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皇位繼承方式在羅馬歷史發展進程中意義重大。羅馬帝國前期的“皇位養子繼承”并未以制度的形式出現,但也是當時羅馬人皇位繼承觀念的反映。這種皇位繼承不僅與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密切相關,也是皇帝、軍隊和元老院三方妥協的結果。
關鍵詞 羅馬 養子繼承 觀念
作者簡介:劉軍,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東南亞史和史學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K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17
一、羅馬帝國前期的皇位養子繼承現象
相較于古代東方國家,羅馬帝國的帝位繼承方式比較特殊,而帝國前期 的皇位養子繼承現象尤為特別。帝位嬗變與帝國興衰密切相關,共和時期羅馬皇位繼承遵行選舉原則,奧古斯都創立的元首制奠定了羅馬帝國專制政權的基礎。雖未明確稱帝,但元首制實質與帝制無異。公元14年,奧古斯都將皇位傳給了養子繼承人提比略,開創了羅馬帝國養子繼承的先河,奧古斯都并未將皇位繼承制度化。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勞狄、尼祿四位皇帝時期被稱為為朱里奧——克勞狄王朝時期(14-68年),四位皇帝與奧古斯都沒有嫡傳血緣關系,而與其妻子家族關系較為密切。到尼錄為止,羅馬帝國前四位皇帝都不是血緣嫡傳。
公元69-96年為弗拉維王朝時期,羅馬帝國的王位繼承為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家天下繼承方式。安東尼王朝(96-180年)被稱為“過繼皇帝的王朝”,該時期的帝位傳承沒有以血緣為基礎,多位皇帝彼此間并無嫡親血緣關系。尼瓦爾、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皮烏斯、馬爾庫斯·奧萊里烏斯統治羅馬帝國85年,羅馬帝國在“五賢帝”的統治之下進入了一個發展時期。而最后一位“賢帝”馬爾庫斯·奧萊里烏斯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康茂德,安東尼王朝也因為這唯一的一次“家天下”而滅亡。此后,羅馬帝國進入混亂、蠻族入侵、危機全面爆發的時期。羅馬帝國早期為什么會出現皇位養子繼承的現象呢?除去所有的主客觀原因,一個歷史事實是所有的“養子”繼承王位都是由于皇帝在去世時沒有嫡親的男性繼承人。那么,為什么所有的養子也并非因“賢”所用呢?在實行了“養子”繼承的歷史時期,朱里奧——克勞狄王朝的四位“養子”都以昏庸暴虐聞名,而安東尼王朝則出現了“五賢帝”,選擇什么樣的皇帝來繼承羅馬帝國的大業,是由誰決定的呢?回答以上問題,必須要對當時羅馬帝國嚴格執行的“一夫一妻制”和羅馬帝國各種掌權勢力之間是如何“妥協”進行探討。羅馬帝國內部和外部的對峙和沖突迫使他們對自身的文明屬性進行更為明確的反思。
二、羅馬帝國前期皇位養子繼承觀念形成的原因
“一夫一妻制”和羅馬帝國各種掌權勢力之間的妥協是影響羅馬前期皇位養子繼承觀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
養子繼承制度能夠貫穿朱里奧——克勞狄王朝和安東尼王朝,與幾位皇帝均無嫡血繼承者有著直接的關系。與同時代的漢王朝相比,的確存在明顯的差異。
中國在商朝前期也實行一夫一妻制,商朝后期一夫多妻制出現,為了有更多子嗣便是一夫多妻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商朝后期一夫多妻制出現與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王權的不斷強大有很大的關系。但到羅馬帝國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卻沒有產生一夫多妻制度。首先,由于地中海地區土地貧瘠,在商業大力發展之前一夫一妻制成為了唯一選擇;其次,古代羅馬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十二銅表法產生以后,為維護夫妻雙方個人利益,一夫一妻制地位更加凸顯,而這也一直延續到在羅馬帝國時期。
一夫一妻制仍然是羅馬帝國時期的主要婚姻形式,在他們的觀念當中,結婚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生育,且無東方式的后宮,故而很難保證有直系男性子嗣,只能通過養子來彌補。共和后期的羅馬社會婚姻觀念發生了變化,不少公民不愿結婚,他們對當個好父親并無興趣。奧古斯都針對這一現象頒布了相關法令,但效果有限,頻繁離婚當然會對后代產生影響,一夫一妻制下的皇帝也很難保證有男性子嗣來繼承皇位,只能通過“領養”尋找繼承人。也正是因為內爾瓦等人都沒有子嗣繼承帝位,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去挑選和培養繼承人,養子繼承在該時期也得到了較好的延續。
此外,與中國強調父子關系不同,父子血緣關系在羅馬家族觀念中并不是特別重要,收養和血緣幾乎處于相同地位,在羅馬家庭內部,血緣關系并非一個必要原則,收養是被人接受的,與人的出生一樣自然。皇位繼承主要是通過先帝的遺囑來定,親子和養子具有相同的繼承權利。故而養子繼承在當時較為常見。如“五賢帝時代”開創者尼爾瓦將從未謀面的日耳曼總督圖拉真收為養子,而圖拉真并非羅馬人,而是西班牙人。馬克思指出圖拉真是“登上羅馬王座的第一個外國人。”圖拉真去世以后,由他的唯一男性遠親哈德良繼承了王位。哈德良的繼承者幾經變化,最后將安東尼·皮烏斯收為養子,有學者認為安東尼統治時期是帝國興旺,是帝國發展的頂峰。安東尼將馬爾庫斯·奧萊里烏斯收為養子,并將女兒嫁給了馬爾庫斯,他也是“五賢帝”中的最后一位皇帝。養子繼承成為了羅馬帝國皇位繼承的重要形式,在客觀上否定了王位繼承的嫡傳性,對羅馬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雖說有無男性子嗣成為繼承者是個偶然現象,但也為養子繼承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契機。
(二)皇帝、軍隊和元老院三方的妥協
“皇位養子繼承觀念”是羅馬人對帝國前期這一特定時期地理區域和文化政治實體所具有的關于皇位繼承實在的、或想象的特征的認識。一個地區的文化精神,即人們對自身所屬社會的特征和使命的認知,往往會影響和制約該社會演化的方向。在一定意義上,“皇位養子繼承觀念”與當時羅馬的歷史發展進程有著某種聯系。誠如前文所述,帝國前期關于養子或繼子繼承皇位并沒有形成一種制度,而只是在元首制影響之下皇帝、軍隊、元老院之間相互妥協的結果。
“(漢朝統治者)小心翼翼的維持統治。皇帝們與世家大族打交道時,需要拋棄皇家信仰。如果想要安撫士紳學者,就要將皇位納入一個理想化的儒家等級制度模型……這種妥協帶來了和平統一的局面……羅馬人也做出了類似的妥協。公元前30年,……羅馬內戰結束,勝利者奧古斯都遣散了征招來的士兵,派遣職業軍人駐守邊疆……他深知強大的軍隊時刻威脅著他的統治……。”受伊恩.莫里斯的啟發,筆者認為用“妥協”一詞可較為妥當的概括羅馬帝國前期皇位養子繼承的歷史過程。影響皇位繼承的是三方力量:軍隊、元老院、元首。既然是妥協,就說明沒有一股力量占有絕對的主導力量,且三方力量呈現出的是此消彼長的態勢。大多數時間里,軍隊占了明顯的優勢,是其它兩方都要爭取的勢力。
多種因素促成了養子繼承觀念的出現,元首制建立以后元老院一直被壓制,力量較弱,一度希望恢復共和,但作為確認皇帝合法性的權力之源,元老院希望由皇族以外的人來出任皇帝,“五賢帝”的出現恰好是元老院所期望的。
三、結論
雖然選舉原則是羅馬共和時期的帝位繼承方式,但奧古斯都卻是凱撒的“養子”,故養子繼承現象在共和末期已經出現,這是帝國早期皇位養子繼承觀念的較早表現。帝國前期,帝國命運與皇位的繼承方式密切相關。朱里奧——克勞狄王朝王朝的繼承者和奧古斯均無嫡血關系,四位繼位者暴虐殘酷,帝國陷入動亂和沖突之中。而“五賢帝”時期以賢傳承,血緣繼承被主觀選擇取代,歷史發展也證明了這一繼承方式的在某些方面的優越性,對西方歷史的發展進意義深遠,如對“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興起以及后來歐洲諸國政體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注釋:
文章中提到的帝國前期是指從奧古斯都至安東尼王朝的馬爾庫斯·奧萊里烏斯統治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180年)。
參考文獻:
[1]張曉校.羅馬軍隊與帝位擅遞[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2.
[2]馮卓慧.商代婚姻觀念、制度與古代東西方各國婚姻觀念、制度異同考析[J].法律科學,2002(4).
[3]劉長才.談羅馬法中有關夫妻財產關系的理論[J].錦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2).
[4]趙雪芬.論羅馬帝國前期的皇位繼承制度[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安德烈.比爾基埃.家庭史(遙遠的世界,古老的世界)[M].北京:三聯書店,1998:288.
[6]馬克思著.歷史學筆記[M].中央編譯局馬恩室,譯.北京:紅旗出版社,1992:3.
[7] [美]伊恩.莫里斯著.西方將主宰多久——從歷史的發展模式看世界的未來[M].錢峰,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8]蘇維托尼烏斯.羅馬十二帝王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