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靖 鄭繼猛
[摘要]上課是講藝術性的,當看老師上課時,自己覺得無所謂,然後老師讓自己講時又覺得很困難。說話也是如此,看似容易,實則不易。能說話,不等于會說話。有一點文化知識的人,一般的交談、發言、朗讀文章,大都還能應付。能說標準普通話的,朗讀水平可能更高一些。但要朗誦、演講、論辨、主持會議或節目,雖也是用嘴巴說話,卻往往難以應付自如。尤其是擔任論辯或主持,強調說話的機智和應變能力,還要有一點幽默感,更不是容易做到的事了。可見說話、演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中學生技巧
演講
一、演講的本質
什么是演講?“就某個問題對聽眾說明事理,發表見解”,解放前的《演講學大綱》上說:“演講者,運用姿態、聲音,以感動聽眾之有組織之陳述也”。著名演講家邵守義先生給演講下的定義是:“演講者在特定的時境中,借助有聲語言(為主)和態勢語言(為輔)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象和未來,面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并促使其行為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這就是演講”。
1.演講不同于朗誦
(1)演講與朗誦的范疇不同,演講屬精神實用藝術,側重于宣傳鼓動。朗誦屬表演藝術,側重于欣賞。(2)演講的選題有很強的現實性、時代性。朗誦的材料有很大的超越性。(3)演講講究激情,其語言有特殊性。有生活化的舞臺語言,有舞臺化了的生活語言,演講一定要有激情點。而朗誦追求意境,其語言屬舞臺表演語言。
2.演講不同于一般的報告
從內容看,報告注重政策性、權威性、指導性。演講注重典型性、鮮明性;從語言看,報告要求樸實,感情表達不要求大起大落,基調平穩。朗誦必須要有起伏。演講不是表演,是表現,要注重控制情緒,最好的演講員是他的眼淚在眼眶里,而聽眾的眼淚在臉上。
二、演講的技巧
1.善于利用演講的空間
所謂空間就是指進行演說的場所范圍、演講者所在之處以及與聽眾間的距離等等。演說者所在之處以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匯集的地方最為理想。例如開會的時候、主席多半位居會議桌的上方、因為該處正是最容易匯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反之,如果主席位居會議桌之正中央,則會議的進行情況會變如何呢?恐怕會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會議冗長不休的感覺?因此,讓自己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匯集之處,不但能夠提升聽眾對于演講的關注,甚至具有增強演說者信賴度權威感的效果。
2.演講時要講究姿勢
演將的姿勢是成敗的關鍵,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縮縮的印象。雖然個人的性格與平日的習慣對此影響頗巨,不過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講的姿勢,即所謂“輕松的姿勢”。過度的緊張不但會表現出笨拙僵硬的姿勢,而且對于舌頭的動作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決竅之一是張開雙腳與肩同寬,挺穩整個身軀。另一個決竅是想辦法擴散并減輕施加在身體上的緊張情緒。例如將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觸桌邊、或者手握麥克風等等。
3.學會用眼神與別人交流
在大眾面前說話,亦即表示必須忍受眾目睽睽的注視。當然,并非每位聽眾都會對你報以善意的眼光。盡管如此,你還是不能漠視聽眾的眼光。尤其當你站在大庭廣眾面前的一瞬間,來自聽眾的視線有時甚至會讓你覺得緊張。克服這股視線壓力的秘決,就是一面進行演講;一面從聽眾當中找尋對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溫柔眼光的人。并且無視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視線投向和善的人群,對鞏固信心來說幫助很大。
4.演講時善用面部傳情
演講時的面部表情無論好壞都會帶給聽眾極其深刻的印象。演講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總覺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縮縮,演講就很容易變得欠缺說服力。控制面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頭”。人一旦“垂頭”就會予人“喪氣”之感,而且若視線不能與聽眾接觸,就難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另一個方法是“緩慢說話”。說話速度一旦緩慢,情緒即可穩定,面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夠為之泰然自若起來。
5.巧用聲音和腔調
音質與措詞對于整個演說影響頗巨,根據某項研究報告指出聲音低沉的男性比聲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賴度較高。因為聲音低沉會讓人有種威嚴沉著的感覺。盡管如此,各位還是不可能馬上就改變自己的聲音。總之,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聲音清楚地傳達給聽眾。即使是音質不好的人,如果能夠稟持自己的主張與信念的話,依舊可以吸引聽眾的熱切關注。說話的速度也是演講的要素。為了營造沉著的氣氛,說話稍微慢點是很重要。標準大致為5分鐘三張左右的A4原稿,不過,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從頭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來進行,聽眾會睡覺的。
6.演講時的服飾和發型
服裝也會帶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東方男性總是喜歡穿灰色或藍色服飾,難免給人過于刻板無趣的印象。輕松的場合不妨穿著稍微花俏一點的服裝來參加。不過如果是正式的場合,一般來說仍以深色西服為主。其次,發型也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7.擬定講題
講題要有四個目的:使人知、使人信、使人行、使人悅;有四個基本要求:貼切、簡潔、引人、悅耳,題目要平仄相間。
8.寫好講稿
不管寫什么內容、對象,所有的演講稿一定有事、理、情,即要有事實、有道理、有感情的有機結合。我們通常評價一篇稿子,說:這篇稿子太實了,就是缺“情”,這篇稿子太虛了,就是沒有“事實”。沒有事實的議論和抒情是蒼白的,沒有抒情和議論的事實是呆板的。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可以反復加工重寫你的想法,直到你能用清晰簡潔的語音把它表達出來。
9.自我講練
可以找一間空教室,站在講臺上聲情并茂的演講,既找了感覺又達到了訓練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10.上臺、開場、下臺的問題
上臺要情緒飽滿,充滿自信,步伐穩健自然,目光環視全場。開場起調一定不要太高,稍低。下臺步伐平穩,要避免“得意洋洋”或“神情疲憊”。
演講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不斷實踐嘗試的,做到熟能生巧。其實一次成功的演講既是教育別人,又是自我教育,它能促進人成才成長,能使人產生愉悅,進化心靈,升華審美觀。