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級黨組織的指導下,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取得良好進展,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斷增強。但是,在實際中,高校學生黨支部也存在如黨員教育管理效果不理想、制度和機制不健全、支部組織生活形式單一、流于形式等問題。在新時代下,應當根據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特點,在現有基本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打牢思想根基與組織建設根基、建立健全考核監督機制、創新支部活動等,有效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黨員培養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黨支部;必要性;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467-01
學生黨支部是高校的基層黨組織,承擔著發展和培育大學生黨員的重要任務,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思想為指導,不斷改進支部工作方式方法,與時俱進的創新黨建工作方式和實踐形式。
一、持續推進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必要性
1.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作為黨的建設在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延伸與具體化,學生黨建工作肩負著提升質量和強化保障的重要任務。”[1]高校學生黨支部每年吸納大量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通過優秀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發揮出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把其他同學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持續不斷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2.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內在要求
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對加強高校黨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是發展和培育黨員的基地,通過嚴格入黨程序培育和發展優秀學生,通過創新組織生活方式方法不斷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確保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3.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項教育內容,其目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此,我們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黨支部建設結合起來,通過開展有意義的支部活動,發動大學生黨員的號召力,帶動其他同學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對黨員教育管理逐漸松懈
一些黨支部在發展黨員時著重考察黨員的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質,其入黨之后,對黨員的管理開始松懈。一些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多樣、復雜,認為入黨后便可放松要求,入黨后黨員意識和模范作用淡化、對政治理論的學習開始轉向被動和單純的依賴組織生活會。黨支部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內容形式化、單一化,往往是傳達上級黨組織的文件,教育內容往往脫離學生實際,教育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方法常常以自上而下地以集中宣講為主,“單向傳授的黨內學習模式,已難以適應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新要求。”[2]
目前學生黨支部內部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首先,沒有建立能夠使委員充分發揮作用的平臺。由于學生黨支部常常由輔導員或其他老師擔任支部書記,由學生黨員擔任委員,礙于身份的差異,其他委員常常不愿意提意見,普通黨員更為被動,不能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其次,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支部的重心往往在發展黨員上,對于學習優秀、表現突出的黨員沒有及時進行表彰,對那些在群眾中沒有起到模范作用,甚至有不良行為的黨員也沒有及時采取懲戒措施,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2.支部組織生活形式單一、流于形式
長期以來,學生黨支部的活動形式主要為黨員發展會、轉正會、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民主生活會,集中理論學習的民主生活會等,活動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難以調動大學生黨員主動學習及思考的積極性,組織生活成效低。很多支部缺少經費支持,無法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一些支部雖開發了網絡等黨建途徑,但也呈現出內容單調、服務性不強、黨員互動性較差的缺點。組織生活成效不理想,也將削弱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三、持續推進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建議
1.強基礎:打牢思想根基與組織建設根基
采取老黨員帶新黨員,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根據具體情況,支部安排老黨員與新入黨的黨員“一對一”結對子,為新黨員答疑解惑,促進新黨員的快速成長。采取黨員之間的談心談話活動,通過老黨員來考察新黨員的思想動態及履行黨員義務情況。可根據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結合黨員特點確定支部黨日活動主題,也可支部之間聯合共建,擴大黨員的信息交流范圍,調動黨員積極性,提升黨員思想政治素質。
2.牢把關:建立健全考核監督機制
一是履行責任制,黨支部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其他委員履行相應職責,把各項任務要求做實做細。充分發揮支部委員的做用,輪流講黨課,共同進行理論學習。調動其他黨員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長,開展支部實踐等,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二是黨內考核與群眾監督相結合。將黨員積分管理制度作為強化黨員日常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明確支部委員負責,加強組織推進,定期督查指導。重視學生群體對黨員的評價,把它作為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對于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學生黨員可加大宣傳和表彰力度,在黨內外形成獎優、學優的良好氛圍。
3.促創新:支部活動接地氣、入人心
高校黨建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黨支部要結合自身特點,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手機APP等新媒體搭建學習平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思想,學習黨章黨規與系列講話,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建立開放型、互助型組織生活形式。可采用支部共建等形式,鼓勵學生黨支部積極主動地創新活動形式,豐富組織生活的內容,打造精品活動,以點帶片,逐步形成輻射效應。
參考文獻:
[1]齊暢,商競,陳宇.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2(2):39-40.
[2]張澤寶,劉暢.新時期大學生黨支部先進性建設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