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力
關于小學生數學游戲化教學,有人把這種游戲與小學數學教學有關的活動稱為數學游戲,這顯然是混同了概念,因為它的理解是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大眾化智力娛樂活動,這顯然不對。數學游戲化,是采用把數學用一種游戲形式體現,它包含數學游戲,但數學游戲不是數學游戲化全部,特別是在數學游戲化教學里,它更是采用游戲形式進行數學教學,而并非將數學做成數學游戲,數學游戲那是需要更高的智力水平,這并非一般的智商的人所能夠做成的,更不是孩童所能理解和進行的。比如七巧板,這種發明豈是一般人所能發明的游戲?而歷史上,能做出數學游戲的并不多見。實質上,數學游戲化,真實的本質是使數學貼近兒童特點、智力水平,它并非真的就是數學游戲,盡管其中可能含有部分數學游戲。
而另一種關于數學游戲化的看法更是夸大其實。這種看法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豐富多彩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明顯提升。
還有一種觀點不僅荒謬,簡直就是胡說:認為學習中游戲了,那是真正的實現以人為本,是尊重人性,是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元智力素質。這里幾乎沒有什么邏輯可言,簡直跟賣假藥的差不多了。玩游戲就尊重人性了,這已經不僅僅是荒唐。游戲如果真的這么好,那為什么人類自古以來就痛斥游戲人生呢?
顯然,我們現在真的有必要強調,我們必須明確、真實的論述、評估數學游戲化的實質和對數學學習或其它知識的學習的實際意義。我們必須明確,數學游戲化只是一種手段,在小學生數學游戲化教學中,它只是諸多數學學習手段中的一種,而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對此絕對不能夸大。
對于游戲,下面的認識是需要也是值得重視的。因為這很多都來源于生活實際和大量的觀察而獲取的事實和得到的結論。
一是游戲對于人類而言要合理適度。它允許人類在模擬環境下挑戰和克服障礙,這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智力、鍛煉思維和反應能力、訓練技能、培養規則意識等,諸如大型游戲比如大型網絡游戲,比如籃球、足球等還可以培養戰略戰術意識和團隊精神。有的游戲成為人們生存生活的依賴。
但凡事過猶不及,即便是籃球、足球,也并非對于所有的人全部有值得依賴的意義:過度游戲是會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的。
二是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有多種翻譯Play、Pastime、Playgame、Sport、Spore、Squail、Games、Games、Hopscotch、Jeu、Toy。智力游戲如下棋、積木、麻將、打牌等,活動性游戲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繩等器材進行的活動,多為集體活動,并有情節和規則,具有競賽性?,F在的游戲,已經多指各種平臺上的電子游戲。
三是游戲化思維。游戲化思維是指用游戲設計方法和游戲元素來重新設計并進行非游戲類事務的思維方式。設計方法包括:角色、等級、任務、獎勵等。游戲元素則可以根據具體需求來分解,例如,在數學學習中,數字、計算、圖形等都可以作為游戲元素。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合理甚至巧妙的設計才能實現非游戲事務的游戲化。游戲化思維所表現出的是游戲的邊界拓展,這同時也警醒我們更要謹慎對待游戲。這就牽扯到我們本文所談的游戲化學習。
所謂游戲化學習,就是采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它主要包括數字化游戲和游戲活動兩類。教師將根據學習者對游戲的天生愛好心理和對活動的好奇心,將游戲作為與學習者溝通的平臺,它會使信息傳遞的過程更加生動,脫離那些單向說教模式,同時將互動元素引入到溝通環節中,讓學習者在某種輕松、愉快、積極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達成學習目的。
形象化。游戲化學習,對于兒童來說,它的意義最可能的是某些抽象的知識富有了形象,形象可感,認知就容易得多。具體化。這是把概念具體為實物。它與形象化有相近的地方,但它更主要是把知識、概念游戲化為具體的事、物。簡易化。因為游戲化學習的形象化、具體化,更有利于小朋友理解。活動化。就是將知識、能力學習,游戲化為活動。興趣化、形象化、具體化、簡易化、活動化共同構成了游戲化學習的特點。必須明確的是它們只是提供了小學生游戲化學習可行性,促成游戲化這一輔助手段更好地促進教學,它們不可能也不可以代替數學學習的“數學化”,教師利用數字化游戲和游戲活動向學習者傳遞特定的知識和信息才是核心。如果數學學習離開了“數學化”,不能促成數學學習而是落入了游戲中,那無異于買櫝還珠。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