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志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籃球運動起于美國,憑借激烈的身體對抗、流暢的進攻,收獲了大批“粉絲”。為確保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減少比賽中的爭執,制訂了籃球比賽規則。隨著運動員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舊規則逐漸不能適應比賽需求。1998年國際籃聯規定,可根據比賽需要每半年在國際籃球聯合會會議上對籃球競賽規則提出修改意見。這一舉動使籃球規則的修改更加頻繁[1]。
2017年國際籃聯對籃球競賽規則中的部分細節進行了針對性的修改,其中帶球走規則、違體犯規、犯規罰則、投籃動作、偽造犯規、球隊著裝、裁判手勢等較之前規則有一定變化。規則的補充對比賽動作的界定更加清晰,運動員的行為得到規范,裁判員能更準確地判罰,更好地管理比賽[2]。2017年修訂的新版籃球規則于2017年10月1日起執行。為使我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更好地適應比賽規則,教練員更好地安排訓練內容,裁判員更好地掌控比賽,研究犯規新規則對籃球技戰術運用的影響很有必要。
2017版籃球規則中犯規規則對攻防技術的影響。以連續2年進入CBA前3名的隊伍廣東東莞銀行隊和遼寧本鋼隊為調查對象,通過觀看其2016—2017賽季與2017—2018賽季CBA常規賽錄像,分析規則修改對籃球攻防技術運用的影響。
1.2.1 文獻資料法
在南京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籃球運動起源、籃球規則等方面的書籍,通過中國知網、萬方、Pubmed、百度學術等期刊數據庫查詢歷年籃球規則演變、籃球技戰術相關文獻,制訂本文研究框架和思路。
1.2.2 錄像觀察法
觀看2016—2017和2017—2018賽季CBA相關比賽錄像,進行數據處理。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20.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為保證籃球比賽的公正性,籃球運動自誕生之日起,競賽規則便隨之產生。在百年籃球運動發展過程中,籃球規則不斷完善,籃球比賽也因此更具觀賞性(表1)。
2017年國際籃球聯合會對籃球規則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籃球比賽需求。由表2可知,犯規規則修改主體是對防守技術動作的概念界定更加具體、清晰,犯規判罰更重,嚴格約束場上球員的防守技術,規范場上技術動作。
2.2.1 違體犯規
違體犯規是在攻防轉換過程中,球員準備投籃前,防守隊員為阻止對方球員進攻,對正在進攻的隊員進行不必要的身體接觸。對規則修改前后運動員違體犯規情況進行卡方檢驗發現,規則修改前后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遼寧隊2016—2017賽季違體犯規7次,2017—2018賽季13次;廣東隊2016—2017賽季違體犯規5次,2017—2018賽季15次。規則修改后,對攻防轉換中防守的犯規的約束更嚴格,導致違體犯規次數增加。規則修改前后,違體犯規次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2 犯規罰則
替補席人員違反比賽規則被判罰取消比賽資格,此犯規記錄在教練員名下,犯規罰則為2罰1擲。
統計顯示,新規則犯規罰則更加嚴格,2支隊伍的罰球數呈下降趨勢。規則修改前后,遼寧隊罰球次數分別為1 073次和975次;廣東隊罰球次數分別為1 153次和934次。

表1 國際籃球規則發展歷程[3]

表2 新舊籃球規則對比
由表3可知,規則修改前后,遼寧隊場均犯規次數為23.8次和22.3次;廣東隊場均犯規次數為25.6次和20.9次,規則修改前后,廣東隊的犯規次數差異顯著。新規則對球隊攻防技術的運用產生一定影響。統計顯示,新規則執行前后,場均比賽中斷次數遼寧隊為32.1次和26.3次,廣東隊為30.2次和25.9次,且規則修改前后2支隊伍非暫停性比賽中斷次數均差異顯著。遼寧隊2016—2017賽季常規賽場均比賽時間為122.3 min,2017—2018賽季隨著規則改動場均比賽時間下降到108.2 min;廣東隊場均比賽時間由之前的125.6 min下降到106.9 min。規則修改前后2支隊伍比賽平均用時均差異顯著。

表3 2016—2017與2017—2018賽季CBA常規賽2支隊伍場均犯規次數 次
注:*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3 取消比賽資格
在比賽中,球員連續累計2次技術犯規或2次違體犯規或累計1次技術犯規和1次違體犯規時,取消該球員的比賽資格。這是新規則在原規則基礎上對取消比賽資格定義的完善。
如表3所示,“取消比賽資格”規則變化后,2支隊伍犯規總次數下降,其中技術犯規變化小,違體犯規增加。對2支隊伍取消比賽資格次數進行卡方檢驗證實,遼寧隊規則改動前后的差異具有顯著性,而廣東隊差異不顯著。
研究發現,籃球規則改動前后運動員違體犯規差異明顯。比賽時運動員技術動作使用謹慎,導致其犯規次數下降[4]。比賽過程中,若球隊席人員觸犯比賽規則被取消比賽資格,其犯規記錄在教練員身上,犯規罰球2罰1擲[5]。新規則對犯規罰則要求更加嚴格,導致2支隊伍的罰球數呈現下降趨勢,投籃犯規的次數下降。新規則使球員在快攻中的犯規次數減少,比賽因非暫停原因而中斷的次數減少,比賽更加公平。規則修改前后運動員取消比賽資格次數變化小,但取消比賽資格總次數得到控制。
新規則下的籃球比賽,運動員犯規次數減少,違體犯規減少,取消比賽資格次數減少,中斷次數減少,比賽中非比賽因素對賽事的影響得到控制,不必要的賽事中斷次數減少。可見,籃球新規則比舊規則更嚴格,使運動員防守動作的運用更加合理、規范[6]。
籃球規則的修改規范了運動員的防守技術,使犯規總次數和比賽中斷次數減少,比賽耗時變短,比賽更加流暢。同時,比賽中運動員攻防節奏和攻防手段的選擇更加豐富,有效促進了籃球運動的發展。
完善犯規罰則的內容,避免運動員在比賽中做出不合理動作,其會影響運動員技術動作的發揮,使運動員的防守技術動作執行力減弱,比賽對抗性變差。訓練中讓運動員樹立正確的防守意識,強化防守技術動作訓練,使運動員敢于執行技術動作,遵守比賽規則。籃球新規則適應項目發展需求,但在制訂時需遵循公平性、競技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原則,保證項目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