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與經濟相關的專業近些年來受到追捧,財務會計人才在就業市場越來越緊俏,也有更多的學生選擇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課程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中的基礎學科,如何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之下,對財務會計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的財會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的工作重點之一。文章針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現狀及問題提出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與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有所區別,高職院校秉承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為辦學理念,這也決定了高職院校的課程特點應當在專業知識的傳授基礎上,增加實踐環節的占比,而財務會計又是一項重實操的課程,但是當前的教學模式下,財務會計的實際操作環節并沒有被充分重視,存在著教學體系不合理,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很多落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來進行改進,這就需要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融入更多的新鮮的元素,使得財務會計的教學成果更加豐碩,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術型財會人才。
一、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現狀
(一)教學內容“繁、難、偏、舊”
當下很多高職的財務會計課程還在沿用十多年錢的課本,美其名曰“經典之作”,實則很多理論已經在現實的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不再適用,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但是還是在課堂上被反復的拿出來講解,課本內容也很繁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方面很難但是實際應用價值并不高,這些內容本該了解就好,但是很多時候這些難理解的內容反復出現在學校的各類考試中,學生不得費很多力氣在這些知識上。再加上時間緊破,很多知識被壓縮到短時間內完成,造成了學習效果差,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充分,記憶不深刻,在遇到問題時不能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
(二)學習體系重理論輕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有學習的科目最終的落腳點都應當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但是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我國的高職院校這個問題仍然嚴重,雖然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素質教育被一遍又一遍的強調,但真正落實起來困難重重。對實踐環節不重視主要是兩方面內容,一是當前的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課程與實際聯系不緊密,教學與現實工作脫節,不能將最新最熱點的企業財務案例融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二是學生實踐環節設置不科學,實踐環節本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校組織的實際操作過程或者深入到企業實習的過程來了解財務會計工作的日常內容、經常遇到的各類問題、工作流程、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等等,達到將日常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轉化到工作中去的目的,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實踐模式化強,大多是走走過場,更多的看中的是表面,實踐時間也被無限制的壓縮,使學生在實踐環節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實踐環節即使存在也很難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
當前高職院校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基本就是從期末成績來做出判定,許多學生平時沒有好好的去學習專業的知識,臨考試抱佛腳,雖然也達到了效果,通過了考試,但是這樣的成績并不能代表其真正的知識掌握水平,所以,一個健全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需要盡快建立,把過程納入到評價指標當中,還應當涉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等多重指標,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價,給出一個公正公平又科學合理的評價,轉變當前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被動局面。
二、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更新教學內容和創新課程體系
針對當前教學內容局限與課本的現象,教師在授課之前,應當先充分收集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是自己的知識體系緊跟時代進步的潮流,適應最新的會計行業發展需求,將最新鮮、最實用的會計知識融入到教學中,對教學內容做一個整體的調整,在課程中加入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通過圖片、視頻、動畫來對抽象的會計理論和概念做出生動形象的解釋,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可以用分組討論、辯論、互相提問的多種形式來進行,對一些應急事件的處理給出合理化建議,教師根據學生課堂的討論結果、建議是否合理及時做出分析說明,糾正錯誤的地方,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當前的財會課程體系不合理,學習周期短,任務重,未完成教學任務,壓縮實踐環節,注重知識點的傳授,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會計道德素養關注較少,針對這種現象,應當考慮將原本一個學年的會計課程延長至一年半來學習完,課程時間延長,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利用課后的實踐通過網絡操作平臺進行課上知識的鞏固,利用假期實踐進入企業會計崗位實習,在實踐環節上得到強化,為以后步入工作打下基礎。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理念
財務會計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依據社會發展需求,財務會計更多的注重的是一種工作能力,所以培養實踐創新型的財會人才才是財務會計學科的最終教學目標。如何提高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走入企業,真實的參與到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中去,將所學財務會計知識與靈活多變的企業環境相結合,培養活學活用的思維,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從前沒有經歷過的實際問題。學校方面應當與一些成功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與企業共同完成培養合格的會計人才的教學目標,學校借助與企業合作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企業也可以通過學生實習的過程,來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財會人才,為學校的就業和企業的人才選擇提供了雙重的機會,校企合作的教學理念不管對企業還是對學校,無疑都是一項有利的工作。
(三)“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應用
“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將互聯網學習資源融入到財務會計教學中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當前已經有一些高職院校引進了一些互聯網教學平臺為財務會計的教學工作提供輔助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當前“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普及,很多學校對這種教學模式不重視,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開發互聯網資源,這是一種落后的觀念。互聯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也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模式,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九零后或者零零后,他們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對于手機、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接受程度遠遠大于課堂老師講授,一些學習平臺有相當成熟和完善的教學系統和教學資源,比如:“慕課”這個教育平臺近些年發展迅速,課程資源十分豐富,基本涵蓋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還可通過平臺來進行問題咨詢,有教師的線上回復,還可參加考試等,基本上學校教學的過程都可以在線上平臺來完成,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于課堂,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手機來聽一節課或者完成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網絡教學并不能夠完全替代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借助網絡資源在課堂上引進最新的概念、理論,借助網絡來豐富課堂內容,也使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化,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會成為財務會計課程的必然發展趨勢。
三、結語
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是一項長久而艱巨的任務,學校應當提高重視程度,全力投入課程改革中,用創新的思維融入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使學生成為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財務會計人才。(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