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凡
【摘要】行業型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性人才,在政產教研融合背景下,針對目前行業性職教集團存在的問題,即如何發揮行業性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的職能和優勢,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提出集團優化組織機構、創新運行機制、明確權責利劃分、共享機制構建和物質文化融合等策略,提升行業型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辦學活力。
【關鍵詞】行業型 職教集團 內涵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自20世紀80年代末有了雛形,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2018年11月,全國共組建職教集團1400多個,尤其是近10年,無論從數量、規模上還是質量上,發展都是驚人的,已經覆蓋了100多個行業,90%以上的高職院校。2018年2月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提出了要建立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明確職業學校和企業可以結合實際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由此可見,深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內涵建設已成為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行業型高等職業教育集團注重專業性,培養的學生及員工具有專業技能型和學歷教育并存發展,使人才具有高端技能型。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一、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內涵建設的涵義
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內涵建設是以職教集團的自治為前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及社會組織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尋求各自的權責利均衡點,合理匹配,創新集團的運行機制,提升集團的內涵建設,共建文化,共享資源。之所以將內涵建設作為職教集團發展的方式之一是因為職教集團的規模和數量已經比較充足,在現有職教集團的基礎上,應當深化職教集團合作領域,豐富職教集團的合作內容,創新集團運行模式,增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二、行業型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內涵建設存在的問題
行業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辦學模式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高,因而要求較高的專業設置,要求企業行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各主體共同推進集團發揮職能,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及該行業蓬勃發展。
行業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存在的問題:
1.行業性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能否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
政府介入能夠將該行業各核心部門和組織機構聯合起來,并對集團的未來發展、統籌規劃,起到督促作用。保證職教集團能明確發展目標、牢記宗旨,齊心協力實現共同發展
2.行業不景氣,可能帶來該職教集團的發展停滯。
行業性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的專業性較為具體,因而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可能會比較單一,若該行業人才較為飽和,或是行業發展前景不大時,有可能會導致該行業培養的人才服務社會的功能降低。
3.如何發揮行業性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的職能和優勢?
我國職教集團數量和規模都已達到一定程度,但并不是所有的職教集團都已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大部分職教集團還需完善組織機構,挖掘潛在資源,發揮自身潛力,增強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內涵建設實踐研究
經河南省教育廳批準于2009年7月27日組建了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目前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成員有28家,其中有3所鐵路類職業學校,21家軌道內企業和其他行業,2家科研所,2個行業協會。
(一)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現有基礎
1.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自成立以來,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學校為主體,形成了政府統籌,在河南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及大力支持和各企業行業參與下,各項工作有效開展,為集團進一步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并完善了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理事會,組建了專業建設委員會、職工培訓委員會、技術服務委員會、實訓基地建設委員會、就業工作委員會。初步實現了學校、企業、行業之間的聯合和資源共享及優勢互補。
2.產教融合,以專業、行業為紐帶,突出行業特色。
依托集團平臺,合作企業在學校共組建28個訂單班,有3188名學生參加訂單,直接被合作企業接收。行業特色鮮明,形成了軌道交通特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體系,集團內加強產教融合,企業根據實際現有崗位需求向學校提出培養數量和規格,學校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共建精品課程50門,聯合開發課程共72門,教學做一體化課程26門,在課程和教學中融入集團內企業所需的關鍵技能。集團內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高速鐵路的發展,進行按照“2+1”人才培養模式,并制定配套管理文件,半年以上頂崗實習涵蓋全部專業。在教學上,充分結合運營生產實際,在城軌交通車站和學校之間交替進行專業教學。逐步構建形成軌道運輸產業發展和人才支撐鏈,促進了校內畢業生大批量高質量就業,解決企業人才急需的困境。
(二)集團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發揮行業性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的職能和優勢,成為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存在不足如下:
1.內部運行機制需要改善。
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管理體制、人員管理模式自成立以來沒有變化、經費供給渠道沒有拓寬,內部體制約束、機制不活,集團主體學校及其成員單位的發展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2.各部門角色的地位及權利義務不清晰,各方積極性還需調動。
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在具體運作中,絕大部分合作項目是學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主動與行業企業聯系而得以進行的,只有部分合作項目是學校畢業生回報母校產生合作,其他項目是政府行為促進合作。集團的非盈利性導致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企業往往對當前能立即見效的合作較感興趣,企業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是優質的人才資源見效慢,實力強大的企業能夠直接從社會招聘到高素質人才,因而企業對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合作熱情不夠;實力不足的企業難以參與到人才培養中,學校和企業往往會因需求的不同難以齊心合力實現更務實的合作。
(三)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及實施步驟
1.集團的組織機構的優化
增強各部門聯系和交流,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各主體優勢。通過舉辦研討會、年度工作會議、論壇等會議進行學校企業行業的專業對話交流,舉辦技能競賽和集團運動會等活動增進教師、學生和員工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建立自主、創新、靈活的組織形式,建立各部門密切合作關系,優化集團的組織機構。
2.集團的運行機制的創新
在運行機制上,建立職教集團獎勵機制,充分調動企業行業參與的積極性,完善集團考評制度,加強對集團化辦學的統籌、協調、督導和管理。通過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借助集團力量,學校根據用人單位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更貼合企業需求,同時能夠輕松調動集團企業行業等成員積極參與合作。
3.明確集團內政行校企各主體權責利的劃分,探索產權制度改革
為了促進集團內部利益共享,可探索集團內部產權制度改革,集團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試點。借鑒公司的經營模式,在初期,以集團內成員的現有可用資源如資金、土地、教育資源、人才資源及設備等投入,允許企業深層次參與職業教育,試行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允許企業獲得相應回報,使各成員共同受益。
集團可對內部成員收取一定會費,用于集團內日常的活動開銷;集團發展需要接受會員或其他企業行業的贊助;明確集團內政行校企各主體權責利的劃分,去形式化,深度聯盟,各成員成為相互依靠的戰略伙伴。
4.集團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和集團物質文化融合研究
(1)集團建立網站來發布招聘信息,成立優秀專家庫,共享工作成效和經驗等信息。
(2)集團內成員共投資金,建設具備教學、生產、培訓等功能的共享型實訓基地;各成員之間可以共享實驗室和設備,如以租賃或者無償使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系統培養高技能型人才。
(3)探索集團內學分互換制度,可吸引非軌道交通類專業學生進行軌道類專業學習和實訓,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和就業方向,促進開放辦學。
(4)集團內利用現有資源,展開研討,共同研發教學資源: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立體化教材,實訓基地方案,教師手冊,在線課程等。在降低培訓成本的情況下,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將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到行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現教育的社會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