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
【摘 要】《生產與運作管理》是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然而,在各高校課程教學中,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卻與其重要性存在著巨大的反差。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針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思路,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研究;課程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1-014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1.068
【Abstract】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is a cor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nagement. However,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huge contrast betwee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and its importance.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from two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n,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 ideas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pertinently.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on teaching;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任何組織都需要通過生產運作系統將投入增值轉化為產出。生產運作管理是組織的三大基本管理活動之一,它是組織開展經營活動的基礎。因此,任何一名管理者,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生產運作管理知識。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也將《生產與運作管理》擬定為工商管理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課程。這些都足以說明《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重要性。然而,在各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往往是難度最大、學生滿意度最低的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其重要性存在著巨大的反差。而《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課程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是決定該課程教學效果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如何合理地組織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是每一位《生產與運作管理》任課教師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1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本節,筆者將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課程教學內容
由于現在的《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是在早期的《生產管理》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使得《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內容偏重制造業的生產管理,而對服務業的運作管理關注不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開始涉及服務業的運作管理。但是目前在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上,服務業運作管理教學內容所占的比重依然非常低。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要求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產運作管理領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然而,目前絕大部分《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材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均過于理論化,主要闡述生產運作管理的理論與模型,而忽視了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例如,設施選址與布置、工作流程設計等實踐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仍然是以理論闡述為主。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課程存在較多重疊。《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從單純的生產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延伸到戰略管理、質量管理、物流管理、項目管理、企業資源計劃等,從企業內部擴展至上下游企業之間。這就使得《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存在較多重疊。對這些重疊的內容如果進行重復教學會降低學生對后續重疊課程的學習興趣,如果不進行課堂教學,又會顯得課程內容體系不完整。
1.2 課程教學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本科層次《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以教師課堂講授“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式為主。其原因在于:(1)當前《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材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偏重于理論與模型,比較適合采用教師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2)本科生大部分都沒有生產運作管理實踐經歷,案例研討等教學方式難以開展;(3)本科生數量多,教師教學任務重,其他教學方式難以實施。
在以往的教學中,雖然也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往往也只是將原來的板書換成PPT的形式。由于師生之間缺少參與和互動,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感覺枯燥,往往使得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上課熱情不高,而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導致該課程整體教學效果不佳。
基于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國外有許多商學院在《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典型的案例研討法作為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但是,如果在《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完全參照國外商學院案例研討法的教學方式,考慮到本科生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均不夠完善,實際達到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思路
總體而言,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兩大任務是生產運作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生產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因此,《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也就應該按照這兩大任務來進行針對性地設計,或者至少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這兩大任務上。然后,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教學內容。而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無論是在哪個部分,都應該同時兼顧到制造業和服務業。同時,為避免課程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課程存在重疊的問題,在設計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時應該與其他相關課程進行配合,進行系統化設計。
另外,為培養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課程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生產與運作管理領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在理論教學之外應該安排充足的實踐教學內容。以廣東工業大學為例,該課程安排的配套實踐教學內容具體包括:《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實驗》、《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設計》。課程實驗是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安排上機實驗,例如,運用EXCEL軟件求解設施選址與布置問題、利用ERP軟件模擬生產計劃制定等。課程設計是在完成理論課的學習之后進行,教師通過布置課程設計任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課程所學的理論和方法針對一個具體的制造企業或服務企業的生產運作系統進行分析、計算和設計,以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過程按分組的方式進行,根據自愿組合原則4個人為一組,要求在小組內分工協作、充分討論、相互啟發的基礎上形成設計方案。課程設計結束要求提交一份課程設計報告,必要時可要求各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課程設計方案演示和答辯。
3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為提升《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不能僅僅采用單一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而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總體而言,目前各高校課程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教師課堂講授、案例研討、實驗與實訓、企業參觀、錄像放映、情景模擬與游戲等。
在《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具體章節教學內容的不同選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變推式教學為拉式教學,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雙方都將會變得更加輕松,同時教學效果又能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針對設備管理、現場管理等教學內容,可以選用企業參觀、錄像放映等教學方式。在設施選址與布置部分,可以選用案例研討的教學方法,通過具體的生產或服務項目選址與布置(如學校超市的選址與布置),組織學生分組對案例進行研討,然后分組匯報,最后由教師對每一組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
總而言之,任課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章節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選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彌補單一的教師課堂講授教學方式的不足,有效地提升《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龍海軍.基于職業經理人素質培養的《生產運營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時空,2014(12):45-47.
[2]張新婷,劉新艷.《生產運營管理》的三維方法論教學改革思路[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