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巧
摘要:高校圖書館應順應學術成果數字化的潮流,利用網絡平臺,結合自身優勢,推出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本文認為,圖書館學術出版是以圖書館為主體,借助其出版平臺,以數字化的產品完成知識資源的傳播和交流的一種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交流中角色發生了演變,文章從資源保障、數字化轉型等角度提出當前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出版服務的服務模式及實現途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知識資源;學術出版
在傳統紙質印刷學術成果逐漸轉向數字化的背景下,許多高校圖書館利用網絡平臺推出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此舉改變了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交流中所處的被動地位,使其有能力專注深入發掘特色資源,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信息整理和匯總能力,改善服務質量。國外不少高校開始成立專門負責和其他機構合作的部門,致力于利用圖書館向外界提供學術出版服務。這樣一來,圖書館的職責不再局限于管理資源,也承擔起資源開發的任務。最近幾年,出版服務已經逐漸成為國外高校圖書館的核心服務之一。
一、圖書館學術出版的內涵
1.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的定義
在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大環境中,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屬于一個全新的課題。關于其定義和內涵,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代表性的觀點如下:LPC (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美國圖書館出版聯盟)認為,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是以高校圖書館為主體的,以學術作品的制作和傳播為目的的一系列活動;部分學者認為其是圖書館以自身擁有的文獻資源和服務系統為基礎,以單獨或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識資源的出版發行工作,綜合運用實體出版、數字化出版等方式完成書籍、期刊等產品的加工和推廣,從而實現學術知識的交流與傳播;也有學者將其表述為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文獻的發布和傳播,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學術信息的傳播與交流;還有部分觀點將其定義為基于網絡系統的、由圖書館將文獻資料以數字產品的形式進行加工和發行,實現網絡環境下的知識文化傳播與交流的一種出版活動。
借鑒已有的定義,本文將圖書館學術出版定義為以圖書館為主體,借助其自主搭建的出版平臺,以數字化的產品完成知識資源的傳播和交流的一種服務模式。
提高學術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利用效率,是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的最基本目的。在該系統中,基于機構知識庫的主機托管是最為核心的構成要素,而永久URL地址、計劃印刷、數字化文獻印刷、文獻處理等同樣是該系統的重要構成。在信息網絡技術創新發展的推動下,圖書館學術出版服務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其內容不斷完善,范圍不斷拓展,逐漸形成了日趨完善的數字化服務體系,極大提升了資料文獻的傳播性和影響力。
2.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交流中角色的演變
科學的發展和創新均離不開學術交流。簡單來講,在出現人類社會的同時,信息交流就已伴隨而生。但嚴格來講,學術交流是伴隨文字、印刷術以及圖書館的誕生而出現的。
早些年間,由于技術發展落后,學術交流范圍很小,但在進入17世紀后,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科學研究活動日漸頻繁。科學家開始聚集在一起,創辦科學院或者學會,旨在彼此交流信息,這就是所謂的“無形學院”。較為正式的傳統學術交流流程,即“作者出版商—圖書館—讀者”,圖書館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主要負責搜集、整理和傳遞信息。簡單來講就是作者將自己的學術成果交給出版機構,在經過審核批準后按照要求出版,之后圖書館會購買這些學術資源,以供讀者查閱和使用。這種模式相對比較單調,而且可提供的學術資源不足,很難滿足讀者的需求。
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術交流已經同傳統模式表現出極大差別。現有的學術資源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跨學科交流已為常態。對于讀者而言,既可以通過圖書館獲取自己需要的學術信息,也可以向信息的提供者索取。比如,出版商完全可以利用網絡為讀者提供學術信息。學術資源的數字化使傳統學術交流模式受到沖擊,新的模式可總結為“作者 網絡讀者”。傳統學術交流模式下圖書館的中介角色在逐漸弱化,基本上不再被需要,人們更多地依靠互聯網來傳遞和共享信息資源。
為了繼續發展,圖書館就需要積極聯合學術交流體系中的其他機構。事實上,高校圖書館有責任也有義務協調學術信息各利益相關方的關系,為學術活動的有序開展營造良好氛圍。對于圖書館而言,其提供學術出版服務旨在推動學術信息的傳播和使用,主機托管是其最核心且最基礎的內容。實際服務內容非常豐富,有按需印刷、永久URL地址、手稿處理系統等。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學術出版服務的內容和范圍也在逐漸擴寬,目前已經開始涉及類似數字保存、版權建議和抽取數據等后期制作相關內容,目的在于加強學術整體影響力。除此之外,在圖書館學術出版社中還可以搜索需要的論文,保證學術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被使用,以此提高學術效力。
3.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職能的變化
轉變具體體現在:(1)學術成果、知識文獻的保存與管理職能。作為圖書館最基本的職能,圖書館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實現知識資源的傳承與交流,以此滿足高校以及社會各界對知識資源的需求,從而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2)對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為了保證良好的交流效果,高校圖書館往往需要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以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與可讀性,從而提高信息利用率。(3)出版發行學術成果。出版發行是學術成果傳播與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知識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數字化社會,學術成果被高校圖書館加工成各類數字化產品進行傳播,極大地提升了傳播效率和交流效率。(4)評估分析科研成果水平。高校圖書館需要對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估分析,判斷其價值和影響力,以此對信息資源進行分類和分級,從而提高用戶的使用針對性。(5)協調不同機構與組織的利益關系。在學術交流活動中,眾多的參與主體決定了利益沖突的必然存在,作為學術交流的組織中心,高校圖書館有責任對各方利益進行協調,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完成各項學術交流工作,并保證活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