂”,再到近幾年的“華南中心城市”“中國商貿中心城市”,城市定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國家政策的調整,但不利于城市的長期穩定的發展,也不利于向外籍人士宣傳廣州形象。城市定位的多變,也反映了廣州城市規劃和政策制定存在漏洞。對此,應當明確廣州的城市定位,集中資源發展。筆者認為,通過結合廣州走向國際化的需要和外籍人士對廣州認同的城市標簽,可將廣州的定位明確為“世界商貿中心城市”,在政策、資金、科技等方面向“世界商貿中心城市”的建設傾斜,加快推動廣州走向國際化。
3.挖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事實證明,廣州的旅游資源是吸引外籍人士來穗的因素之一,在評分中為3.61分,高于其他如環境衛生、交通出行等。然而目前廣州在城市特色塑造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廣州與國內其他城市存在一樣的問題,在城市空間布局、城市建筑特色等硬件設施均存在大同小異的情況,在城市的軟實力建設方面顯得后勁不足,缺乏特色,即所謂“千城一面”。其實,廣州地處嶺南,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廣州應當發揮好這一先天優勢,充分開發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依靠自身厚重的歷史底蘊,挖掘城市特色。廣州可以其歷史悠久的商業文化為核心,放射發展出相應的特色文化如粵劇文化、粵語文化,打造廣州宜商宜居的城市品牌,推動廣州特色走向國際化,讓更多的國際和地區熟悉廣州。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外籍人士管理服務體系
目前,廣州的在穗外籍人士管理不成體系,存在較大問題。筆者認為,要提升外籍人士對廣州的認同感,就必須從管理與服務兩個角度思考問題。基于此,提出構建外籍人士管理服務體系,改善外籍人士待遇,提升外籍人對穗的認同感。
1.完善外籍人士管理體制,強化基層管理服務職能
廣州社區外籍人士管理服務工作站,一般是由街道辦事處的黨工委副書記任站長,公安派出所領導擔任副站長,工作站的成員由稅務、工商和出租屋管理等部門派員進駐。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政府的派出機關,行使區政府賦予的職權。筆者建議采用將外籍人納入本地人口管理的理念,將外籍人口作為本地人口納人街道辦事處管理范圍,并由其統籌、協調社區外籍人的管理工作,使之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從而建立起以街道辦事處提供管理服務為主、派出所進行警務管理為輔的基層外管模式。
2.鼓勵社會多方力量參與
加快管理與服務外籍人士體系的建立,就應當充分鼓勵社會各方力量的積極參與。目前,廣州的基層社區中的外籍人管理服務機構嚴重缺乏外語人才,外語人才的缺乏,導致交流存在障礙,使得許多工作無法及時有效地傳達給外籍人士。因此,建議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的知識技能,發揮他們在社區服務、教育培訓等方面的作用,開展類似于“專業社工+外籍人士十社區本地居民”這類社區外籍人士服務活動,改善外籍人士管理服務工作。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史。作為世界上最早接收海外移民的國家,早在1881年,美國便制定和頒布了移民法,此后經過不斷修正與完善,目前,美國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移民法律體系。美國的做法為外籍人士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使外籍人士管理得以依法進行。反觀我國,目前,廣州在對外籍人士的管理事務上存在著多頭管理、各司其政的現象。對此,應當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矯正管理脫節、內外銜接失控的局面。
(三)推動文明建設
推動文明廣州建設,應當從城市硬實力和城市軟實力兩個方面著手。城市硬實力,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建設等物質層面的表現;城市軟實力,指城市在歷史文化、市政服務和市民素質等方面的表現。具體而言,注重廣州城市硬軟實力合理配置,推進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同步建設。
1.升級公共基礎設施
在調查中,在穗外籍人士認為廣州的基礎設施存在問題,例如公共廁所較為落后,存在不及時清潔的現象;城市各類交通標識牌缺少英文標識,這些都給他們的使用帶來極為不佳的體驗。基于此,提出政府應當專門撥出一筆經費,用以改造升級廣州的公共基礎設施,尤其是外籍人士最為常用的基礎設施。通過借鑒西方國家的設計理念和思維方式,對城市內部分老舊設施進行更換淘汰,針對外籍人士的使用方式與中國人不同這一問題,廣州政府可多建造一些專門針對外籍人定制的設施,例如西方式的公共廁所。在全市的標識牌上增加多種外語標識,一方面可體現廣州國際化都市的面貌,另一方面可展現廣州熱情友好、服務周到的態度。
2.提升市民素質
廣州市民是廣州城市精神面貌的直接體現,市民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廣州城市形象的高低。市民素質的體現,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的守則上。據外籍人士反映,他們經常看到廣州市民的交通不文明現象,例如亂闖馬路,占用自人道等現象。政府應當從兩方面解決問題:一是出臺嚴格的行政措施對違反交通行為的市民給予嚴厲的懲處,通過權威迫使不文明現象的消減;二是積極引導市民樹立文明的出行觀和培養文明的交通行為。
參考文獻:
[1]楊凱.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新思路——基于外國人對廣州城市印象及媒介使用習慣調查[J].南京社會科學,2010(07):117-122.
[2]姚宜.廣州城市國際形象探析——基于“外國人眼中的廣州城市形象”調查[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5,17(05):27-30.
[3]《廣州市外國人管理服務研究報告》課題組.創新廣州市外國人管理服務研究[J].城市觀察,2014(02):114-122.
[4]苗月霞.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完善我國外國人管理體制[J].人事天地,2011(06):19-22.
[5]張鴻雁.論城市形象建設與城市品牌戰略創新——南京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品牌戰略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2(S1):32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