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軍



摘要:文章以文旅深度融合為背景,對禪文化的基本概念、視覺特征、應用原則進行闡述,并對禪文化在空間形態、色彩元素、材料元素、光影美學等方面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挖掘,從而促進禪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推廣,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關鍵詞:藝術設計?禪文化?文旅融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5-0094-03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ext brigade depth fusion,the basic concept?of zen culture,visual characteristics,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and the buddhist culture in the space form,color elements and material elements,and aesthetic asp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rt design in-depth?digging,thereby promoting buddhist cultu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art design,implement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Art Design Zen Culture Wen brigade fusion Application
引言
“禪文化”也稱禪宗文化,是指以中國佛教禪宗思想為基礎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它包含了人生哲理、生活態度、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等許多對人地精神層面有重要影響的文化理念。如今,在倡導傳統文化回歸的背景下,禪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入地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中。因此,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將禪文化與產業的發展相協調,將禪文化精神內涵加以提煉,將禪文化的特質滲透到現代藝術設計中去,從而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已經成為設計界一個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話題。
一、文旅發展的過程及現狀
文旅融合發展即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從上世紀70年末代至今,我國已經在文旅融合發展道路上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探索??v觀文旅融合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個體經驗為主導的實踐探索階段,時間對應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第二階段是以拿來主,義為基礎的國外理論滲透階段,關于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受到關注,同時期內涌現許多理論著作,為實際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三階段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文旅融合發展進入到快速發展時期,在理論層面上,清晰闡述了旅游、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在實踐層面上,也涌現出許多成功案例,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近幾年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政策領導下,為了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推動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文旅融合深度不斷加深,產業規模逐漸形成。但是從文旅融合產業的建設現狀來看,仍未完全擺脫傳統觀光旅游的模式,而且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在借鑒成功經驗的過程中,缺少變革,無法突出地方文旅產業特點。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文旅產業建設和發展缺乏文化基礎,對文化內涵的挖掘深度不足。要改變這一狀況,還需要從一種或幾種文化理念出發,通過深入挖掘,打造富有深度和內涵的文旅產業發展模式。因此,在文旅深度融合下,探索禪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把禪文化的思想融入文旅產業發展,應該是創新和發展文旅產業的最佳途徑。
二、禪文化的基本概念
狹義上的禪文化指的是以中國佛教禪宗思想為基礎,經過千百年的傳承與發展所形成的一種傳統文化。“禪”字,原是一個梵語音譯字,本意為“深入靜思定慮的狀態”,其既是對禪宗思想、生活方式等的概括,也是對人性本真的反思與追求,更體現了禪宗克己、自律、無我無求的哲學觀點。而廣義上的禪文化可以理解為一種思想境界、時代精神,是人們對人性、生活的困惑產生的哲學思考。每個時代的禪文化都有其特點,經過不斷的演變,禪文化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代表思想,是中國人氣節、品質、性情的集中體現。好萊塢用電影解讀東方的禪文化,將中國禪的符號傳播給全世界。我國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說,“文化的最終目標,是在人世間普及愛和善良”。[1]這些都是禪文化影響的具體表現,由此在現代藝術設計的活動中,禪文化的滲透無處不在。
三、禪文化的視覺特征
禪文化既有獨特的視覺符號,也有指導藝術設計的深刻哲學思想,具體到現代的藝術設計中,可以從三個層面看待禪文化的視覺特征:
(1)美學層面,從現代藝術設計的美學角度來看,禪文化集中體現在崇尚自然的狀態,排除一切雜念,不追求華麗,破除一切外在的約束,追求超然脫俗的境界。一些藝術設計作品在“外相”的約束下,營造的藝術美感總是會給人帶來虛假、不得體的感覺,以禪文化的美學思想為指導,返璞歸真,體現材料、事物的本質之美,則可以脫去束縛,創造和諧的審美意境。(2)自然層面,禪文化汲取了道家無為、平衡的思想觀點,認為萬物同源,存在密切的相互聯系,共同構成自然的整體。無論是“此有故彼有”還是“道法天地”,都體現出萬物之間遵循的因果法則,因此為指導,可以使藝術作品符合自然規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視覺美感。(3)內心層面,在禪宗思想中有“緣起性空”和“諸法無我”的觀點,這是發自內心的感悟,尋求自在解脫,以自性清凈擺脫世俗煩惱。蘊含禪文化思想的藝術設計作品,總能夠給人帶來空靈、安詳的感覺,是一種超脫物質欲望的生活智慧[2]。
四、禪文化的應用原則
(一)師法自然原則
禪文化的應用原則,首重師法自然,通過加深對自然現象的思考,領悟人性的本質,并將其體現在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中。這也是禪文化風格設計作品與其他風格設計作品的主要區別所在。在其他設計風格追求華美的外在表現,豐富作品內容時候,禪文化風格的設計作品卻在追求體現事物的本質,通過簡單的內容、思想,給受眾帶來高潔、質樸的情感體驗。這與目前較為流行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其精髓就在“師法自然”四個字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通過藝術設計行為,引領人們發現自然之美,從自然中收獲感悟[3]。對于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也是如此,刻意地將文化和旅游產業聯系起來,不僅不能受到人們的認可,還容易引起反感。學會師法自然,基于兩者的本質聯系,開展相關設計活動,則是促進兩者深度融合的關鍵。
(二)以人為本原則
雖然在禪宗思想中有“緣起性空”和“諸法無我”的觀點,但這與人本設計原則并不發生沖突,相反,禪宗思想的“諸法無我”,強調的是對個體主觀意念的弱化,以此來協調眾生,讓萬物能夠和諧相處。在當今的物質社會環境下,個人的欲望不斷膨脹,當到達一定程度,勢必會產生對他人、對社會的威脅。對于藝術設計活動也是如此,設計者如果過分強調突出自己的設計理念,但受眾無法理解,或是理解之后也無法認可,必將導致設計作品的失敗[4]。禪文化中以人為本的原則,告誡人們應多為他人著想,尋找人性的共通之處,讓藝術語言成為一種人人都能夠理解的語言,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作品的藝術價值。
(三)生態綠色原則
在環境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生態綠色理念逐漸受到藝術設計的關注。禪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也非常注重生態均衡和環境保護。禪文化藝術設計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注重保護自然生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但在約束條件方面,禪文化主要是一種心靈上的引導。這與生態綠色原則中采用指標量化評價的方法不同,兩者一剛一柔。在倡導自由設計、創意設計的當代藝術設計環境中,禪文化思想的指導,顯然更具有活力[5]。
五、禪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禪文化在空間形態元素中的具體應用
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文旅產業的現代藝術設計是較為活躍的一個領域。具體內容包括影視、音像、動漫、傳媒、廣告、裝潢、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等。禪文化在空間形態元素上主要體現在空間與形態上的簡潔、安靜且圓融。特別是在造型藝術中,可以由點線面構成空間形態,運用透鏡、移景、借景等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營造和諧、安靜的禪意空間和禪意氛圍。例如綠城集團開發的蘇州桃花源項目,該項目在花園景觀、街道空間以及巷道空間的規劃上都借鑒了留園在造園方面的手法,不但在舒緩處有起伏,而且在直露中有迂回,當我們在轉折迂回的空間行走時,能夠感受到不斷變化的美景,街巷空間因變化流動而獲得深邃悠遠的禪意空間意境。同時通過月洞門、門廊及漏窗使被分隔的空間互相滲透,使視線能夠輕而易舉穿透到另一個空間,將自然之景融入一園之內,營造了和諧、安靜的禪意空間和禪意氛圍(如圖1)所示。
另外,如浙江中部地區的橫店影視城,其在多處旅游景點的開發和設計上,深入融入禪文化設計思想,形成特色,同時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孵化基地。如《清明上河圖》中的橋在橫店景區中的設計就有所體現,橫店景區的橋為拱橋,拱橋為單孔木制橋,木拱橋的主拱結構中橫梁交叉搭置、相互承托形成整體的拱形結構,同時承擔橋面上傳下來的荷載。設計體現了人與環境在空間形態的和諧之美,這樣的拱橋,運用樸素手法營造一種空間,成為禪文化空間形態獨特的藝術符號。
位于杭州西湖西側、天竺石村旁的杭州法云安縵酒店也融入了禪文化的空間形態元素,如通過化繁為簡的禪意家居回歸自然,利用光影等元素來打造禪意空間,從而營造出古雅別致的禪意氣氛(如圖2)所示。在法云安縵酒店室內裝潢設計中,全部家具都為實木現場打造,可以光線、茶具、竹椅、熏香、古典音樂等,為游客營造清幽、雅致的環境,讓居住者能夠找到內心的安寧[6]。
(二)禪文化在色彩元素中的具體應用
在色彩元素中,禪文化具體應用主要以黑白灰的搭配為主,多使用自然材質本身的色彩。不同色彩使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黑色給人安靜、高深神秘感覺,灰色代表沉穩,白色代表清純、純潔。具體運用時以白色、灰色為主,黑色等其他顏色為輔。近幾年來,國內外涌現出許多蘊含禪意的影視作品,包括《鳳囚凰》、《功夫熊貓3》、《一維》等。從這些作品的色彩應用情況來看基本上以黑白灰寡淡水墨風搭配為主,雖然在體裁上有武俠、動漫、禪意微電影之分,但其中蘊含的禪意則是共通的。比如在《鳳囚凰》劇照中多組場景畫風脫俗,在色彩運用上如同水墨畫般的清幽淡雅。(如圖3)所示,內室屏風、燭臺、銅瓷、器皿等色彩搭配以素色為主,天圓地方構景盡顯禪意?!而P囚凰》劇中的畫面色彩精簡,身穿白色服飾的文人雅士,盡顯其淡泊名利的心氣與志向。即便是貴為公主的楚玉,在妝容上也走“極簡之風”,打破了以往貴族就會“濃妝艷抹”的古裝既定印象。這些都和禪文化所提倡的不追求華麗,簡約而不簡單的極簡風格是不謀而合的?!豆Ψ蛐茇?》中,劇組導演在四川青城山采風后,設計出了多場富有中國水墨色彩的全景圖。片中卷軸徐徐鋪展開,呈現出天煞與烏龜大師的過去,水墨線條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與悠美的風景,畫面配以條條書法字跡,極具蒼勁質感,整個畫面宛如一幅幅浮動的國畫,虛實相生富有禪意(如圖4)所示。隨著故事劇情的展開,阿寶對禪意的領悟,賦予了影片中的新內涵。無論面對怎樣的境況,都能保持內心的中正、平和、不畏懼邪強,不因外力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本性?!兑痪S》這部禪意微電影則形式巧妙地融合了中國水墨畫神韻以及皮影戲、剪影元素,講述了人碰到“惡”的時候,盡量去“止惡”(如圖5)所示。正是這些優秀的作品,將中國的禪文化推向世界,同時也是禪文化,成就了這些影視作品的藝術高度。
(三)禪文化在材料元素中的具體應用
在材料元素中,禪文化體現在天然的石材、木材、瓷器、竹器、藤條,它們淳樸的顏色和質感給人一種與禪文化樸素觀相一致的感覺。比如在(如圖6)中的一組作品中,都是以禪文化為主題的藝術設計作品,無論是花瓶、茶壺、方凳,都體現出一種簡單的形態。用最簡單、流暢的線條,勾勒作品外形,省略不必要的裝飾,還原其最本來的模樣。它們在觀賞和使用這樣的藝術作品時,也會給人帶來內心的寧靜。在崇尚奢華的物質世界中,這些作品好似一股清流,可以對人們消費觀念等的轉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7]。
在基礎的材料選用方面,禪文化中的自然觀首重對自然、萬物的尊重,倡導人們遵循自然的基本規律,與自然和諧共生。在藝術設計中,通過融入自然的元素,可以為設計作品增添張力、生命力。此外,禪文化中的環保思想也有“物盡其用”的內涵,注重對各種自然原料的充分利用、循環利用,盡可能減少藝術作品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的材料消耗。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融入這種禪文化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與萬物為善,不與自然相爭,才能長久地受到自然的福澤。在此方面,可以借鑒“杭州手工制造”的環保設計作品,包括燈具、椅子等,采用竹、泥、絲等環保材料,全部為純手工制作。其中部分作品成功登上米蘭設計周,并被瑞士博物館收藏和展示。
(四)禪文化在光影美學設計中的應用
光影技術的運用,可以體現禪宗中所說的“陰陽虛實”之美。(如圖7)所示,室內設計中的漏窗起著通風、采光的作用,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空間,通過隔斷以及門窗等在墻上投射出若隱若現的陰影,一年四季及每個白天黑夜,光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仿佛在啟迪人們,世間萬事萬物都不停消逝和誕生進行循環輪回,人生如四季般短暫,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在藝術設計中,要體現禪意風格,首先要化繁求簡,以本質見真意,光影的變化可以增加空間的主體性。比如在光影美學設計方面,禪意的融入是為了營造一個心靈空間,讓處于其中的人們能夠喚醒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在相對靜謐的環境中,產生更多深層次的思考。(如圖8)河北一家以素食為主題的室內餐廳裝潢設計,就融入了這種設計理念,以點式布局設置光源,營造出空間的虛實變化及空靈之感,讓人更好地與空間環境進行溝通[8]。
結論
綜上所述,禪文化對當今的藝術設計活動有深遠影響,同時也關系到禪文化自身的傳承。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對禪文化的滲透、融入,可以提高環境的優雅程度和意境。禪文化跟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能更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引導人們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識水平及“物盡其用”的環保思想,注重對各種自然原料的充分利用、循環利用,盡可能減少藝術作品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的材料消耗。將禪文化的倫理道德理念,融入到影視藝術設計作品中,可以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助力。同時對禪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具體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禪文化應用的方向,促進禪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推廣,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參考文獻
[1]俞潔新媒體思維下的產品設計——評《新媒體藝術設計:創作與文化思維》[J].中國高??萍?,2018(10):100-101.
[2]吳劍鋒.日常生活審美化視域下的藝術設計與文化認同[J].浙江社會科學,2017(12):146-151+160.
[3]劉俊,禪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5(02);73.77.
[4]Ken Irwin.Handbook of Art and Design Librarianship(2nd edition)[J].Reference Reviews,2018,32(5).
[5]Chris Fremantle.No maintenance:a provocation for art and design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Design forHealth,2017,1(1),
[6]陳峰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統文化因素[J].宏觀經濟管理,2017(1):270.
[7]楊永儉顧平:民族文化參照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思想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09):118-121.
[8]張玲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大舞臺2016(10):9293.
[9]張近慧殊途同歸——極簡主 義設計與禪宗美學的關系探析[D]設計,2017,30(11):66-67.
[10]陳玲芳禪意東方——美度概念生活館設計[J]設計,2017,3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