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周
摘 要: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兩者緊密相連,具有一種互利共贏的共生關系。主要對兩者之間的共生關系進行分析,并提出地方高校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地方高校;區域經濟;共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9.2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3-0075-01
一、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共生關系
(一)地方高校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地方高校作為一個區域內的重要學術、科研以及人才培養基地,通常具有一定的區域特色,與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各方面的發展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區域經濟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豐富的人才資源,尤其在與地方經濟模式匹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上,更加具有針對性,所培養出的人才更能符合當地產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是學術、科研發展的溫床,由于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的各項事業都有聯系,因此地方高校在學術、科研上更多的會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展開,這就使學校的研究成果能夠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同時,高校與當地企事業單位的合作,使得一些技術可以應用于企業發展中,這就為區域經濟提供了諸多技術支持。此外,高校技術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還能在一定區域內創造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并推動這些產業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支柱。
(二)區域經濟對地方高校的促進作用
地方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地方經濟的支持。首先,區域經濟好的地區通常都有較大的人才需求,這就為地方高校的帶來了大量的生源。其次,高校的發展離不開資金上的支持,但由于高校的公益性較強,學校的資金大部分來自于財政撥款,而區域經濟好的地區當地財政情況也會較為良好,能夠為地方高校提供更多的財政撥款,為高校發展打好物質基礎。再次,區域經濟中的產業結構是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產業類型相對固定,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較為明確,這就確定了當地主要的人才需求類型與人才結構,從而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最后,地方高校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高校要想取得發展,就必須將自身的發展目標與地方經濟的宏觀戰略規劃和目標統一起來,在地方政府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不斷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實現與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
二、地方高校服務與區域經濟共生發展的目標與原則
高校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社會提供知識與技術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所以地方高校要與區域經濟共生發展就是彼此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過程。地方高校在服務區域經濟的過程中,首先,要以互惠作為原則,不僅要滿足學校的發展實際,更要確保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其次,兩者在發展中應優勢互補,最終達到共贏的結果。再次,地方高校發展不能閉門造車,不能完全參照其他城市的高校建設經驗,而應該從區域實際出發,主動去適應區域社會的發展戰略與要求,推動區域經濟的變革。最后,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高校要服務好區域經濟,就需要按照市場的規律來開展服務工作,使地方高校能夠始終與區域社會中新的市場需求同步,從而在自身建設得到提升的同時,實現高校實力的全方面提高。
三、地方高校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人才培養
區域經濟的發展是在人的推動下實現的,因此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對于地方高校來說,應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人才需求情況突出培養各類有針對性的急需人才,且在培養時應注重人才應用能力的提高,合理設置好學校的專業,將柔性專業與剛性專業結合起來,為區域經濟培養出具有扎實功底的人才。此外,高校培養的人才更多注重理論與科研,實踐經驗較為缺乏,這就要求學校要與企業一起搭建幫助學生提升社會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的社會教育平臺,增強人才在社會中適應經濟變化的能力。而對于一些區域經濟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地方高校還需要針對新興農民的培育建立起完善的農民培養體系與制度,不斷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使區域經濟的發展能夠擁有一批高質量的、“能打仗”的人才隊伍。此外,還應通過完善相應的社會教育制度以及舉辦各類培訓講座活動,來對區域內的各方面人才進行繼續教育,從而進一步提升區域的人才素質,為區域經濟的深入發展做好人力資源保障。
(二)拓寬技術支持路徑
地方高校是一個區域內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應該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各種技術支持。首先,地方高校能夠為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決策咨詢,這主要通過地方高校的技術型人才深入政府、企業調研、進入政府部門進行兼職、組織召開專家學者交流會等方式為政府的地方性發展規劃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的決策建議,從而推動政府部門與企業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決策。其次,地方高校應與區域經濟建設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調查及時地開展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發明創造,并將這些科研成果與創新型技術應用于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各個領域,以提升區域經濟建設的效率,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活力,成為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最后,地方高校應成為區域經濟建設中的重要科技孵化基地,各地應以當地高校為依托,建設并發展自主創新型的科技園區,如創業服務中心、高新產業園、科研創業園等,以此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型和專業型人才,從而為區域經濟建設打好人力資源基礎。
(三)豐富產業發展路徑
地方高校在推動區域經濟建設方面,還應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豐富區域內產業發展路徑。一方面,地方高校應以自身的教學功能大力創辦教育產業及其與之相關的產業,在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的同時,促進自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商品化發展。另一方面,教育產業的大力發展,能夠以各教育基地為中心形成多個小區域經濟,通過小區域內文化、住房、娛樂、交通等各領域的發展帶動周邊更大區域經濟的發展,最終形成推動這個區域經濟前進的巨大合力。此外,小區域經濟的形成,還能進一步拉動區域內消費需求的提升,進而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地方高校的社會功能充分得到發揮。
四、結語
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的共生關系已經在許多城市得到了體現,且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模式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因此,未來城市經濟的發展應該充分借助這種共生關系,為城市的發展找到新的推動點。
參考文獻:
[1] ?袁翔華.地方高校與區域產業互動共贏發展路徑探索[J].教育評論,2017,(5):77-79.
[2] ?李茂.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關系研究——以燕山大學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7,(Z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