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
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對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特別在培養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功能。然而在學習高中數學過程中,經常聽到學生反映上課聽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題時,總感到困難重重,無從入手。這種思維障礙,有的來自于教學中的疏漏,更多的則是學生自身存在的非科學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研究高中學生數學思維障礙,對于增強高中學生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數學思維障礙的表現
高中數學思維障礙的表現各異,具體的可以概括為:
⑴認識較為膚淺僅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上,因而不能脫離具體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無法擺脫局部事實的片面性把握事物的本質;
⑵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問題中的隱含條件,抓不住問題中的確定條件,影響問題的解決。
⑶定勢思維的影響,許多學生在遇到新問題時不能作出靈活反應,且常常陷入僵化狀態,甚至造成歪曲的認識.
二、數學思維障礙成因分析
1.學習數學興趣不足,嚴重脫離實際應用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對大部分中學生而言,它枯燥乏味,抽象難理解,甚至有高深莫測的感覺。很多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機械的做題,而沒有對數學真正產生興趣,一看題目就照搬公式套模式,沒有一個明確的思維過程,不去考慮題目的來龍去脈、考點和解決的方法,尤其看到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題目就犯怵,時間表明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正是當前我們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失敗的主要根源。
2.學習受定勢思維、習慣性的影響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大多都是靠大量的練習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和熟練程度。所以在學習中往往會受到經驗的指導,形成一個習慣性思維從而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如剛學立體幾何時,一提到兩直線垂直,學生馬上意識到這兩直線必相交,從而造成錯誤的認識。
3.不健康的課堂氛圍和消極的評價
健康的課堂氣氛不僅指課堂上學生們遵守紀律,安靜聽講,而應該是一種活潑、生動、積極、向上的氛圍,如果沒有情感豐富健康的學生就不會有健康的學習氣氛。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教學不得不面對大面積的“學困生”,由于面對大面積的學困生,使得教師教學進度緩慢,教學效果低下,老師們就沒有教學的成就感,總有一種“有勁使不出”的感覺。對學生而言,,甚至會處于一種“恐懼感”中度過。從而降低學生充分實現自我的能力,對學習會更加厭倦,長此以往將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的發展。
4.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搞題海戰術,不加工整理、分類、總結;還有些同學一眼看到題目,就下結論,這題我做過,是用某個定理去解決,自己卻不再深入挖掘題目的深層含義,形成一種“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學習誤區,甚至是養成“眼高手低”的毛病。 “重結果,輕過程”,這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這樣下去,學生對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知識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數學問題,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
由此可見,學生一旦形成了思維障礙,不僅會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而且不利于學生解決一般的數學問題。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注重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高中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突破
1.培養學習興趣
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和愛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不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在教學工作中善于創設誘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情景,巧妙地設計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數學學習首先從身邊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真實的情景開始,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學習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2.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比如,在課堂的回答問題中,老師一定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見解,即使有些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也要耐心聽下去,并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到老師尊重自己,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歸屬感。其次,教師應該構建健康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感到情感安全。老師在課堂上的語氣委婉、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肯定,少一分懲罰、少一分指責。
3.有意設疑,訓練探索思維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思考往往從“疑”開始,“疑”是點燃探索思維的火種。因此,遇到疑點,不要輕易放過,抓住時機,啟發學生思考,多問一個“為什么”。這樣,就越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問題就解決得越徹底。另外,多作一些變式訓練是一個有效措施。不斷變換問題的條件、結論或變換其形式和內容,得出不同水平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應用所學的知識,使原有的孤立的零碎的知識整體化,帶動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變一言堂為多言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思考,分析;可以用診斷性題目讓學生自我檢測,發現錯誤,總結規律;運用延遲評價的原則,讓學生沿著自己的思路錯就錯到底,然后再來糾正;有時也可以設置疑難問題引入深思,選擇學生不易理解的概念、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從錯誤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通過嘗試、探索最簡單、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對于高中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維發展教學仍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作好對學生思維障礙的成因根源的研究,并對癥下藥的作好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疏導工作,也將是我們教師的一個長期任務。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發現、研究、分析、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體現數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