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設逐漸得到重視。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是老年讀者文化服務的主陣地。本文立足老年讀者的群體特點與文化需求,探討如何優化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策略,嘗試提出解決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老年讀者 公共圖書館 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2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截止2017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從1999年至2017年老年人口數凈增1.1億。預計到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將達到3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33年將突破4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到2050年前后將達到4.87億,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比例雙雙達到峰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自然原因,在體力、智力等方面相對壯年時逐漸退化,在社會生活中處于相對弱勢的狀況,在公共文化服務與設施的參與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諸多障礙。因此,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老年人的關愛與幫扶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更體現在精神方面。
二、公共圖書館與老年讀者服務
1.公共圖書館在老年讀者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環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四條指出:“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這一內容體現出國家對于公共圖書館老年服務的高度重視,從立法的高度對公共圖書館的老年讀者服務提出了要求。可以說,文化養老,文化助老,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2.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提供服務的對策
自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群體逐漸呈現出年齡區間分布大,文化素質與閱讀能力差距大,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特點,這就對公共圖書館的老年讀者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界在老年讀者文化服務建設方面做出了不同方面的探索和努力,針對老年讀者的群體特點與文化需求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活動與服務項目。其中,公共圖書館的陣地服務仍然是老年讀者文化服務的主陣地,對于老年讀者的服務策略的不斷研究與提升也應該成為老年讀者文化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做好這一點,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2.1 強化圖書館員的服務意識
圖書館員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執行主體,圖書館所推出的各種服務與舉措,都要依賴于圖書館員的實際執行方能最終得以落實。圖書館員的服務態度與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圖書館各項舉措的實施效果與讀者的切身體驗。而良好的服務意識則是圖書館員提升服務質量的必要前提。老年讀者一方面由于生理機能退化,往往理解能力與溝通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由于其學習能力逐步衰退,在面對圖書館越來越廣泛應用的各項新技術與新設施時,常因不得其法而手足無措。面對這樣的境況,在面向老年讀者這一群體提供服務的時候,尤其要求圖書館員加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增進同理心,在服務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換位思考,真正從老年讀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理解老年讀者的心理與需求。只有牢固樹立了正確的服務意識,才能夠匡正我們的具體服務細節,進而提供耐心細致的服務。
2.2 老年讀者服務專門化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空間劃分日趨精細與多樣化,各項新技術的應用也層出不窮。老年讀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差,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與適應。面對這種情況,公共圖書館應該針對老年讀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專門化服務:(1)設置老年讀者導引崗。通過這一崗位的設置,向老年讀者提供精細化服務,體現公共圖書館對老年讀者的人文關懷;(2)具體服務措施的差別化對待。在為老年讀者提供服務、執行部分服務政策時,應充分考慮老年讀者的實際情況,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差別化對待。例如目前各大圖書館已普遍實行館藏目錄的線上檢索與預約申請,這對于部分老年讀者來說,就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員就應該根據老年讀者的實際情況,主動向其提供專門化的差別服務,由專人提供輔導或代其進行檢索預約;(3)設置面向老年讀者的綠色通道或專門窗口,提供針對性的服務,設置老年讀者檔案。
2.3 優化硬件設施
公共圖書館在建造和布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做到以下幾點:(1)物理建筑的無障礙化。老年人活動能力較差,公共圖書館的物理建筑與配套設施應充分考慮這一點,做到無障礙化,便于老年人的使用;(2)圖書館內各功能區域應分區明確,設置專門的導讀區,便于老年人能夠清晰地根據自身需求去往相應的區域。導讀區的指示應該盡可能的清晰明確,使老讀者能夠一目了然。閱覽區內的陳設應該便于老年人的使用,并為老年人配備需要的閱讀輔助設備,比如花鏡、數字資源計算機安裝讀屏軟件等;(3)設立專門的相對獨立的活動空間,便于開展針對老年讀者的各種類型的文化娛樂活動。
2.4 開展老年讀者信息技術培訓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當下,學習能力處于低谷、生理機能不斷衰退的老年人很容易被隔絕在數字鴻溝之外,無法享受信息化社會為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從而與信息化的當下越來越疏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針對這種情況,圖書館可以利用場所優勢和資源優勢,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1)充分了解老年讀者的信息技術培訓需求。各項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老年人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在面對老年讀者開展培訓之前,公共圖書館應首先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充分收集了解老年讀者對各項信息技術的實際需求,并對調查結果進行有效分析,以此作為培訓開展的依據;(2)設置科學合理的培訓課程。在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設置培訓主題,確定培訓時間及課程時長,并根據老年人的認知特點調整課程難易程度,采取老年人易于掌握與接受的授課方式,使得培訓能夠真正搔到癢處,解決老年人在信息技術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3)建立專門的培訓師資隊伍。老年讀者有著比較鮮明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這就對培訓的師資水平提出了要求,需要培訓的圖書館員充分掌握這些特點,并針對性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以保證培訓的實際效果。
2.5 創新服務形式,加大宣傳力度
老年讀者因其所身處的人生階段,往往容易產生強烈的失落感與孤獨感。從終日忙碌的工作崗位上退休賦閑居家,這種角色轉換帶來的心理落差在所難免。也正因為這樣,老年讀者相較于年輕讀者反而具有更強烈的社交需求。針對這一點,公共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滿足老年讀者多方面的文化與心理需求:(1)開展針對性的咨詢服務。老年人的信息獲取途徑比較單一,信息需求指向又相對集中。因此,公共圖書館可以圖書館的公共空間為主要陣地,針對性地對老年人普遍關心的生活、養老、健康、旅游等方面開展信息咨詢服務;(2)開展主題多樣的公益性老年知識講座,例如養生保健與疾病預防、金融理財與安全、老年人旅游安全常識等,補充老年讀者的信息獲取渠道;(3)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開展主題多樣的文化展覽,提高老年人的公共文化參與度,例如老年讀者攝影展、書畫展等,豐富老年人的娛樂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圖書館在創新服務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總分館設置、圖書館員入社區等方式使得這些服務內容能夠被廣大老年讀者所知曉,不斷提高老年讀者的活動參與度。
三、結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指出:“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國家和社會采取措施,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滿足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與自我認同感,是時代賦予我們圖書館人的責任,也是圖書館實現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這一基本職能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1]胡霄.“文化養老”趨勢下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探析[J].河北科技圖苑,2018(05):55-59
[2]楊媛媛.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研究與對策[J].現代交際,2018(14):91-92
[3]張靜.公共圖書館如何提升老年讀者服務[J].傳媒論壇,2018(09):141,143
[4]宋辰.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研究[J].晉圖學刊,2017(03):17-20
[5]洪長勇.公共圖書館開展老年讀者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甘肅科技,2016(24):78-79
[6]劉艷蘭.圖書館做好老年讀者服務工作的策略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5):152-153,155
[7]毛曉明;阮曉嵐.公共圖書館開展老年讀者服務工作的建議及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1):5-6
[8]紀向新;黃麗霞.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的新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4(05):48-50,57
[9]于春梅.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研究,2013(01):82-84
作者簡介:王寶興(1965.7—),男,現就職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基藏本閱覽組,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