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井峰


摘要:通過理論探索與實踐,建立常態化的自主保證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運行機制,從專業建設自我診斷與改進、專業人才培養自我診斷與改進和周期性專業評估與外部專業診斷三個方面理清專業診斷與改進工作流程,為開展專業診斷與改進工作做理論準備。
關鍵詞:專業診斷;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439-01
2015年以來,教育部先后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文件,引導和促進高職院校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切實履行質量保證主體責任,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改制度,以提升內部質量保證工作成效,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診改工作作為診斷改進五個層面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直接關系到診改工作的成敗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我校在三年多的專業診斷與改進探索與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突破。
建立常態化的自主保證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在開展具體工作之前理清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至關重要。在實施專業層面診改工作時主要從專業建設自我診斷與改進、專業人才培養自我診斷與改進和周期性專業評估與外部專業診斷三個方面進行。
一、專業建設自我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與流程
教學管理部門依據數據平臺及工作反饋信息,監控專業建設及課堂教學質量,對專業建設規劃是否符合學校發展實際、可行及實施情況,專業結構動態調整優化機制是否有效,專業教學標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否規范、科學、先進,新增專業設置程序是否規范,專業建設經費是否充足,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是否科學合理等進行年度自我診斷與改進。撰寫完成《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質量年度報告》,主要包括辦學規模、專業設置、生源分布、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教育教學改革與成效情況。
實訓管理部門依據數據平臺及工作反饋信息,對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制度等保障情況進行年度自我診斷與改進。
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對支持專業建設的校企合作、專業師資力量、運行管理及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年度自我診斷與改進。
二、專業人才培養自我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與流程
專業團隊(帶頭人/教研室主任)每年開展一次專業建設自我診斷與改進工作,依據數據平臺采集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就業情況分析、用人單位滿意度、校企融合程度、專業服務社會能力、品牌(特色/重點)專業(群)建設成效、輻射影響力等人才培養狀態數據,診斷專業建設規劃目標與標準的達成度。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撰寫《專業年度診改報告》,作為專業設置調整、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優化完善專業目標、標準、內控管理制度、實訓基地等的依據。
三、實施周期性專業評估和外部專業考核性診斷工作機制與流程
每三年組織實施一次檢驗專業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效果的專業評估工作,吸納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校外專家)、用人單位專家、畢業生代表參與專業考核性診斷,分析反饋數據作為專業改進的依據。
根據學校發展需要適時參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專業的評估或認證。(見圖2)
參考文獻:
[1]趙景輝.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與改進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6(11).
[2]劉鳳存.論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基礎[J].教育評論,2016(4).
[3]陳壽根.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亟需厘清的若干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
[4]郭慶志.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
[5]劉鳳存.發達國家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特征及其發展趨勢[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