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珂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83-02
摘 要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粉絲經濟”成為熱門詞匯。粉絲經濟作為一種特殊的新型經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娛樂產業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粉絲經濟也對高中生的消費行為產生了沖擊,高中生成為追星族的一支大軍。本文基于高中生視角針對粉絲經濟的內涵及模式、粉絲經濟的發展歷程、發展原因和趨勢進行展開,并通過分析粉絲經濟對高中生的消費行為的影響提出了可參考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粉絲 粉絲文化 粉絲經濟
一、引言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在精神上的追求和心靈的寄托。于是在媒體宣傳漫天飛舞的天空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自己的追捧對象,即為偶像。而這些支持者,就是粉絲。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壯大也促進粉絲文化的發展和粉絲經濟的誕生,粉絲經濟逐漸滲透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變的越來越普遍。粉絲文化是指個體或團體對自己所追捧的對象進行文化消費的一種文化形式,屬于大眾文化。粉絲文化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粉絲經濟的發展,預期未來粉絲經濟的規模將不斷增大,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并且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本文針對粉絲經濟的內涵及發展模式、發展歷程、發展原因及趨勢進行展開,以及在互聯網時代粉絲經濟對高中生的影響,并針對這一影響提出了可參考的政策建議。
二、粉絲經濟的內涵及模式
(一)粉絲的含義
粉絲來源于西方詞fans,意為“迷”,指某個明星、某種產品、精神、活動的瘋狂崇拜者和追隨者,來也稱之為“追星族”。粉絲和非關注者的區別在于,非關注者或普通消費者往往不投入或極少投入情感、也基本不推廣傳播,而粉絲會信徒一般狂熱的了解、追隨、支持自己的“愛豆”(idol),也會瘋狂地參與并推廣關于明星偶像的活動或者產品。隨著社交和媒體娛樂的不斷發展,粉絲也開始通過社交平臺進行規模化、計劃性地交流和互動,并發展成粉絲文化。
(二)粉絲文化的含義
粉絲文化是指對偶像的追隨者個人或自發組織成的群體在對偶像的崇拜心理的作用下所進行的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包括金錢、物質、時間花費等。粉絲文化的發展依附于大眾文化,較明顯地表現為粉絲個體們由于一個共同的崇拜對象從四面八方匯聚在一起,對偶像積極熱情甘于付出并且有和偶像患難與共的精神。
(三)粉絲經濟的含義
粉絲經濟是指在追捧者追隨被關注者這個關系基礎上的經營性經濟行為,提升追隨者的追隨度、追隨意愿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式。粉絲經濟基于作為粉絲對于偶像的追隨崇拜心理情感,所以粉絲社群是粉絲經濟發展的主要營銷橋梁和主體。口碑營銷是粉絲經濟的本質屬性,口碑是指消費者對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商家的認同度,口碑營銷就是消費者對于其他潛在消費者的親自宣傳,以分享自己消費的感受以及經驗等內容為商家帶來更多的消費者。粉絲經濟充分利用口碑營銷以及網絡宣傳,為經營者帶來源源不斷的金錢。
(四)粉絲經濟的發展模式
從追隨對象角度來區分的話,粉絲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分為追隨偶像與追隨品牌兩大模式。在追隨偶像模式方面,粉絲主體主要通過購買專輯、門票、明星潮牌和明星產品等衣食住行多種渠道追隨偶像,例如前段時間某食品類款用某明星的名字命名上市后被瘋搶,可見其粉絲的購買熱情。據記錄,該明星帶動的購買行為為所代言的食品公司創造的日收益達數千萬,粉絲們驚人的購買力讓人不得不感嘆粉絲社群們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在追隨品牌模式方面,品牌口碑效應占據主導地位,粉絲主體主要通過購買消費自己喜歡的品牌帶動口碑效應,同時對品牌人物生活態度以及人格魅力的認可也會成為一部分粉絲對相關產品熱衷的緣由。例如在數碼消費行為上,“果粉”一詞如今用來形容對蘋果產品熱衷的數碼用戶,一些“果粉”對于蘋果系列產品的認同度來源于對其創始人喬布斯的贊同與欣賞。
三、粉絲經濟的發展歷程及發展趨勢
(一)粉絲經濟的發展歷程
1.初始發展階段。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影視文化、廣播文化的發展,粉絲文化開始逐步出現。在當時大家只是單純的迷戀,也被稱作“追星族”。那時由于沒有大規模的商業形式,粉絲文化還不具備商業特征,同時粉絲們只是在集群效應下自發式的追星,粉絲社群的活動也不具備規范的組織性和計劃性。所以粉絲文化雛形出現但其發展緩慢無法完全帶動粉絲經濟的發展。
2.逐步成熟階段。粉絲經濟的發展得益于二十一世紀初電視網絡等媒體的推廣和選秀節目的大量出現,較明顯的粉絲經濟現象起源于“那些年我們追的超女”,這個節目帶火的如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歌手都擁有大批粉絲被稱作“玉米”、“筆迷”、“涼粉”等等。這些有相同偶像的粉絲群體的聚集和社群行為推動了粉絲文化的規模性計劃性發展,從而逐步衍生出大規模的粉絲經濟。此后選秀節目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比如《快樂男聲》、《加油!好男兒》等等。追星族的熱情愈演愈烈,從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東方衛視推出的四檔真人秀節目總價值超過38億元,對經濟發展貢獻達到76.89億元。從短信投票數量來看,“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兒”這兩檔節目接收粉絲短信投票共達一千六百萬條之多,足以可見粉絲群體的強大性帶動著粉絲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在2006年11月6日,世界上第一個把“粉絲”作為主題的節慶正式在中國召開,粉絲文化和粉絲經濟開始走向日益規范和繁榮的階段。
3.高速發展階段。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社交網絡媒體的普及,各類各色的真人秀節目也越來越多,同時由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束縛加大了粉絲集群效應,粉絲社群規模進一步擴大。商家們也通過抓住粉絲群體的消費心理,聚集粉絲圈,在粉絲們的共同興趣點上進行娛樂文化宣傳、銷售有關商品或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粉絲經濟的行業規模逐步擴大,并逐步涉及文化娛樂、商品和服務銷售等多行業多領域。
(二)粉絲經濟的發展趨勢
首先偶像群體開始趨于多樣化,傳統偶像的身份大多是歌手、影視明星等娛樂產業中的人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其他行業中的佼佼者也成為大眾崇拜的對象,并收獲了粉絲經濟帶來的巨大精神物質效益,如雷軍依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吸引追隨者,為小米公司帶來了大量“米粉”。未來在互聯網經濟的日益推動下,粉絲經濟也將迎來更高速發展階段,網絡營銷推廣更加趨于多元化和定制化,許多產業已經開始利用粉絲的力量進行高效省事的宣傳活動,形成正反饋調節模式并為自身帶來更好的效益。
四、粉絲經濟的發展原因
(一)藝人的專業管理和職業性包裝
近年來國內包裝公司、經紀公司等對歌星、影視明星、偶像團體等進行了專業化訓練和包裝。從改變形體美化妝容、到培養藝人整體氣質、乃至修煉其品性,使藝人能迎合粉絲們的崇拜需求,從而吸引追隨者拉動粉絲效應并推動粉絲經濟的發展。
(二)推廣明星的渠道越來越多
如今真人秀的大量出現、網劇的熱播、明星工作室、以及不斷普及的抖音、快手等軟件,使原來只能依靠電影公司、唱片公司成為明星的藝人擁有更多渠道進入大眾視野。這些新興渠道捧紅了大批偶像明星,藝人們也可以親自上陣,在線上線下活動來獲得更多粉絲支持,鞏固自己的偶像地位。
(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
以前粉絲們基本上是通過購買專輯、海報、演唱會和電影的門票等來進行粉絲消費,如今隨著互聯網科技普及和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等的發展,粉絲與偶像的互動越來越多,粉絲與粉絲之間也有了共同討論交流的社交媒體平臺。購買偶像代言的商品、消費偶像的潮牌、對心儀的偶像進行線上大賞等都是現如今追星族可以進行的消費行為。
五、粉絲經濟對高中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和建議
(一)粉絲經濟對高中生消費行為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和新媒體的推廣,高中生追星族這一群體愈發壯大,高中生追星現象普遍,是一個隱藏巨大潛力的市場消費群體,擁有較大的從眾購買欲望和消費潛力。許多經營者抓住高中生的不成熟消費心理和從眾心理,利用各種營銷策略向高中生粉絲團銷售產品并從中獲得經濟效益。如今的粉絲經濟已經不局限于最初的專輯、收視、演唱會門票等,其衍生出的在第三平臺上的消費、直播打賞、以及赴往偶像的車旅費等形式也越來越普遍,高中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其追星方式也更加具有多元化。
但高中生畢竟是未成年人,其自制力和獨自決斷能力不強,在沒有經濟收入能力的情況下,追星所用的錢基本都來自父母給予的生活費。加之高中生從眾心理強烈,消費觀念不成熟,容易受周邊環境和小團體的影響,容易產生攀比現象和不理性消費行為等。由此可見有效地引導高中生理智消費、合理追星迫在眉睫。
(二)政策建議
首先學校、老師、家長要應合理引導和監督高中生消費行為,可以開設一下理財或經濟類基礎課程,并做好榜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理消費氛圍,應對學生樹立理性正確的消費觀念。高中生自身也要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身份,積極配合社會、學校、家長的監督,合理追星、適當消費,不盲目攀比、跟風,抵制奢靡的消費方式,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國家也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嚴格把控網絡交易,防范一些不法分子鉆空子,為高中生消費創造一個良好安全的消費環境,同時避免高中生為了獲取利益作出有違法律的行為,盡量杜絕和避免高中生盲目瘋狂追星的現象。
六、結語
粉絲愛屋及烏,這種情感資本增加了產品自身的附加值,維護著粉絲經濟的穩定進行,成就了經營者的高利潤。粉絲經濟的良好發展可以對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粉絲經濟所催生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機遇,將繼續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粉絲經濟滲透高中生的生活日趨加深,高中生也應養成理性追星理性消費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李娟.論互聯網時代粉絲經濟模式[J].河北企業,2015(03):28-29.
[2] 林小楨.淺析粉絲經濟的發展[J].時代金融,2015(03):8-9.
[3] 向陽.論粉絲經濟[J].理論與實踐,2014(07):84-86.
[4] 潘暢.粉絲經濟對高中生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8(16):23-24.
[5] 梁欣然.粉絲經濟視角下的高中生消費現狀研究——以長沙市Y中學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