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伍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在小學的教學課堂中,信息技術已經得到廣泛的運用。本人身處農村教學第一線,深知現在課堂教學不能循規蹈矩,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需要充分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其間在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時我所在學校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一體機,這更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讓這些平臺更好地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而微課的出現,更成為一線教學課堂上的一道亮麗風景。我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微課在課堂上有以下的運用。
一、看——觀看微課視頻,實現先學后教
利用微課技術,可以實現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微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新課時,了解新知重點難點疑點,學生心中對所要學的內容知根知底,那么真正到上課時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例如,在講解《小數點搬家》這個知識之前,使用微視頻展示下面的內容:第一,展示0.01元=1分,0.10元=1角,1.00元=1元。第二,分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數在變大,1元=10角,1角=10分,得到的數是它的10倍)。第三,演示0.1是1的( 110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是它的110 。第四,嘗試著解決這個問題:0.01是1的( ?)?在這樣的預習方式下,學生有著明確的預習目標,而且可以初步了解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時得到的數是它的110 ,向右移動一位時得到的數是它的10倍,利用這些問題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確保學生可以在預習中有所收獲,同時學生可能產生的學習疑問,進而在課堂學習中帶著疑問學習,這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二、導——激發學習興趣,快速導入課堂
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導入新課,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快地進入課堂節奏。
“這個視頻我們認識一下方向。太陽每天早上從東方升起,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確定方向。面向太陽,辨別方向,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你學會了嗎?快做點練習試試吧?!?/p>
這個聲情并茂的2分10秒微視頻剛播放完,就聽見下面開始議論紛紛了。
“這個視頻是我們要即將學的《方向與位置》這個內容”
“視頻里的畫面和聲音真有趣?!?/p>
……
這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方向與位置》的微視頻,微課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視聽覺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注意力比以往都集中,如果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巧妙提出質疑,解決問題
恰到好處地利用微課視頻,能夠更巧妙地向學生提出質疑,收集提出的疑問并嘗試解決問題。如在二年級數學《長方形與正方形》講授新知時,我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進行詳解,并適時地插入微視頻:“視頻里我們看到這個是長方形,那個是正方形。為什么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個是長方形,那個是正方形呢?”視頻播放到這里,我隨即按了暫停,并指著長方形和正方形重復強調“為什么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個是長方形,那個是正方形呢?”面對我提出的質疑,有的學生只會指著視頻里的圖形說這個就是長方形,那個就是正方形,并不能說明為什么;有的學生會說出長方形的這兩邊相等,那兩邊也相等,但并不能說出叫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有的學生說出長方形四條邊不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面對學生的各種回答,我又適時地繼續播放視頻:“視頻看到長方形這個圖形這兩條邊叫對邊,另外一組的兩條邊也叫做對邊,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而正方形這個圖形,四條邊都相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這也是它們的共同點。”微視頻里的動畫和音效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了解對邊是什么意思,同時我再重點跟他們強調“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長方形和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點,學生們當時就很容易理解,并當場就記住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這些特點。課堂上恰到好處地利用微課,讓學生眼耳直接感知,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
四、研——自主探究學習,總結鞏固提升
完成看、導、解后的進行探究,通過小組、師生之間探索、交流,相互辯論質疑,研究未能解決的問題,是一種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師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臺。老師在這一環節應注意對知識的提升和歸納提煉。
五、用——查漏補缺,化抽象為具體
微課的歸納知識、針對性強,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幫助學生課堂練習并復習。如六年級復習圖形中的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是將小學階段數學幾何四個基本元素串聯在一起來進行復習。那它們關系如何呢?視頻先展示一個“點”,接著第二點、第三個點……形成一條“線”,這叫做“點動成線”。汽車前擋風玻璃有線一樣的雨刷,下雨看不清楚雨刷一動便成了面,這叫做“線動成面”。將三角形繞直角邊旋轉轉成圓錐,將長方形繞其中一條長邊旋轉轉成圓柱,這叫做“面動成體”。視頻里將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知識再現,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觀看,從具體到抽象,化抽象為具體,把這四個知識點靈活地歸納串聯起來,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歸納抽象思維能力,同時又起到了強化鞏固知識的作用。
微課雖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課程宏大豐富,但更顯示它精簡的特點,是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資源包”。我們在課堂上對微課的選擇要做到科學合理,把握好時機和場景,不過度盲目使用微課,因為它只是我們傳統教學活動的一個補充而已。所以,我充分利用微課的優點,恰到好處地切入微課,微課的教學輔助,不僅豐富了我的課堂教學手段和內容,提高了我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更是成為了我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