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春霞 戴成峰
摘要: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在影響保險公司財務數據的同時,將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在分析新金融工具準則與原準則差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討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并嘗試性地提出應對建議,以有利于保險公司揚長避短,從容應對。
關鍵詞:金融工具;金融資產分類;金融資產減值;償付能力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166-02
一、引言
2014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布了最新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該準則于2018年1月1日生效。2017年3月31日,中國財政部借鑒IFRS9并結合我國實際和需要,修訂并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以及《關于保險公司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準則有關過渡期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新金融工具準則或新準則),并要求不同企業于2018年1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
本文擬在研究新金融工具準則變化和影響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討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并嘗試性地提出應對建議,以有利于保險公司揚長避短,從容應對。
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
中國新金融工具準則是在借鑒國際金融工具準則IFRS9、并結合中國的實際修訂而成。新金融工具準則與原金融工具準則相比在分類、確認、計量、減值等方面有較大變化。
(一)金融資產分類由現行“四分類”改為“三分類”
原金融工具準則將金融資產分為四類,分別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PL),持有至到期投資(HTM),貸款和應收款項(L&R),可供出售金融資產(AFS)。新金融工具準則將金融資產分為三類,分別是: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M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PL)。相對于原準則的分類,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分類依據更為客觀。原金融工具準則對資產的分類依據為管理層的持有意圖和目的,分類依據主觀性強,被投資者詬病為“分類邏輯不夠清晰,會計處理過于復雜、可比性存在不足”。新金融工具準則以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特征(SPPI)作為金融資產的分類依據,分類依據更為客觀,減少了主觀、人為因素的影響。這種客觀性具體表現為:一是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特征本身的客觀性。業務模式“是指企業如何管理其金融資產以產生現金流量(新CAS22)”,其并非原金融工具準則下的管理層的意愿,具體分為已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的業務模式、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資產為目標的業務模式和其他業務模式;“合同現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約定的、反映相關金融資產經濟特征的現金流量屬性,其應當與基本借貸安排相一致”。因此,無論是業務模式還是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均是一種客觀存在;二是更注重金融資產的實質,明確提出對于市場中交易結構復雜,層層嵌套的金融產品需穿透至底部進行現金流特征測試,呈現金融資產的實質,而非金融產品名稱或表面形式,分類更加符合金融產品的本質特征。
2.部分資產計量模式發生變化。對沒有市場報價的權益工具不再允許采用成本模式計量。在原金融工具準則下,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與該權益工具掛鉤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應當按照成本計量(原CAS22)。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不再允許對權益工具采用成本模式計量。
3.部分權益類工具會計處理方式的變化。新舊金融工具準則對計入AFS的權益工具和計入FVOCI的權益工具的會計處理方式不同。在原金融工具準則下,計入AFS的權益工具投資,其累計公允價值變動可在處置時一次計入當期損益。在新準則下,權益工具一般不能通過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測試,一般被分類至FVPL,即使部分被分類至FVOCI,但規定其公允價值變動即使處置也不能轉入當期損益,只能在處置時轉入所有者權益中。
(二)金融資產重分類的依據和適用時點的變化
1.重分類依據的變化。原金融工具準則以管理層意圖作為金融資產重分類的依據,主觀性較強。雖然準則也對重分類做了一些限制性規定,比如其他類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不能重分類為FVPL或金融負債;HTM的“污染條款”等;但由于分類依據沒有客觀標準,仍無法遏制企業通過資產重分類來人為調節利潤。新金融工具準則改變了原有重分類依據,采用業務模式作為重分類的依據。因業務模式具有客觀性,即使變更也須由高級管理人員基于內部或外部變化環節變化確定,且預期極很少出現,避免了主觀性,簡化了處理方式。
2.重分類適用時點的變化。新金融工具準則明確規定重分類采用未來適用法,即自重分類之日起對金融資產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核算(重分類日為業務模式發生變更后的首個報告期間的第一天)。原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資產重分類采用追溯調整法,即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分類進行核算,并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
(三)金融資產減值范圍及減值測試方法的變化
1.減值范圍的變化。新金融工具準則與原準則相比,減值范圍減少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權益工具,但增加了租賃應收款項、貸款承諾和財務擔保合同;即在新金融準則下,權益工具不考慮減值,但將原在表外的貸款承諾和財務擔保納入減值范圍內。
2.減值方法的變化。原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資產減值的判斷采用“已發生損失法”,即只有在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已經發生損失時,才對相關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通過合同現金流特征測試和業務模式測試的金融資產減值采用“預期損失模型法”,即對金融資產基于未來預期信用損失情況計提減值損失,在金融資產未發生損失時就提前確認減值損失。
三、中國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主要內容
中國“償二代”監管體系是在原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償一代”)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核心是“三支柱”的監管體系,包含了定量監管、定性監管和市場約束機制。
(一)償二代第一支柱是定量資本要求,重點是防范能夠量化的風險
第一支柱通過識別和量化風險,要求保險公司具有相應的實際資本;定量資本要求包括量化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實際資本評估標準、資本分級、動態償付能力測試和量化風險的監管措施等。量化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與風險直接相關,具體為:(1)保險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根據險種的風險確定,不同險種的風險因子存在差異,一般車險的風險因子小、非車險的風險因子較大。(2)市場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與資產類別密切相關,且不同資產按照不同的風險類型確定最低資本要求。市場風險最低資本要求包括利率風險、權益價格風險、投資性房地產價格風險、境外資產價格風險和利差風險等最低資本要求。根據資產風險的不同,風險因子大小不同。(3)信用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包括交易對手違約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和利差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交易對手信用評級低,最低資本要求高;反之,則低。
(二)償二代第二支柱是定性監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基礎上對難以量化風險進行管理和評分
難以量化風險包括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對難以量化風險中的操作風險、戰略風險和聲譽風險,監管部門按照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要求與評估(SARMRA)的要求,通過保險公司自評和保險監管部門復評的方式來確定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并以此確定和計算控制風險最低資本要求。
(三)償二代第三支柱是市場約束機制,主要是規范難以監管風險的管理
我國償二代對難以監管的風險采取公開信息披露方式,引入市場監管的方式,推動保險公司關注風險體系建設和有效管理風險。
四、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有利于夯實償付能力的基礎,有效遏制認為調節償付能力的做法
根據《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的規定,償二代監管體系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來確定公司的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決定了會計核算在償二代中的基礎地位。新金融工具準則以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特征”等客觀依據作為資產分類的依據,避免了原準則下主觀隨意的分類模式,有利于夯實償付能力的數據基礎。
另外,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只有公司業務模式發生改變才可對金融資產實施重分類,而這種方式在公司的經營過程中極為罕見,避免了原準則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改變金融資產的持有意圖和目的來改變資產的分類,從而改變公司最低資本計量要求,達到人為調節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
(二)結構化投資的“穿透要求”簡化了償付能力的管理,降低了風險
根據中國償二代監管規則的要求,在計算資產管理產品、股權
投資計劃、信托計劃等結構化產品的最低資本時,要求保險公司對其進行穿透處理,并根據穿透后的實際結果確定相關資產的風險因子和最低資本要求。償付能力的穿透管理要求與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于復雜的金融產品穿透至基礎資產進行現金流量特征測試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反映結構化產品的本質,降低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與管理風險,真實反映公司的償付能力水平,簡化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管理,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償付能力相關的風險管理。
(三)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可能引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的顯著波動
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波動的影響,主要由兩個方面導致:
一是新金融工具準則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金融資產按照業務模式和合同現金流量特征進行分類,一方面會導致資產負債表項目的重構,另一方面也會因分類導致金融資產計量屬性的改變,如由公允價值模式調整為攤余成本計量,從而影響實際資本。二是會計分類的改變,會導致最低資本要求變化,從而影響公司的償付能力變化。五、新準則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的應對建議
(一)重視金融資產分類的管理,將其作為償付能力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前所述,金融資產分類影響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恰當的會計分類,不僅可以影響資金運用的收益,還可以節約資本成本。因此,保險公司要將會計分類作為償付能力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重視,在尋求最低資本占用及收益率的基礎上達到平衡。
(二)深入研究和測算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
要全面了解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償付能力的影響,保險公司需要在研究新金融工具準則變化的基礎上,從已有資產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未來資產配置的變化,利用情景測試法,模擬測算不同資產配置情境對公司經營結果、現金流情況以及償付能力的影響,并形成分析報告,供公司管理層決策之用。
(三)充分考慮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影響,重新規劃和調整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將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長短期經營結果、資產負債匹配情況以及償付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又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充足率和公司戰略。因此,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保險公司需要根據其對償付能力的影響情況,重新規劃和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包括重新調整公司的業務規模、業務結構、機構擴張策略、成本策略及資本性開支等業務發展相關的戰略。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S].2017.http://kjs.mof.gov.cn/.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S].2017.http://kjs.mof.gov.cn/.
[3]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S].2017.http://kjs.mo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