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向世界打開國門,在國際貿易舞臺上,中國利用本身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成為“世界工廠”,不斷向世界各地輸送商品。“世界工廠”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一些問題和影響。面對這些問題,中國政府又應采取什么措施。
關鍵詞:“世界工廠”;形成原因;影響
一、“世界工廠”的涵義及其發展歷程
何為“世界工廠”?在經濟學文獻中還沒有對“世界工廠”的明確的定義,研究工業經濟的專家對“世界工廠”的涵義做了這樣的解釋和分析。“世界工廠”,簡而言之,就是為世界大規模提供工業品的生產制造基地。至今為止,英國、美國、日本、中國相繼成為“世界工廠”: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英國出現了蒸汽機,機器工業代替了手工工業,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率,源源不斷的貨物從英國送往世界各地,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的經濟騰飛,國家強盛,一時間成為“日不落帝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使得美國取代了英國成了“世界工廠”,美國在制造業的各個領域內都位居世界前列,強大的制造業帶動了美國的經濟,美國也成為經濟大國,至今美國依然占據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寶座;繼美國之后,日本憑借其機械電子產品成為新的“世界工廠”;現今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承載著“中國制造”標志的產品在各國流通,中國的經濟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
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
1.人口眾多,勞動力成本低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成本低,適合大規模生產,這一點吸引了許多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來華投資建廠。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建立了工廠,用來組裝和生產產品,中國制造的產品銷往全球。在外資企業的投資下,中國的產業開始復蘇,中國的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也就代表人們對工資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正在減小,近年來外資企業也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2.對外開放,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放寬了對外資的限制,把國門打開,讓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不少投資者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開始向中國投資。中國的經濟正處于上升階段,人們尚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還有很多,且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在中國投資設廠,有利于打開中國市場,搶占市場份額。現今為止,已有許多知名的外資企業來華設廠。
3.資源豐富,靠近原料產地
中國不僅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資源大國。許多發達國家在經歷了工業化之后,由于過度耗費資源而導致國家的資源匱乏,這不得不讓他們在國內減少資源依賴型的產業,將這些產業設在他國,在眾多國家中他們選擇了中國這樣一個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現今許多產品的原料產地就是中國,在中國設廠,靠近原料產地,不僅可以節省運輸費用,且可以減少對自己國家資源的使用。
4.政策優惠,吸引外資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中國政府想要利用外資帶動中國經濟和產業,為此政府推出了許多有利于外資來華的政策:前三年享受退稅免稅政策和優先審批辦理的政策等,這些政策的推出成功吸引了外資的目光,中國成為外資投資的大國。
三、“世界工廠”對中國的影響
1.積極方面
(1)“中國制造”享譽全球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生產制造產品銷往全球,“中國制造”的名聲傳遍世界,幾乎每件商品上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樣,“中國制造”漸漸成了一個品牌,現如今國家正在倡導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品牌中國制造”,真正讓中國的產品銷往全球。
(2)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利用政策吸引外資來華投資設廠,讓外資帶動國內的經濟,也讓國內的企業有了競爭的意識,不斷技術創新,創造了質量更高,價格更優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國內企業學習外資企業的運營管理,不斷優化國內企業的管理機構和生產線。中國市場在企業競爭下變得更加有活力,經濟水平也不斷提高,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加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國制造的產品銷往全球,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貨物貿易關系,讓中國的經濟與世界接軌。
(3)工作機會增加
由于制造行業大多數都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大力發展制造業增加了許多的工作崗位,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失業。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機會遠遠小于需要就業的人,大量的勞動力被浪費,而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2.消極影響
(1)環境污染
發達國家在經歷了工業化后,留下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工業污水不經處理被排放到河里,有毒廢氣不經凈化排放到大氣中,大量森林被亂砍濫伐,自然環境受到了極大地破壞。工業化造成的污染不僅影響了自然環境,而且對人體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952年12月5日英國發生倫敦霧霾事件,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氣體與污染物被厚厚的云層蓋住,引發了連續數日的大霧天氣,這次事件造成倫敦市4天內死亡人數達4000人,之后的兩個月內,有近8000人因為煙霧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統疾病。這個事件使場英國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此后英國頒布法令,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工業化能夠快速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但也能在短時間內毀掉一國的環境。而現在,中國也處于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期,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也愈演愈烈,霧霾開始光顧中國的各個城市;工廠旁邊的小河中堆積著污水,魚蝦的尸體堆積在污水河之上,腐爛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越來越多的人感染了呼吸道系統疾病。
中國政府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也在注重環境的保護,但仍有一些不法企業在暗中排放未達標的污水和廢氣,仍有一些污染物是僅憑我們的技術尚未無法處理的,這些企業和污染物不斷破壞我們的環境。破壞環境也許只需短短的時間,但恢復環境是百年的工程。目前,中國越來越注重環境的保護問題,以前許多人認為“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現在意識到“這只貓最好是綠色的,否則還沒等捉到老鼠就死了”。
(2)資源減少
一些外資來華投資建廠的原因是因為看中了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外資企業往往是重工業企業,屬于資源依賴性企業,由于國家資源缺少或政府保護資源而被迫轉移工廠。中國雖然資源豐富,但是人均下來卻比較少。資源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是過度的資源開發給中國帶來了資源危機,近年來有人提出我們應該節約資源,過度地開采資源是在透支我們子孫后代的資源。過度使用資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對資源的利用率較低,沒有完全利用資源,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不斷提高我們的科技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
(3)利潤較少
微笑曲線理論指出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研發和營銷從產品中賺取的利潤較高,而制造賺取的利潤最低,而中國參與的環節大多是制造環節,付出的大量的勞動力,但是賺取的利潤很少。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長期處于制造階段不利于經濟的進步發展,想要邁入新的臺階,必須向研發和營銷的方向發展。為了應對這一狀況,政府提出了“中國創造”這一理念,中國正在努力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4)觀念問題
大量外資企業的涌入,在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現今許多應屆大學生在考慮未來道路時,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工作或者繼續學業,只有一小部分人有創業的想法,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是當前的創業壓力較大,創業過程艱苦且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業者很難融資。為了解決觀念的問題,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9月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支持創業,并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但是,觀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需要大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轉變自己的態度。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面臨“世界工廠”帶來的影響,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提高本國的科技水平,逐漸向“中國創造”轉變,創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產品。
參考文獻:
[1]田敬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前景分析報告[J].現代商業,2016(20):178-179.
[2]陶金玨.當代中國“世界工廠”問題研究[J].北方經濟,2013(21):51-53.
作者簡介:
王蘭(1997.12- ?),女,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