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民
摘要: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4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熱議話題。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大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而對于各大高校而言,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的重要工具。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積極群體,提升其創新能力,鼓勵其選擇自主創業,非常有助于解決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然而在大學生實際創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創新創業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因此,高校就業指導模式必須對其核心內容進行優化發展,要將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樣才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及就業環境所提出的新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的長期性、系統性與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教育;創新創業能力;就業指導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410-02
引言
現如今,創新已經處在了我國五大發展理念的第一位,它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驅動力,也指明了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向,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在2014年被李克強總理提出來以后就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視,它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席卷了全國各地,在這樣一個“雙創”的大背景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了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只有這種人才才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因此,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措施來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思想,這對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拓展新的就業方向具有重要意義,也對高校打破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實現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的目標具有非凡意義,所以無論從大學生的發展來看還是從高校的發展來看,優化發展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就業指導模式是極為必要的。
一、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優化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大學生出現了嚴重“過剩”的狀況,這使得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加嚴峻,意味今后的高校畢業生將面臨更殘酷、更激烈的就業競爭。從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來看,大部分人都愿意躋身于那些高回報、高地位的行業,這就使得一些熱門行業出現了“人才過剩”的狀況,而另一方面,那些艱苦行業,邊遠地區,那些真正需要建設的地方又難以留住有用之才,出現了“人才短缺”的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場機制運行失衡,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我國的教育固步自封,教育形式和宗旨仍然沒有擺脫舊有模式,無法順應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沒有適應教育為社會、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需要。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學而優則仕”、“重仕輕商”等觀念長期以來都深刻的影響著人們,這使得我國的教育不同于西方開放型的教育,我國的教育是封閉式、管理式的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和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必然缺少創新創業意識。
當前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植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多數學校為了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提高就業率,只是在大四就業的高峰期給學生一些就業指導,提供就業信息,召開就業座談會,但這些都是簡單的就業教育,都不是從創新創業這一最終途徑出發思考問題,這樣的就業教育不能根治病患,學生依然無法樹立起自主創業的意識,改變不了他們就業靠學校、靠政府、靠他人的被動思想,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從順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高校應該在大學生入學之日起就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在大四畢業之際簡單的做一些表面文章,要改變學生的傳統就業觀念,讓學生明白就業最終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除了激勵學生到艱苦崗位、偏遠地域去就業,還要鼓勵學生樹立自我就業的思想。這種自我就業的精神更可貴,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素質,而這種精神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要從大學起始階段就抓起,并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這樣才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緩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壓力。青年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當今社會處于迅速發展變化時期,首先需要一種精神,這就是偉大的創新創業精神,而我國當前所需要的也是這種精神,因此,優化發展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就業指導模式無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二、以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高校就業指導模式優化發展策略
1.打造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教師對學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批優秀的師資力量對學生來說就猶如一盞明亮的燈指引著學生的前進方向,在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就業指導模式中,教師不僅教給學生就業的學識本領,比這個更關鍵的是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那么,就業指導課的教師到底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才能算上是合格呢?第一,要有豐富的學識儲備,對科技發展大勢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對信息時代的各種信息能夠以開放寬容的心態去汲取、學習,勇于接受新鮮事物,保持與時俱進的心態。第二,在心理素質方面要健康穩定,要擁有頑強不屈的品德意志,這樣才能以自身的行動和品質號召、感染到學生,發揮言傳身教的影響。老師不光要關心學生專業課和文化課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品質性格的養成,能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世界,老師要敏銳的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發展潛能所在,釋放學生的天性,找到適合的方法教育學生,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第三,老師要有創新創業方面的經歷,諳熟創新創業程序與原則,對創新創業實踐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只有這樣,老師才能以自身的實際經驗經歷對學生給予相應的就業指導,能夠切身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學生的難處,而不是簡單的講一些課本上的空話套話,使就業指導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一個空架子。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比其他課程的教師更高,一個能夠切實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就業指導教師不僅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積淀,而且要有豐富的經驗,這樣的高要求使得極少數人能勝任此崗位,造成了師資資源的匱乏,創新創業教師的培養任重道遠,首先要吸收出色的教師,其次要對現存教師進行再教育。
因此,為了引進培養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資源,高校必須要改變舊有觀念,要從多角度考察教師,不能僅以學歷和科研成果作為評判一個老師的標準。要選拔一批老師,讓他們先接受創新創業的教育,還要引進新鮮血液,活躍師資隊伍,要根據創新創業教師的具體情況安排他們的考核升遷,保障創新創業教師的合法權益,使他們的教學熱情始終高漲,要想激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教師必須發揮首要作用,只要這樣才能厚植我國的創新創業文化底蘊。
2.創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來源于實踐的,所以大學生在參加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的實踐項目的過程中也能培養起創新創業的意識。因此高校應創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舉辦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比如專題講座、辯論、演講等等,以此來激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致,這將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觀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中,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完成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國家針對大學生創業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包括創業資金、場地等許多方面,這些針對大學生的優惠政策和產業項目的推出,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創業夢想的創業者積極申報創業項目,很多大學生都積極參與進去,投身于創業實踐過程中,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競爭實力。
此外,由于當前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校首先要建立完善一個長效統一的創新創業服務指導系統,設立專門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咨詢服務,科學細致的剖析解決大學生的各種疑惑。讓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端正心態,塑造正確向上的創新創業期望和意識,有效發揮創新創業服務系統的作用,使大學生正確的看待創新創業,時刻準備在合適的時機下自己進行創新創業。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舉辦“挑戰杯”、“數學建模競賽”、創業設計大賽等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使創新創業精神在大學生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孕育起來,這種將意識培養融入具體活動的方法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
3.開設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整合完善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體系,在保留原有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系統,其目的并不是像平常人們所理解的那樣簡單的教給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知識,提供他們相關就業信息,而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要揭開創新創業的神秘面紗,讓大學生正確的看待創新創業,敢于投身于創新創業,這樣在面對合適的機會時,大學生才會勇敢的踐行到創新創業活動中去。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著手進行優化:一是改革已有課程,優化課程設置,增加新內容,改革那些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內容,改變當下就業指導課程設置方面以講座為主、選修課輔之、必修課欠缺的情況,改變目前零散的、碎片化的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現狀,使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的就業指導模式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合乎大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特點,為有從事創新創業活動意向的大學生提供系統完整的課程模塊,以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二是要增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其他的教育絕不是完全分家,各自為政的,他們的側重點不同,但必有相互融通的地方,高校應將創新創業理念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育之中,這樣就能使創新創業教育擴展到高等教育的各個領域。要讓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大學教育中的必備模塊,讓每個學生都接受創新創業基礎性教育,培養起他們的興趣,埋下未來創新創業的種子。更為關鍵的是要把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到每個學科、每節課堂的教學中,這種偶爾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結語
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當代青年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創新創業是大學生實現價值、追求夢想的重要途徑,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就業指導模式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助力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穩穩向前的重要保障。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我們要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放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要充分發揮高校這一人才培養平臺的作用,讓就業指導工作其應具備的育人助人的重要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將創新創業作為一種人生理想、一種奮斗目標、一種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孫波,楊延生,曹玉潔.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內涵特征與提升路徑[J].出國與就業,2010(19):17-18.
[2]李娟.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4,8.
[3]蔣侃.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與實現――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高教論壇,2011(1):27-29.
[4]韓菁.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現代國企研究,2016(20):134
[5]彭潔,張小敏.高校普通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7):11-11.
[6]李秋斌.大學生創業指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