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清 魯茜凌
【摘要】2018年中關貿易戰開始,美國對中國多種商品征收關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經濟處處影響著金融領域的各個環節,隨著貿易摩擦升級帶來的經濟下滑,金融業也呈現出消極態勢。基于這樣的大背景,本文從匯率、流動性、股票和債券市場四個方面,對18年中關貿易戰對中國金融業造成的影響進行簡要地分析。
【關鍵詞】中關貿易戰 金融業 影響
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照對中國的301知識產權調查結果,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特朗普當場宣布美國政府將對至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
對于目前本身由于外匯管制因素的約制的中國國內金融市場來說,會在較大程度上減輕其資本外流的壓力,再加上其本身的開放程度并不高,所以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幾率不是太大。盡管如此,但出口貿易作為中國經濟不斷向前增長的動力來源的“三駕馬車”之一,它的減少也導致了中國經濟的下滑。此次貿易戰已經讓中國經濟出現了不少負面反應,而經濟是金融的基石,金融業也隨著經濟的變化產生了“共振”現象。因此,在當今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和深度融合化不斷地加劇的形勢下,本文將從人民幣匯率、流動性、股市、債市等三個角度來淺談2018年中美貿易戰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方面,自4月中旬以來,匯率由先前的雙向波動轉入單向走弱的現象十分明顯,尤其是6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速度加快,盤中一度突破6.7。雖然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快導致美元持續走強是一個原因,但中美貿易戰對經濟和貿易順差預期的影響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受3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反反復復的影響,盡管上半年中國經濟整體表現出一定的韌性,但從后來經濟數據不斷消極,消費和投資總量不斷刷新最低線的情況來看,從3月開始,下行壓力就在不斷出現,使得人民幣匯率一直承壓。根據中美經貿聯合聲明來看,無論貿易戰最后的走向如何,中國的貿易順差都將呈現收窄的態勢,這也將從預期上削弱人民幣的升值基礎。
流動性方面,2018年第一季度,基本延續了上一年度四個季度的態勢,而到了第二季度,7天Shibor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7天品種的利率中樞分別較一季度下行5個基點和10個基點,從轉折點來看,正是在特朗普開始進行貿易戰的前期。在后期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市場避險情緒會明顯上升,為了同時應對資本外流可能導致的國內流動性緊張,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微調以抵消流動性外部沖擊的態度日益明確。并且,這幾年不斷在強調和落實的去杠桿政策,未來也勢必會使貿易戰對金融體系流動性的影響將有所減弱。
股票市場方面,自從特朗普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以來,中國股民便開始對中美貿易摩擦心懷恐瞑。摩擦的逐步升級使得市場投資者對于中國宏觀經濟的擔憂情緒不斷上升,在這期間,股市對一切信息應聲而動。6月15日,美國正式宣布開始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關稅,隨后中國也立即宣布將采取同等規模的反制措施,股票市場應聲而跌,下行走勢持續進行。可以說,中美貿易摩擦的變化仍將深深地影響中國股市的未來走勢。而在我看來,關稅并不可怕,在如今的全球供應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加關稅的行為都是在對本國經濟行成傷害。核心競爭能力強的企業可能得到更多市場份額,轉型應變慢的企業則可能失去原有的市場,因此,尋找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應該是股票買賣中的重點。
而在債券市場方面,自從3月以來,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引起市場對未來國內經濟增長的擔憂,經濟下行預期加大,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明顯上升,再加上人民銀行為了應對貿易戰而對金融體系采取的是保持流動性較為寬松的策略,于是,目前的債券市場在基本面上和流動性方面的表現較好。但是,信用債市場方面,在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加大的主環境下,經濟增速不斷下行,企業的生產效益在下滑,經營風險在加大。股票市場大跌導致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在大的融資環境相對偏緊的狀況下被放大,內地企業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加劇,導致信用債違約頻發。
從長期來看,貿易戰也蘊含著一些積極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讓中國金融業參與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快金融的業的改革,不光光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國際競爭的需要,是外部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做出的積極改變。中美貿易摩擦直接促使中國擴大了經濟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對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金融體系變革都有深遠影響。金融業也應積極服從政策安排,在做好自身風險防范控制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為擴大本國內需、對沖貿易戰所帶來的外部風險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