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之

南京鼓樓醫院血液科病房,一對兄妹8年間互捐造血干細胞救命,上演了一場感天動地的生命接力,被中國醫學界嘆為奇跡!
王玲1966年出生在江蘇連云港東海縣一戶農民家庭。她上有三個哥哥,生活中對她照顧有加。長大后,大哥王海轉業在徐州工作,三哥王江從部隊回來成了南京鼓樓公安分局一名緝毒警察,后在南京安家。王玲為能就近照顧年邁父母,和二哥留在東海。各自都擁有家庭的兄妹四人,除忙于工作,空閑常常通過電話聊聊。“每年中秋和春節期間,我們兄妹都會在老家相聚。”王江說,這是件最幸福的事。
可是,四兄妹的平靜與幸福卻在2009年一場噩耗中戛然而止。
那是2009年10月的一天,王江突然發起高燒。“來到鼓樓醫院治療,醫生說我的血化驗有幾個指標不大好,建議作進一步檢查,還要我臥床休息。我當時沒當一回事”。第二天,王江轉到血液科做骨穿檢查。“看了確診報告,我頭都蒙了。”他被確診為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急需骨髓移植。“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如不及時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往往在半年至一年內死于并發癥。”血液科主任陳兵對王江妻子如實告知。但王江已47歲,對再障患者來說,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年齡偏大,但保守治療難以痊愈,要長期用藥,生活質量差且始終處在風險中。經過分析,最終,院方認為造血干細胞移植對王江來說,最受益,但尋找適合配型是件難事。
不得已,王江妻子胡靜含淚將這一事實告訴其他兄妹。
當晚,兄妹三人分別從徐州、東海趕到南京王江病房,抱頭痛哭。“這事怎么給我們攤上了!”“這可怎么辦!”“上哪里找配型啊?”……聽到病房內哭聲,主治醫師楊永功緩步走過去。“醫生,在我們兄妹間做骨髓移植吧!”抽泣中的王玲急切地說。“親屬間匹配度高,如匹配成功,治愈效果當然好,但這要經過一系列檢查,看誰與王江骨髓匹配。你們好好商量一下。”楊永功說。大哥立即在病房召開一次緊急家庭會議,一致確定:兄妹三人誰和王江配上,就用誰的。
最終,只有妹妹王玲與三哥王江骨髓匹配。“我不同意妹妹捐獻骨髓救我。”得知這一結果,病床上的王江說。此時,王玲已45歲,作為哥哥的王江,擔心這樣做會對妹妹身體造成傷害,堅決不同意。“你是我哥,你病了,我們不救你,誰救你。兄妹都做了配型,我和你最近。”握著王江的手,王玲熱淚兩行,“就是要我胳膊和腿,我也要捐出來救你。”看著義無反顧的妹妹,王江夫婦感激涕零。
2009年11月19日,王玲腰部被穿孔52處,抽出1040毫升骨髓。受醫療條件限制,王玲手術過程是在半麻情況下進行,每次穿孔都是一次劇痛。除此之外,王玲還捐出20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挽救王江的生命,配合醫生一點一滴輸送進哥哥體內。“獻的過程,王玲很勇敢,上手術臺前,她還跟我說,一定多采一點,讓我哥夠用。”回憶多年前的手術,楊永功說,“真的非常感人。”
術后,王玲忍疼痛,扶墻壁,在家人攙扶下,一步步挪到王江病房前,給哥哥加油鼓勁……接受同胞全相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半年后,王江停藥恢復正常生活,不久便重返工作崗位。兄妹四人重回以前幸福時光。
時間來到2017年5月1日,在東海審計局工作的王玲突然感覺渾身無力,腦外時常聽到轟轟聲。于是,她走進縣中醫院檢查。“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中性粒子等各項指標都低于常人。”陪同王玲前往醫院檢查的丈夫傅吉祥說,“醫生說她很嚴重,屬于危重病人,并建議到上級醫院趕快進行確診治療。”傅吉祥慌了。無奈之下他撥通南京王江電話,把妻子血液檢查結果逐一相告。“我當時感覺不妙。”聽到結果,王江深夜把妹妹檢查數據急匆匆轉告鼓樓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楊永功。“快把王玲轉來,結果比你患病時數據都低。”楊永功說。
其實,這8年間,王江身體從康復到健康,妹妹身體卻成了他揮之不去的牽掛。雖然醫學研究已表明,捐獻骨髓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可王江卻一直難解心結。不料,王江所擔心的果然來了。心急如焚的哥哥通知妹妹趕緊來南京治療。5月3日,王玲住進南京鼓樓醫院。經過骨穿、腰穿等系列檢查,王玲被確診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唯一救治辦法就是找到配型,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得知妹妹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王江痛苦萬分,無法不歸咎于自己。
“當時我生病,妹妹挺身而出。這次,我更要義不容辭地救妹妹。”看到一籌莫展的妹夫,王江提高嗓門說。“我不同意。”病床上的王玲,發出微弱聲音。“你已經55歲,身體吃得消嗎?不能因為我,再連累你一家,我放棄治療。”面對妹妹一番話,王江淚流滿面。“你是我的親妹妹,無論什么結果我都會救你。”“妹妹,我們家人沒意見,只要你哥哥能和你匹配上,我全力支持。”一旁的嫂子當場表態。
這時,盡管王江急吼吼要救妹妹,然而,主任醫師楊永功卻說出他的擔憂,目前世界范圍內權威資料庫都尚未查到兄妹互捐造血干細胞的例子,王江和王玲這種時隔8年互相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情況或許是世界首例。他直言,雖然王江當年患“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被妹妹造血干細胞治愈,但是妹妹骨髓移植到哥哥體內已達8年,有沒有發生變異、能否配得上都是未知數。而8年前做過骨髓移植手術的王江身體是否能承受,也不得不讓人擔心。
“不管怎樣,要試一試,不試怎么能知道。”王江態度堅決。“我寧愿不要命,也不能讓哥哥捐,替我受這么大罪,以后他萬一有個后遺癥,我一輩子就不安心。”王玲卻十分固執。在醫生和哥嫂再三勸說下,王玲含淚同意王江捐骨髓。于是,一場生命接力這樣開始。醫院對兄妹進行基因測序,并對王江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幸運的是,測序結果顯示王江體內造血功能完全正常,體能狀況很好。三個月后,王江檢查結果出來,體內99%是王玲骨髓,與王玲配型成功率達到98%,非常適合向王玲捐獻造血干細胞。為做到萬無一失,王江又前往蘇州再次進行匹配檢查。
匹配期間,王玲先后接受6次化療,每次化療帶來藥物反應都讓她痛不欲生。看著妹妹受到病魔一次又一次折磨,三個哥哥萬般難受。為能照顧好王玲,王江只要有時間就走進病房,陪妹妹聊天,化解她思想壓力。“妹妹,別擔心,有我在,有我們哥仨在。蘇州的匹配檢查一到,我立即給你捐骨髓!”而退休在家的妻子則每天早上5點起床,按照醫囑為王玲做飯,送進病房。經過近7個月焦灼等待,2017年12月初,蘇州傳來好消息,通過一系列對比實驗,王江符合配型所有條件,可以給王玲輸送造血干細胞。
當兩根針頭扎進靜脈,一股鮮血通過軟管進入干細胞分離機,然后輸回體內。12月12日11時,王江躺在病床上,經過5個多小時采集,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300多毫升,“生命火種”隨即被送進王玲病房。捐獻過程中,王江不停地對醫生說,“能多捐點,就多捐點,免得不夠用。”近6小時采集,病床上的王江忍著疼痛不敢亂動,生怕出現問題。采集結束,王江身下被褥濕了一大塊。再次作為王家兄妹主管醫師的楊永功感慨萬千:“沒想到上天造化弄人,當年妹妹給哥哥捐骨髓,現在輪到哥哥為妹妹做骨髓移植,實屬罕見!”
“我是坐輪椅到妹妹病房,看著我造血干細胞一點點注入她體內。”強撐術后虛弱身體,王江來到距離自己病床50米遠的妹妹無菌病房前,隔著玻璃看妹妹,恰好妹妹也看他,兄妹相視一笑一幕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對于妹妹罹患白血病,王江一直深深自責,“雖然楊大夫一直告訴我,妹妹得病跟我捐骨髓從醫學上講沒有因果關系,但我還是覺得愧對她,用我的骨髓救她,我心里覺得好受點。”在醫院休息一天后,王江于12月13日出院了。王玲病情平穩,還須再接受一段時間后續治療。“這是世界奇觀吧,有還錢還債,我們這還有還骨髓的。”王玲說著禁不住笑出聲。說得在旁的醫生護士連聲驚嘆:“神奇,真是神奇!”由于王江體內造血干細胞正是妹妹王玲8年前所捐獻,所以接受移植后,沒有出現任何排斥反應,身體恢復很順利。
兩兄妹互捐造血干細胞,演繹這場感天動地生命接力。兄妹神話般故事迅速引發社會熱議,北京協和醫院、上海瑞金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著名醫院國內頂尖醫學專家紛紛表示,這樣病例世界范圍內都很罕見,王江王玲兄妹攜手,完成了一次長達8年的生命接力,創造了中國醫學領域一個奇跡。
2018年2月12日,王玲康復,回到東海。“我準備了一個鴿子湯,給妹妹補補,這是野鴿子,營養好,還放了參。”王玲前腳出院,哥哥王江后腳就從南京趕到東海老家,看望休養的妹妹。一盒大蝦、一壺鴿子湯,這是王江為妹妹準備的暖心禮物。六個小時車程,哥哥親手做的鴿子湯還熱乎乎的。
歷經劫難見彩虹,兄妹四人更加團結和諧。八年來,兄妹二人接連遭遇不幸,但是,親情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幫助他們渡過一個個難關……2018年6月20日,王玲經過在家幾月靜養,重新回到單位。同事們看她精神煥發,紅光滿面,工作比以前更有勁了。王玲動容地說:“人與人間,兄弟姐妹間的情分,真正的愛,是金錢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