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春昕
(寧波財經學院,浙江寧波 315175)
我國是文化遺產大國,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多樣、價值巨大、對我國在文化上的影響也深遠。它不僅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性依據,也是作為一種手段和重要的基礎支撐來加快城鎮化建設和特色小鎮培育進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久遠影響下,帶著一批特色古老小鎮的發展。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特色下的小鎮作為現實載體,擁有著傳統的、特定的一種或多種非遺文化資源,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產業、文化和城鎮發展融合為一體的一種新型的城鎮。非遺小鎮在發展過程的差異中逐漸分成兩種: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在小鎮原有的歷朝歷代的民風、民俗、民藝的基礎上進行的; 為了小鎮居民生活、 創作或商業發展,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共同聚居而成。當前,大多以非遺為主題的小鎮和一些特色小鎮的建設都處在摸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對服務、標準、創意、資源、產業等輕重不一的問題。
“讓散落在民間的非遺珍珠串成項鏈,讓非遺帶給當地居民更多的獲得?!?文化產業能夠協調產業結構的配置,并優化其資源分配問題,進而拉動城鎮的就業率,為在城鎮化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與不足做好的充足的彌補工作。因此文化產業具備著文化和經濟的雙重屬性,為在城鎮化進程中文化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非遺小鎮的建設進程中,能夠把城鎮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新城鎮化建設的一個基礎,同時又把這個文化作為一種抓手在建設中突出這個城鎮的內涵和特色,而不是在發展中失去自我和特色。文化產業能夠保護并維護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活化,以此推動當地居民傳統生活空間的一個延續,將當地居民共有的歷史文化進行傳承,以作為凝聚民心,事業經營的根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旅游開發和生態建設。
當前,一方面,許多城市因為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人口設施過度聚集,房價緊張,資源短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開發不當,許多城鎮的沒落,人口稀少,勞動力短缺,文化凋落。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大范圍蔓延了阻止傳統村落、市鎮凋敝,保護、活化傳統村落的文化思潮,民眾開始對傳統文化進行維護和保育。后在1990年代,這種思潮波及臺灣地區,這之后便在東亞地區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社區營造”運動,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吧鐓^營造”的實踐與經驗為地方傳統村落、市鎮的活化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對目前新城鎮化過程中的非遺保護也有一定的啟示。因此,以文化產業創新的新方式對鄉鎮的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和整體改造,以此來進行非遺小鎮的建設,探索非遺小鎮發展建設的新路徑。非遺小鎮的存在或者發展都是以特色民俗文化、傳統手工技藝等資源作為依托和基礎的,那么文化產業創新就需要傳承、 經營和發展當地居民所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把這種文化在當地發揚光大,作為優勢作為動力來發展小鎮,把這種文化塑造進小鎮,從而形成其獨特的形象。在小鎮的建設過程中,要圍繞非遺小鎮的公共福祉,這樣才能使社區民眾能夠參與到建設中去,成為小鎮的主人,來參與小鎮的建設和管理,同時又是服務起到了服務自己的作用。在這樣一種密切合作的關系中來改善小鎮長久以往落后、 單一的發展狀態,并以此作為契機來提升小鎮居民的文化素質和生活品位。建設過程中將文化創意和于現代設計、文化科技等新生力量有機地結合起來,一起應用于非遺小鎮的建設。通過所創造的文化創意符號、提出的創意口號、 設計的創意形象等對非遺小鎮的文化產業和環境進行改善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質的提升。通過現代文化創意理念、要素和方法,來推進文化產業建設,提供持續性的實施舉措,不斷使非遺小鎮在內容資源、產業、空間等方面體現出更多的文化性。首先,要創新性的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和發揚,并在此基礎上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但這一切都必須要立足于社會的現實發展狀況;其次,對小鎮的資源進行支撐整合,就要加快高端人才的引進,吸引人才,社會化的整合資本、技術、品牌;再次,以特色文化產業為中心,對小鎮進行轉型并提升其檔次,著眼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跨界整合和集聚發展;最后要豐富小鎮的建設形態和人本內涵,對小鎮發展空間進行創意化的社區改造(見圖1)。

圖1 非遺小鎮發展路徑探究
把非遺小鎮看作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臺進行保護和發展,通過創新文化產業能更好地將小鎮的非遺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鏈條經營結合起來,并進行社區改造,以此打造出一流的非遺小鎮品牌。文化產業能夠對老城鎮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更好的保護和維護,并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傳承利用和創新,逐漸促使小鎮的歷史建筑、文物和傳統手藝得到活化,從而更好地促使地方傳統特色文化的持續發展,進而進行廣泛傳播和發揚。另外,小鎮的非遺文化與自然資源也息息相關,發展文化產業能夠有效減少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對小鎮自然環境和資源的破壞,從而保護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發展文化產業,將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相關產業融合,改善小鎮原有的文化業態、 旅游休閑和人居環境,實現小鎮與文創產業在人才、技術、品牌等方面的共創、共用和共享,強有力地推動以非遺資源為核心的文創產業在小鎮的優先發展,從而推動小鎮的建設和發展。
通過文化產業創新來建設小鎮,振興小鎮,以小鎮非遺特色文化為核心是一種創新型的城鎮發展理念,它使民眾認識到必須以共同的文化、 經濟和利益為基礎,因地制宜、立足傳統地,自下而上的主動地推動開展特色小鎮的建設。改變了原先一味地只依靠物質和經濟才能進行的城鎮化發展的模式,把發展的核心轉移到了文化的活態傳承和創新利用,而不再只是經濟。通過文化產業創新來建設小鎮,振興小鎮,是一種新的理念。文化產業的創新促使社區居民認識到了需要對大家共有文化遺產的進行傳承、經營和發展,對于依托于特色民俗文化、 傳統手工技藝等資源的非遺小鎮來說,能夠塑造出小鎮獨特的形象。用特色的非遺資源優勢帶動小鎮發展來改變小鎮原先的發展模式。通過文化產業創新來建設小鎮,振興小鎮,是一種全新內容的發展模式。發展特色小鎮,要適應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變化要求,要結合現代生活和文化娛樂方式以及大眾消費觀念,而并不是對傳統文化觀念的保存和固守。以小鎮民眾為主體,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動態保護和合理開發,在此基礎上將文化創意、現代設計和文化科技三者有機結合,并應用到非遺小鎮的建設中去。將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氣息與現代流行文化的融合,通過文化創意和藝術設計對非遺資源進行發揚傳承,用現代化的思維和方法去推動非遺資源的創新與發展,從而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靈魂與精神,打造非遺小鎮的品牌,彰顯小鎮競爭力。通過文化產業創新來建設小鎮,振興小鎮,也彰顯出了新的意義。它不但能夠開發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還能夠促進當地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良性循環發展,并避免城鎮化過程中地形地貌、河流水域的破壞,有效改善并提升小鎮的文化旅游環境,推動以非遺資源為核心的文化產業發展優先權,完善非遺小鎮功能。
文化產業的創新將徹底改變原先依靠物質經濟推動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在建設過程中,將會以文化創意作為小鎮發展的核心發展力量,提升小鎮建設中的創意含量和科技能量,始終以小鎮民眾和其他社會力量為主體地位,來完善小鎮文化、產業、社區、旅游等功能體系。結合“產、城、人、文”四大功能,從理念、技術、產業等方面來有機融合小鎮的生產、生活與生態效應,并推動非遺小鎮產業、形態、功能的發展,最終全面提升非遺小鎮的創造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