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年樂 隋 明 格桑汪修
(1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2丹巴縣政協 四川 丹巴 626300)
四川省委一號文件 《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的意見》中指出,到2019年四川將藏區貧困縣全部摘帽,截至目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后攻堅拔寨階段,川西藏區基本實現脫貧,村民們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村如何在脫貧后進行可持續發展、如何在脫貧后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良好銜接是當前亟需攻克的課題。
1.1 村民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我國扶貧政策進行了30多年,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扶貧工作獲得了全世界的廣泛認可,在貧困地區人們獲得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但有少數村民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駐村干部的幫扶過程中發現有個別村民認為脫貧攻堅是政府的任務,把政府部門當成了責任主體,以至于網上傳出“我脫不了貧,你也脫不了手”、“我家房子漏水為什么不幫我來修”等現象,把自己應該主動去做的事情認為應該是駐村干部或其他人干的。其次還有人以評上貧困戶為榮,沒有評上貧困戶要鬧。以上現象是極個別,但也影響了我國脫貧攻堅任務的執行,特別是后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脫貧攻堅只是解決了貧困地區人們的基本生活保障,而要真正實現發家致富就要靠國家后續的鄉村振興戰略,評選貧困戶的原則是差中選差,越貧困被選上當貧困戶的機率越大,而鄉村振興則是優中選優,那些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的,村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強烈的地區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對象。當村民們思想還停留在以前脫貧攻堅時期的等、靠、要思想時,則極大阻礙了鄉村振興的實施。

1.2 基層黨建薄弱。堅強的基層黨組織是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一大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在川西藏區選派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過硬的黨員干部擔任貧困村的第一書記和駐村隊員,駐村工作隊在村級黨建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村級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以本人駐派的X村為例,該村共有23名黨員,黨員老齡化嚴重,部分老黨員在縣城帶孫,年輕黨員基本都在甘孜州的關外打工,能經常回村開展組織生活的黨員少;其次該村23名黨員除了組織結構老齡化外,還存在黨員學歷普遍偏低問題,X村黨員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僅1人;在黨員年齡大、學歷低的情況下,村里在開展主題黨員日活動和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等方面薄弱。
1.3 產業發展不明顯。產業促脫貧是全國各地公認效果最顯著的脫貧方式,川西藏區貧困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人們思想落后,而正是這些原因導致貧困村不能有效的發展當地產業。目前我國許多貧困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村民自身的努力下已經發展出適合本村特點的產業,如高山種植業、藏區高山旅游業等。但仍有許多貧困村還在靠國家財政補貼和年輕人外出打工等方式實現脫貧,這種脫貧方式不具有較強的后續發展勢頭。只有結合本村特色發展適宜的產業才能更好的與鄉村振興銜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4 痕跡管理過于嚴重。2018年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發文痛批無休止的痕跡管理,痕跡管理一般是指上級對下級的政治承諾、任務和期待等,最后通過基層組織的痕跡管理來實現,從駐村干部的角度來看,過多的痕跡管理要求和大量迎檢工作,不僅加重了鄉村兩級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還打擊了鄉村兩級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鄉村振興需要鄉村兩級工作人員花更多精力放在調研和跑市場等方面,過多的痕跡管理讓鄉村兩級基層工作人員疲于應付,無法集中精力發展鄉村振興。
2.1 扶貧要與扶志相結合。被幫扶的村民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責任人,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要讓村民徹底擺脫等、靠、要的思想,首先要加大宣傳,通過宣傳、教育和引導等方式,在全村范圍內形成“勞動最光榮,好逸惡勞可恥”的濃厚氛圍,使村民轉變觀念,逐步認識到自身才是發家致富的主體,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其次駐村干部要認真理解習近平新時期對扶貧工作的新論斷,通過農民夜校的方式向村民宣講農技農耕知識、法律法規等知識,在村上開展控輟保學宣傳。通過各類技術培訓和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提高村民創收能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第一,通過黨支部共建,向貧困村宣講黨和國家政策,引導開展“三會一課”,改變村級基層黨組織薄弱的現狀,提高村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如X村通過與派駐單位的1個黨總支和2個黨支部共建,達到了資源共享、困難共幫、人才共育、組織共建,X村在派駐單位的幫助下黨建工作得到明顯提升;第二,針對貧困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且已影響到村級基層黨組織發展的問題,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干部要注重從村上優秀人才中培養新黨員,充實村支兩委的后備力量,壯大村黨員隊伍;第三,加大對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和現行脫貧攻堅各種惠民政策的宣傳,形成全村村民愛黨的局面,為黨員同志在村里順利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2.3 發展適合本村的特色產業。川西藏區產業散而小,且土地流轉不暢,嚴重制約了鄉村振興的發展,發展適合本村特色的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川西藏區擁有雄壯的山川河流、濃厚的民族特色,在尊重當地民風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基礎上可以引入專業旅游公司對有發展旅游基礎的村莊進行打造,如筆者所駐村在經過多方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以藏區高山高附加值農作物的觀光休閑種植業和以藏寨、藏文化及自然風光為特色的旅游業,目前該村從無外地游客到已接待幾百人次,旅游產業收入已逐漸成為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