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肖
(無極縣無極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 河北 無極 052400)
農藥在農業生產上經常使用,目前,農藥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十分突出,農民群體由于文化水平和觀念認識的限制,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過量使用、噴灑時間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十分突出。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貫徹綠色農業生產理念、合理使用農藥、改善農藥生產技術,不單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能夠為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1.1 對大氣的污染。對于大氣的污染來說,農藥危害是一個逐漸積聚的進程,人們以為農藥隨著風飄走了就跟自己沒有關系了。事實上空氣中的飄塵會吸附大氣中的農藥殘留漂浮物,或懸浮在空氣中以氣溶膠與氣體的狀態存在,并且會隨著大氣的運動而擴散,從而擴大大氣的污染范圍。有一些農藥屬于高穩定性的,尤其是一些具有穩定性高的化學結構的品種,能進入到大氣的對流層中,從而傳播到較遠的地方,使污染區域增大。其危害是廣泛的、長久性的,與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生活緊密相連。
1.2 對水體的污染。水質的污染主要是由于農田、森林施藥以后,散落在土地上的農藥,隨著灌溉水的排放還有雨水的沖刷流入湖泊、江河,或隨水滲入到地下,進而污染到地下水。其實農藥污染水體是很普遍的,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都很有可能被污染。一般來說,蟹、蝦等節肢動物還有一些水生昆蟲對有機氯農藥特別敏感,而螺、蚌等軟體動物的耐藥性相對較強。除莠劑以外,水生植物的農藥耐藥性都特別強,導致它們將農藥存留在體內,并通過一些復雜的生物化學循環在魚類和其它水生動物體內積累。有資料顯示,全世界生產的大約150萬噸滴滴涕,其中差不多有100萬噸殘留在海水中。
1.3 對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有一大半農藥都落在地上,施藥時依附在作物的表面,散布在大氣中的農藥也將隨雨水沖刷淋落土中。復種指數大、栽培水平高的農田和果園施藥量特別大,導致土壤中農藥殘留量很高。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大概有一半藥劑落入土中。一些農藥自身不易被微生物和陽光分解,對于酸和熱也很穩定,難溶于水且不易揮發,所以殘留時間較長,特別是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和黏土中殘留更多。調節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是土壤動物與土壤微生物,但使用農藥對土壤生物有特別大的影響,農藥使用后隨雨水進入到深層的土壤中?;蚴┯醚魟┖屯寥罋⑾x、殺菌劑時,對一些有密切關系的與土壤肥力相關的敏感菌種,如根瘤菌、固氮菌、硝化菌等會產生抑制或殺滅作用。一些對蚯蚓毒性很大,比如有機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而且蓄積在蚯蚓體內,鳥類的食物來源之一又是蚯蚓,因此在陸生生物與土壤生物之間起著橋梁作用,用來傳遞農藥。
地球上一切動物的生存,大氣、水源和土壤是不可缺少的條件。通過取食、呼吸等渠道,殘留農藥進入到動物體內,敏感種快速變少甚至滅絕,進而改變動物相的結構。而動物相改變的典型事實就是一些害蟲再度猖獗。例如一開始,殺蟲劑大量殺滅了害蟲,但農藥污染逐漸加重,害蟲的天敵對藥物也敏感起來,大批滅亡,但害蟲產生了抗藥性并且存活下來,而且以更快的速度開始繁殖,天敵與害蟲失去了本來的生態平衡而導致蟲害再度大發生。
現在將提倡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列為重大科技推廣行動。通過實施綠色防控工作,在保障不減產的前提下,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對農藥的殘留形成有效控制。因此,植保部門針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作物和不同有害生物的種群結構提出要求,制定具體的技術和工作方案,使一藥多效技術的應用突出,對適期早治一藥多效技術重點推廣,施藥抓住關鍵時期,做到用藥一次,科學混配,上下打透,病蟲兼治。重視“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開展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工作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植保事業發展的必然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